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63個藏品
《鄭成功畫像》鄭維隆本
《鄭成功畫像》鄭維隆本
國立臺灣博物館
那須豐慶總計完成兩幅《鄭成功畫像》摹本,一幅被奉納至祭祀鄭成功的開山神社中(稱「開山神社本」),另一幅則贈予鄭維隆家族(稱「鄭維隆本」)。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徐澍《臺灣番社圖》:乘屋、織布
徐澍《臺灣番社圖》:乘屋、織布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徐澍《臺灣番社圖》:渡溪、射魚
徐澍《臺灣番社圖》:渡溪、射魚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祖先雕刻屋柱
祖先雕刻屋柱
國立臺灣博物館
此件為「大南式」排灣群木雕,當來自於臺東大南社至太麻里一帶的排灣群部落,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典藏至今。係反映排灣群環繞祖靈觀念、貴族階層社會秩序而運作的社會特質與價值系統的祖先雕刻立柱,數量極為稀少,文化歷史價值極高。
劉永福激勵抗日諭告文
劉永福激勵抗日諭告文
國立臺灣博物館
劉永福1894年奉令協防台灣,1895年馬關條約議定割台後,台北城秩序混亂,台民人心惶惶。台灣仕紳丘逢甲等人,率民推舉唐景崧擔任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5月15日唐景崧發佈諭告自主保台,並和南部劉永福聯合,23日發表「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宣示建立台灣民主國。
抗日軍之軍令督陣旗
抗日軍之軍令督陣旗
國立臺灣博物館
本旗為劉永福命人所製,乙末抗日之戰,中路將士多畏怯不前,永福為激勵士氣,特遣幕僚持旗督戰,其功用有如令箭。本旗為吳彭年所持用,八卦山之役彭年成仁,日軍近藤貞幹(1896年為台南縣嘉義支廳的屬員)在彰化街拾獲之物。
明治7年(1874)日軍進攻牡丹社時所發「蕃社歸順保護旗第53號」
明治7年(1874)日軍進攻牡丹社時所發「蕃社歸順保護旗第53號」
國立臺灣博物館
明治7年(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日軍指揮官西鄉從道進軍牡丹及高士佛社,征伐途中各社皆獻物投誠,西鄉從道對投誠各社皆頒發一紙歸順票及一面保護旗,以示保護。據記載,旗證編號共53號,本標本即編號53號之歸順旗,其歸順票貼於旗之左下角。
平埔族風俗圖
平埔族風俗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
本幅絹本設色工筆長卷風俗畫,畫工富麗精細,其內容主要結合「潘敦仔行樂圖」及徐澍「臺灣番社圖」,再行摹繪而成。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剖檳榔小刀
剖檳榔小刀
國立臺灣博物館
剖檳榔小刀,可剖開檳榔以便嚼食。
傳統布袋戲偶人-黑大花
傳統布袋戲偶人-黑大花
國立臺灣博物館
搭配半甲、散髮冠
傳統布袋戲偶人-紅關
傳統布袋戲偶人-紅關
國立臺灣博物館
搭配蟒袍、國老貂
傳統布袋戲偶-鐵扇公主
傳統布袋戲偶-鐵扇公主
國立臺灣博物館
傳統布袋戲偶人-紅大花
傳統布袋戲偶人-紅大花
國立臺灣博物館
搭配戰甲、帥盔
傳統布袋戲偶-牛魔王
傳統布袋戲偶-牛魔王
國立臺灣博物館
傳統布袋戲偶-孫悟空
傳統布袋戲偶-孫悟空
國立臺灣博物館
水滸傳戲偶
水滸傳戲偶
國立臺灣博物館
西遊記戲偶
西遊記戲偶
國立臺灣博物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