全部藏品

探索384個藏品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上官靈鳳(左前景,飾石芳儀)。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劍龍(即洪信德)執導的《武林龍虎鬥》,1971年9月在台上映。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上官靈鳳(飾石芳儀)。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劍龍(即洪信德)執導的《武林龍虎鬥》,1971年9月在台上映。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武打場面,萬重山(前景右,飾祝一鋒)以一擋十。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劍龍(即洪信德)執導的《武林龍虎鬥》,1971年9月在台上映。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易原飾演的肇慕天(左)與田鵬飾演的蔡穎傑(右)對決場景。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劍龍(即洪信德)執導的《武林龍虎鬥》,1971年9月在台上映。
《雲飄飄》印刷劇照
《雲飄飄》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谷名倫(右,飾余山明)及林青霞(左,飾李中江)。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雲飄飄》,1974年2月6日在台灣首映。
《雲飄飄》印刷劇照
《雲飄飄》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唐寶雲(右,飾李中村)及谷名倫(左,飾余山明)。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雲飄飄》,1974年2月6日在台灣首映。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中一家人,左起陳莎莉(飾陳宜蘭)、魏蘇(飾陳父)、劉秦雨(飾陳宜蓮)。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楓紅層層》,1975年11月在台灣上映。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谷名倫(左,飾王世傑)與劉秦雨(右,飾陳宜蓮)。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楓紅層層》,1975年11月在台灣上映。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莎莉(左,飾陳宜蘭)與徐康泰(右,飾范曉同)。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楓紅層層》,1975年11月在台灣上映。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魏蘇(左,飾陳父)與徐康泰(右,飾范曉同)。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楓紅層層》,1975年11月在台灣上映。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劉秦雨(左,飾陳宜蓮)與李虹。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楓紅層層》,1975年11月在台灣上映。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楓紅層層》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劉秦雨(飾陳宜蓮)。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楓紅層層》,1975年11月在台灣上映。
雜誌訪問莊的飲食
雜誌訪問莊的飲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1978年營養與料理雜誌訪問莊淑旂,圖右下呈現的是當日準備的早餐內容。莊認為早餐要吃得好,要包括蛋白質類食物。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武林龍虎鬥》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田鵬(左,飾蔡穎傑)與周正芳(右,即方芳,飾天劍道人徒弟)。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劍龍(即洪信德)執導的《武林龍虎鬥》,1971年9月在台上映。
精神標語
精神標語
高振興
在國小教室裡的宣言看起來不起眼,卻給予心靈上的教導,是我們童年校園時光的共同記憶。
《臺灣新聞報》
《臺灣新聞報》
高基榮
《臺灣新報》是日本人於1896年(明治29年)在臺灣創辦的報社,後與《臺灣日報》合併成為《臺灣日日新報》,成為臺灣日治時期的第一大報,雖初期辦報目的多為便於殖民、控制言論,但不可否認其在臺灣報業史上佔有一席重要地位。
莊淑旂母親劉烏肉的老人手冊
莊淑旂母親劉烏肉的老人手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莊淑旂母親劉烏肉的老人健康手冊,莊淑旂在上面寫著「自傳用」。手冊由東京澀谷區役所老人福祉課發行。
莊淑旂的第一本書
莊淑旂的第一本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青春永駐的食事與生活」是1970年莊淑旂在日本出版的第一本書,不僅是暢銷書也是長銷書,第一年就賣出二百萬本,至今在日本的網路書店仍可購買。
東京刊物介紹宇宙操
東京刊物介紹宇宙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1986年9月5日東京刊物SELVA讀日報導澀谷中野版,介紹莊博士及宇宙操。
「愛敬會」訪台行程
「愛敬會」訪台行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莊淑旂在日本有個粉絲團,名為「愛敬會」,成員多為長年的病人變為好友,在莊淑旂返台定居後,她們每年來台灣探望莊博士,並且同遊台灣各地,進行實踐養生之道的健康之旅。
嘉義女性政治選舉傳單
嘉義女性政治選舉傳單
高振興
1950-2000年代臺灣省議員以及嘉義市市長的競選海報,其中張李德和競選第二屆省議員,以及歷屆參選嘉義市市長候選人如許世賢、張文英與張博雅等人。臺灣於1949年(民國38年)憲法奠定了現在女性權益的基礎,並明確地賦予女性選舉權,且保障女性的當選名額,但真的勇於出選的女性卻少之又少。
嘉義名所繪葉書
嘉義名所繪葉書
郭哲雄
「繪葉書」是風景明信片的日文名稱。這是當時的明信片封套,底為土色,上印有農人耕作之情境。過去日人出遊時,習慣在名勝景點買繪葉書蓋上專屬記念戳章,然後再郵寄回鄉,在殖民時期還有宣揚國威的意味。
暫借校舍平面圖 (蘆洲校區)
暫借校舍平面圖 (蘆洲校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平面圖取自1985年《國立藝術學院簡介》,內容可見當時對空間的規劃,四學系各有一四合院,音樂與美術學系、舞蹈與戲劇學系兩兩相連。 1985年,因校舍尚在建設中,國立藝術學院在教育部指示下暫遷至位於蘆洲的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校址。
關渡校園地圖與建校簡史
關渡校園地圖與建校簡史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85年《國立藝術學院簡介》,地圖與文章內容可見當時對關渡校區的規劃。但當時校舍尚在建設中,國立藝術學院暫居蘆洲的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校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