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10個藏品
閒花嘆吉他譜
閒花嘆吉他譜
鄧泰超
閒花嘆之吉他譜,原稿目前由鄧氏家屬保存收藏。
第2單元 起源與弘揚 虛擬圖02-佛教藝術
第2單元 起源與弘揚 虛擬圖02-佛教藝術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公元⼀到⼆世紀起,佛教藝術更具形象化,⼈們塑造出佛菩薩雕像,敘事浮雕則向信眾展⽰釋迦牟尼佛的⽣平事蹟,為朝聖之⾏帶來啟發。最終,佛像藝術沿海路廣泛傳播,禮拜佛像亦成為主流的修⾏模式。
第2單元 起源與弘揚 虛擬圖03-佛教建築
第2單元 起源與弘揚 虛擬圖03-佛教建築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公元前三世紀,佛教建築在印度主要發展形式有三:佛塔,支提窟或支提,精舍(毗訶羅窟)
第1單元-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虛擬圖01
第1單元-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虛擬圖01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此單元將了解海線絲路之下的貿易活動與佛教信仰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1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1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浮雕藝術常⽤於裝飾建築外牆,作為覺悟佛道重要代表的佛陀與菩薩,其雕像⾃然流⾏於海路沿經的各個國 家。「海上佛教地圖」標⽰了數以千計的重要佛教場所,呈現南亞⾄東亞的珍貴古蹟及絕美建築。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4-佛光山典藏文物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4-佛光山典藏文物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最早可以追溯⼈們對於教主釋迦牟尼佛的追思。佛光山典藏⽂物展示舍利塔、佛 像、法器、經典、⼯藝等,呼應佛教傳播不僅是宗教藝術,更具有時代的教育與⽂ 化。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2-佛教石窟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2-佛教石窟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為了如實記錄各種佛教儀式與法會,透過⼀連串身臨其境的劇場體驗,例如石窟、節慶、佛教聖地 感受海上佛教地圖豐富的內容。包含2020年佛光山春節上燈法會、光照⼤千。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6-佛教聖地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6-佛教聖地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向左或右⽅移動導軌上的平板,即可沿著路線圖從印度到中國 遊歷90座別具特色的全景佛教寺院遺址。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3-環形劇場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3-環形劇場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依次播映5部影片,每部影片約8分鐘,介紹從印度到中國沿途7個國家的14處佛教古蹟。
第1單元-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虛擬圖02
第1單元-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虛擬圖02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教的修⾏、哲學、藝術及建築發源於恆河流域,最終橫跨歐亞東部、中部及東南部地區,覆蓋範圍統稱為「⼤圓環」。 藉由這些國際交易網絡,佛教僧⼈及朝聖者得以向外弘揚教法。漫漫航程,承受疾病和鄉愁渡海者常向佛陀祈求旅途平安, 進⽽推展佛教信仰。
第2單元 起源與弘揚 虛擬圖01
第2單元 起源與弘揚 虛擬圖01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隨著佛教僧⼈遠渡重洋,到亞洲各地弘傳佛教,佛教教義及傳統受到當地廣闊⽂化的影響,展現出題材廣泛多樣的畫像、 雕像及建築型態。此外,融入⾳樂元素的儀軌及特定儀式也在流傳中,與各⽂化交流,變得豐富多元。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5-佛教雕塑
第三單元 海上佛教地圖 虛擬圖05-佛教雕塑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造像原型經海線流傳至各個地區,在各地形成不同的獨特風格。此區展示佛教造像3D模型,讓觀眾⼀窺這些甚少展出的亞洲珍寶
黃友棣《恩重山丘》手抄
黃友棣《恩重山丘》手抄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恩重山丘》,這是根據佛經《父母恩重難報經》編作的十一樂章臺語合唱組曲,敬定法師作詞。黃友棣最強調語言聲調和音樂的配合,他不會說臺語,卻能以廣東話的聲調去模擬體會臺語。為了方便一般人視譜,除了五線譜外,黃友棣又手抄簡譜以供大家練習。
黃友棣《獅子座流星雨》手抄
黃友棣《獅子座流星雨》手抄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獅子座流星雨》,鍾玲作詞、黃友棣作曲;這是以鋼琴、合唱、朗誦三者配合的四部合唱曲,筆跡蒼勁有力,抄寫極為工整。
江文也給郭芝苑之書信
江文也給郭芝苑之書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江文也給郭芝苑之書信。
鄧昌國致聖嚴法師之信函手稿
鄧昌國致聖嚴法師之信函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鄧昌國致聖嚴法師之信函手稿。
鄧昌國詩作手稿_2
鄧昌國詩作手稿_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鄧昌國詩作手稿。
鄧昌國詩作手稿_1
鄧昌國詩作手稿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鄧昌國詩作手稿。
張福興採集之日月潭原住民杵音歌謠樂譜之一
張福興採集之日月潭原住民杵音歌謠樂譜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福興採集之日月潭原住民杵音歌謠樂譜之一。
張福興佛曲採譜手稿之一:《爐香讚》
張福興佛曲採譜手稿之一:《爐香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福興佛曲採譜手稿之一:《爐香讚》。
張福興漢樂採譜手稿之一
張福興漢樂採譜手稿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福興漢樂採譜手稿之一。
張福興音樂創作:《大同學校校歌》
張福興音樂創作:《大同學校校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福興音樂創作:《大同學校校歌》。
李抱忱寄給筆者《汨羅江上》一曲的樂曲解說手稿
李抱忱寄給筆者《汨羅江上》一曲的樂曲解說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李抱忱寄給筆者《汨羅江上》一曲的樂曲解說手稿,為趙琴主編《李抱忱作品演唱會歌曲全集》用。
張繼高將音樂擬畫的形容
張繼高將音樂擬畫的形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繼高將音樂擬畫的形容:「交響樂是宋大軸山水,室內樂是水墨畫,鋼琴是法書(蕭邦黃山谷,巴哈顏真卿,Mozart趙孟頫),奏鳴曲是人物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