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5個藏品
魂樂
魂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幻境
幻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我的孩子在何方
我的孩子在何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弄獅
弄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舞獅台灣稱弄獅,是中國傳統民俗技藝代表之一,常再廟會或喜慶節日時表演。本曲以台灣節慶音樂為素材,藉由舞獅這項民俗技藝,聯想台灣節慶之六個情景,共分點睛、醒獅、戲獅、迎神、蜂炮、餘燼。
春融
春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獲得幸福的真理是等待和尋找就像融化的春水潺潺流動是悄然等待來臨的夏真水無香真思無痕
竹韻
竹韻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試圖通過對竹風之描述,以表達中國人文之氣質。
年祭傳統舞(一)
年祭傳統舞(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年祭短歌
年祭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刺球歌
刺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英雄獵首凱旋歌
英雄獵首凱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乞雨歌
乞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當部落乾旱缺水時,族人就會由女巫婆群組成的乞雨隊,在大巫婆的率領下,來到河邊。每人手上拿著一副鐵鐘(dauliu),一面敲著dauliu,一面在大巫婆的領唱下齊誦。
古老的聚會歌
古老的聚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全曲是由A、B二段組成的基本曲調下重覆八次。A段又分成兩句,前一句由領唱者演唱,後一句則眾人一起和腔重覆第一句的歌詞;B段是完全用虛詞母音來演唱。
工作歌
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全曲是由A、B二段組成的基本曲調下重覆了四次,A段是有意義的歌詞部分,B段是用虛詞母音來演唱。
怨歌
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驕傲的環山女子
驕傲的環山女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換工對歌
換工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酒醉之歌
酒醉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夫妻吵架之歌
夫妻吵架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bakan naui小時候,有一天她聽到爸爸aui bakan和媽媽 dabas aui在吵架,媽媽就很生氣的唱了這首歌,來質問她爸爸。媽媽並且告訴爸爸人生短暫,把精力花在吵架上實在是沒有意義。長大後,她也學會了這首歌。
情歌對唱
情歌對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一首情歌,只是演唱的地點是在山郊野地,一對青年男女約好了在河邊約會,但是這位女子卻找不到她的心上人,於是她就用山歌對唱的方式,一面呼喚心上人的名字,一面唱起這首uyas muskuhun。
見面歡迎歌
見面歡迎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是一首典型的即興式泰雅族民歌。當筆者去拜訪lubi lobo女士時,她很高興的把她內心的感受唱了出來。歌詞是現場即興之作,因此過去使用泰雅古語演唱的歌謠,已變成了日常用語。
月夜愁
月夜愁
鄧泰超
〈月夜愁〉為鄧雨賢作曲,周添旺作詞,悠揚典雅的曲調,為鄧雨賢先生四首名曲之一。
大稻埕行進曲
大稻埕行進曲
鄧泰超
鄧雨賢在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前曾為文聲唱片作曲發行了〈大稻埕行進曲〉等五首歌曲,其中〈大稻埕行進曲〉為日語流行歌,作詞署名文聲文藝部,描述大稻埕四個景點的四季景物變化與心境感受。歌曲曲調為二拍子,宮調式,五聲音階,四句式結構。經由編曲及清角音倚音、鄰音的運用,呈現出大調式的進行曲風。
溜樹皮之歌
溜樹皮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卑南族兒童在小時候到山上或野外嬉戲時,撿來一種叫作halivan的樹皮,當作滑板。小朋友們一面唱著這首isubai,一面乘著樹皮olosanni從高處滑到底下,從這座山滑到那座山。曲調是由LA調式形成的五聲音階為基礎,簡單而令人容易朗朗上口。
四簧口琴(二)
四簧口琴(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四簧口琴只在賽德克族被使用,泰雅本族則無此種口琴。一般都用在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吹奏樂音以傳達彼此的愛意。這段錄音共有七段不同的情境,就如同敘事曲一般,分別描述出不同的心情。每段都有不同的音型曲調及節奏、速度的不同變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