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560個藏品
上帝的愛
上帝的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莊進才 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聘書
莊進才 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聘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年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聘書。
遺訓歌
遺訓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提親歌
提親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 起鼓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 起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4)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7)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9)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8)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1)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勉勵年輕人之歌
勉勵年輕人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見面歌(一)
見面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魁儡戲-走關(9之8)
魁儡戲-走關(9之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就片中開場唸白,因為拖腔拖的很長,有時會不太清楚,主要因為閩南人表演官話系統的戲劇,會有不像閩南話也不像官話的情況產生,在聽方面會有種難度存在,但好的一面是會達成新的戲劇語言表達風格,一個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表現,只要了解戲劇內容就應該會了解表演者在說什麼了,此段音樂不用北管太鑼鼓呈現,用一些絲竹樂
劉岠渭 於羅東音樂講座
劉岠渭 於羅東音樂講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魁儡戲-走關(9之5)
魁儡戲-走關(9之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不同角色,有不同角色的肢體語彙,而上場時亮相的動作也有所不同,穿青衣為小生,藉著絲線來控制人偶是個很高超的技術,走關共走三關,有老人,青人和旦角角色,旦角聲音大多利用假嗓來呈現,基本上角色分工有聲音的區別,和中國傳統戲劇呈現是一致的,此語言是官話系統(四川,湖南話),旦角等主要角色會用官話還做對話,
魁儡戲-走關(9之4)
魁儡戲-走關(9之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不同角色,有不同角色的肢體語彙,而上場時亮相的動作也有所不同,穿青衣為小生,藉著絲線來控制人偶是個很高超的技術,走關共走三關,有老人,青人和旦角角色,旦角聲音大多利用假嗓來呈現,基本上角色分工有聲音的區別,和中國傳統戲劇呈現是一致的,此語言是官話系統(四川,湖南話),旦角等主要角色會用官話還做對話,
魁儡戲-走關(9之7)
魁儡戲-走關(9之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不同鑼鼓點來處理不同情境,小動作就用輕輕的鑼鼓點來帶過去,小動作就用小鑼來呈現,就如同電影般的效果處理,此劇不是用閩南話來呈現,而是採用官話(四川,湖南)來表現,有時說不標準時就變成國語了,但由閩南人來演此劇時有閩南腔的官話出現,所以一般人對劇情不了解的話也聽不懂它在說什麼,在打鬥場景會用嗩吶加上一
魁儡戲-走關(9之3)
魁儡戲-走關(9之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肢體動作而使用的道具也不盡相同,有模仿人拿著馬鞭做上馬的動作,傀儡戲是模仿人的動作,但又有點不像,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此段音樂的鑼鼓點是讓此角色在上馬的動作在高難度的時候藉由鑼鼓音樂來呈現,懸絲傀儡人在移動的時候,富有一種漂浮夢幻的感覺,此部份是對戲裡動作實感的一個介紹,可以發掘它們
魁儡戲-走關(9之1)
魁儡戲-走關(9之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Taiuan傀儡戲有一重要功能是除煞,而此片是宜蘭的傀儡戲,是宜蘭福龍軒劇團演出,後場音樂則是以北管樂器演奏,此傀儡是懸絲傀儡,就是在布幕後面有人用絲線來操縱的一種布偶劇藝術開場,跟戲劇一樣有出場前意像的安排,由北管西皮系統,用京劇的胡琴做為演奏主軸,舞台傀儡多的時候很容易卡在一起會有人出來做整理工
蔡添木與中華絃管研究團傳藝露天舞臺演出
蔡添木與中華絃管研究團傳藝露天舞臺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左起蔡添木三絃、劉賛格琵琶、唱曲蘇桂衼、蕭陳瑞柳、二絃鄭叔簡。
馘首笛演奏
馘首笛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雙口笛
馘首笛演奏
馘首笛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兩人見面之對歌
兩人見面之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見面之歌
見面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