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0個藏品
水鴨腳標本_BRCM 1302
水鴨腳標本_BRCM 1302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水鴨腳標本_BRCM 1503
水鴨腳標本_BRCM 1503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女用黑花衣
女用黑花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羌耳
羌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呈黃棕色,帶毛。
布農族歌謠
布農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布農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飲酒歌》、《寂寞時之歌》、《豐年祭歌》、《悔改之歌》、《獵歸之歌》等;以及(B面)《歡樂飲酒》、《無題》、《出草歡呼》、《乾杯之歌》、《無收穫歌》等曲目。
布農族、泰雅族歌謠
布農族、泰雅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布農族、泰雅族歌謠,內容包括(布農)《歡樂》、《收穫》、《情歌》、《做工》、《飲酒》等;以及(泰雅)《男子漢》、《打獵歸來太太迎接》、《收穫而飲酒》、《凱歌》、《殺頭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花蓮縣卓溪鄉崙山村、清水村。
誇功宴
誇功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花蓮縣卓溪鄉傳統詞曲
收穫之歌
收穫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花蓮縣卓溪鄉傳統詞曲
夢中即景
夢中即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花蓮縣卓溪鄉傳統詞曲 在布農族的歌謠當中,做夢(mataisah)的情境經常被當作歌唱的主題。像這首「夢見hisava」,就是以夢中所見所聞為題。曲中不但夢見了他的同伴hisava 被郡社群人娶走了,更夢見一些血淋淋的畫面。這也反映了夢境的似真似假、朦朧不清、如幻似真的情境。
許常惠訪布農族時留影
許常惠訪布農族時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8
1978年8月6日在臺東縣卓溪鄉訪布農族,他們的多聲部合唱民歌,遠近聞名。
泰雅族歌謠
泰雅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泰雅族歌謠,內容包括《歡樂歌》、《做工》、《迎賓》、《無題》、《結婚歌》、《青春歡樂歌》、《跟隨耶穌》、《出征》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花蓮縣卓溪鄉崙山村、古村。
相愛之歌
相愛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相聚歌
相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母親教導歌唱之歌
母親教導歌唱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勇士歌
勇士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跳舞歌
跳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卓清布農族飲酒歌(misav)
卓清布農族飲酒歌(misav)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布農族人的飲酒歌,是族人聚在一起喝酒所唱的歌,布農族語稱為「misav」,歌詞皆為發音的虛詞,也沒有舞蹈的伴隨進行。
卓清布農族報戰功歌(malastapang)
卓清布農族報戰功歌(malastapang)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布農族的報戰功歌謠,這首歌謠在表現上只有節奏而沒有旋律,是以一種有節奏性的語言來敘述的表現型態。住要內容是有關出草作戰及狩獵方面的成績與功勳。
相愛之歌
相愛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相聚歌
相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提親歌
提親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母親教導織布之歌
母親教導織布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粱
高粱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散穗高粱
散穗高粱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