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6835個藏品
加屜銀檳榔盒
加屜銀檳榔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陶範
陶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質料為細泥,經火燒烤過,表面作灰色但不勻,中心作褐色,範塊三邊殘缺,一邊完好,紋飾已磨滅一部分,為鑄造何種銅容器所用不能確定。
陶範
陶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屬器不明。用細泥製成又經窯火燒烤,內外表皮及裡部皆灰色。下邊已殘去,此範形制在此批陶範中最為特殊,左下角折而向內,右下角亦稍折而向內,使下邊伸出如柄狀,正面不平,上下端向外稍彎曲,橫面亦有弧度,由其正面不平之情形觀察,疑乃鑄某種車器或銅容器頸部之所用。
青銅刀柄
青銅刀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形,但只見臉部及接刃處,頭頂及兩側皆飾以鏤刻花邊,頂部尚見繫部殘痕。臉部僅見眉眼及部分鼻尖,眉眼之間有皺摺。頭頂中央有一鏤孔。器物中空,接刃處為橢圓形,器表鏽蝕嚴重,屬發鏽,多處可見裂隙。
青銅刀柄
青銅刀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腰部以上之人形,頭上戴帽,面部器官俱在,兩臂雙舉,擴張了刀柄寬度,器中空,腰下即接長條形革部,接刃口形不明。
太中大夫安定王元爕造釋迦像記
太中大夫安定王元爕造釋迦像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石刻題記位在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南壁下層。安定王元爕乃元魏貴族,爵位承襲其父元休而來。題記內容是為他的亡祖母、亡父母及現存家族祈福造像所刻立的願文。其書法乃魏碑體,兼有隸楷兩體神韻,為龍門廿品之一。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_碑陽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_碑陽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_碑側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_碑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夫蒙文慶造像記_碑側
夫蒙文慶造像記_碑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夫蒙文慶造像記_碑陰
夫蒙文慶造像記_碑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夫蒙文慶造像記_釋文
夫蒙文慶造像記_釋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夫蒙文慶造像記
夫蒙文慶造像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正書,有像,四面刻
鄴縣修定寺傳記_碑陽釋文
鄴縣修定寺傳記_碑陽釋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鄴縣修定寺傳記_碑陰釋文
鄴縣修定寺傳記_碑陰釋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修定寺塔-遠景
修定寺塔-遠景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正書,有像,四面刻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正書,有像,四面刻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正書,有像,四面刻
鄴縣修定寺傳記
鄴縣修定寺傳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碑陰十八行行二十六字
邑子七十人等造像記_碑側
邑子七十人等造像記_碑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_釋文
錡雙胡廿人等造像碑_釋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夫蒙文慶造像記
夫蒙文慶造像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正書,有像,四面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