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72個藏品
當專心跟隨耶穌
當專心跟隨耶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我快樂地回家
我快樂地回家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再婚歌
再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訓勉歌
訓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一起歡樂
一起歡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長工歌(十二月令歌)
長工歌(十二月令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ayan(慶祝福音來台一百三十週年)
ayan(慶祝福音來台一百三十週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巴宰族傳統詞曲 當福音傳來台灣13週年之際,四庄守城的基督教會請潘郡乃先生以慶祝13週年為題,重新創作了ayan歌詞,並且教守城份的信徒來唱,很可惜目前僅剩潘郡乃的子女-潘永歷和潘英嬌還能完整的記下這首歌。
ayan(過年時所唱紀念祖先abuk之歌)
ayan(過年時所唱紀念祖先abuk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巴宰族傳統詞曲 這首ayan歌詞是由守城份的潘郡乃先生所作,歌詞的內容如前面第一句歌詞所唱的:「咱們來唱根源的歌」。從歌詞當中,我們可以瞭解有一位祖先叫做abuk的,他過去的經歷變成了現今巴宰族人緬懷的主題。
搖籃歌
搖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舞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賽德克族群的四簧口琴演奏,根據影像的紀錄資料,可以清楚的聽出這位婦女所演奏的四簧口琴音階是Re、Mi、So、La四個音,和傳統歌謠的旋律所使用的音階是一樣的,呈現了賽德克族群音樂文化基本而一致的一個規律與原則。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婦女歌舞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婦女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三位婦女一起歌舞音階是Re、Mi、So、La,旋律都相同但舞蹈動作變化多樣。卡農加上持續低音的唱法。
仁愛鄉合作村賽德克族婦女歌謠
仁愛鄉合作村賽德克族婦女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婦女可能因為疲累或年紀大而坐著唱,音階是Mi、So、La為主。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婦女歌舞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婦女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音階是Re、Mi、So、La,旋律跟前幾首不太一樣。
仁愛鄉合作村賽德克族歌謠
仁愛鄉合作村賽德克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老人可能因為疲累或年紀大而坐著唱,音階是Re、Mi、So、La為主。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婦女歌舞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婦女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婦女獨唱加舞蹈。Mi、So、La三個音為主。
歷劫歸來歌
歷劫歸來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曲冰村傳統詞曲
布農童謠
布農童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以布農族古語為歌詞類似詩歌的童謠,語意生澀難解,但從歌詞的結構上分析,它是一首利用疊句的歌曲,第一句的後三個字就是第二句的前三個字,以此類推下去。這種結構對無文字的原始民族而言,意義深遂,這與賽夏族矮靈祭祭歌之結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誰在山上放槍
誰在山上放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布農族巒社群所唱的逗趣性的兒歌,從下面的歌詞可以了解是小孩好奇地詢問長輩們幾個詼諧性的問題,這種一問一答的兒歌在布農族聚落被廣泛地運用。
邀請工作歌
邀請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信義鄉羅那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敘事性兒歌,akuan是一位平地婦女,她邀請了布農族婦女zinainijie到家中幫忙整地,但卻因zinainijie皮膚過敏而無法成行。
快樂聚會歌
快樂聚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和上一首傳統舞之歌,基本上是相同性質的歌舞,也都是在集體聚會的場合,未婚的女子們快樂的一起共舞,舞出最美的舞姿,唱出最亮麗的歌聲以吸引未婚異性的注意。
思念之歌
思念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嘎嘎之歌
嘎嘎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泰雅族人加油
泰雅族人加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歡樂之歌
歡樂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