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34個藏品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二次發掘(KS),BP1L12,1993-04-23,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KTL(李匡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二次發掘(KS),BP1L8,1993-03-19,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KTL(李匡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二次發掘(KS),BP1L9,1993-04-23,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KTL(李匡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二次發掘(KS),BP1L9,1993-04-23,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KTL(李匡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二次發掘(KS),FTR1,1993-04-30,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KTL(李匡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二次發掘(KS),GTR1,1993-05-01,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KTL(李匡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二次發掘(KS),HTR1,1993-04-31,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KTL(李匡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二次發掘(KS),ETR1L2,1993-04-29,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KTL(李匡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二次發掘(KS),ETR1,1993-04-29,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KTL(李匡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CP2L1、L2,1995-01-24,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邱詩文。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CP2L3,1995-01-24,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邱詩文。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AP4L2,1995-01-25,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高信傑。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AP4L1,1995-01-25,田野考古工作日誌。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AP4L10,1995-01-26,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李甫薇。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AP4L4,1995-01-25,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李甫薇。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AP4L6,1995-01-25,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李甫薇。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AP4L9,1995-01-25,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李甫薇。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AP4L5,1995-01-25,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李甫薇。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龜山遺址田野手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S1323KS龜山遺址第三次發掘(KS),AP4L3,1995-01-25,田野考古工作日誌,記錄人:高信傑。
張幼樵致吳清卿京卿書
張幼樵致吳清卿京卿書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為了取得護照,以便出關遊歷東三省,胡傳得同鄉章芹生引薦,請張佩綸寫介紹信給在吉林幫辦邊防事宜的吳大澂。胡適後來在《日記》記道:「張幼樵(佩綸)在光緒七年(1881)作書介紹先父(胡傳,字鐵花)去見吳愙齋(大澂)。此是先父後來事功的開始。」這是胡適請人抄寫的介紹信,題為〈張幼樵致吳清卿京卿書〉。
光緒十八年九月初五(1892.10.25)胡傳日記
光緒十八年九月初五(1892.10.25)胡傳日記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光緒十八年九月五日(1892.10.25),胡傳即將赴臺南就任新職時所作〈大江東去和王蔀畇孝廉送別〉,說明他當時的心情。 胡傳任職臺南鹽務提調期間,依老友顧肇熙之勸,將家眷自上海接來,光緒十九年二月廿六日(1893.4.12)闔家在臺南團圓。
胡傳稟臬道顧肇熙抄件
胡傳稟臬道顧肇熙抄件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光緒十九年六月,胡傳兼代「統領鎮海後軍各營屯」之職,發覺軍中吸鴉片者竟十有其九,「所見更甚於所聞」,因而上書按司道顧肇熙,陳述內情並請指示。這件是光緒十九年六月三十日(1893.8.11)胡傳稟顧肇熙的抄件。
胡傳致邵作舟函抄件
胡傳致邵作舟函抄件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胡傳奉命巡視全臺營務,歷經六閱月,他觀察所得,深感臺灣防務有根本戰略上的缺欠。光緒十八年九月廿八日(1892.11.17)胡傳寫信給正任職於北洋天津支應局的同鄉邵作舟(1851-1898),討論興辦臺灣海防事宜。
胡傳上藩臺顧肇熙書抄件
胡傳上藩臺顧肇熙書抄件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光緒廿一年正月廿五日(1895.2.19)胡傳聽聞威海衛失守,海軍覆沒的消息,立即上書藩臺顧肇熙,陳述後山防備之情形及困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