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7個藏品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ratuvutuvulj。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長袍
長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ljungpav為珠繡且有人形紋等圖樣,顯然為貴族的盛裝。而一般婦女的ljungpav則以素色無圖樣居多。據工藝師判斷,此件小琉璃珠為日本珠,有四種日幣裝飾。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貴族外套
貴族外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ljavui係貴族精緻上衣。此件樣式為貴族男女皆可穿,較特別的是布料顏色採過去稀有的紅色,原為已故本部落領袖maljevljev的ljavui。 修護紀錄:2020/6/11由排灣織布工藝師ljumiyang pacekelj(許春美)針對背面malailaic(流蘇)作加固。
頸鍊
頸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veceqel為男女通用之飾品。此串中間的古珠價值很高,應為貴族擁有的飾品。族語名稱:真品kauljayan、大琉璃珠cekev、橘珠pula、黃珠vurav、綠珠matak、貝材paljavak、貝殼tjuvak。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女長衣
女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青藍色底布,胸前‧背後‧兩肩皆貼繡十字織布,右脇下胸前領口處有用毛線勾編之扣結,上有球狀銅扣。 10887與10888及10889為一套。
吹鼻笛的人
吹鼻笛的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立體木雕,吹笛者站在台座上,雙手在前執笛‧整體上原色透明漆,身上之配飾包括配刀‧腰帶‧圍冒‧徽飾及縛繫鼻笛之繩結,皆有上彩漆。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黑色綿布製成的短裙,在打細碎摺處縫上深藍色棉布,並於其上綴以不透明橙、黃、綠、白四色小珠子的直立人像,共20個。在裙子與腰帶接縫處施以不透明的紅、橙、綠三色小珠子綴成的三角形紋樣。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裙為黑布製成,上端打摺,分三組。摺上縫貼一布,布上串以小珠,珠花兩側為幾何形花紋,中為人頭像。其中打摺兩組間有一小珠串成之直立人像,小珠之色有白、綠、紅、黃、深黃、黑色。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裙為黑布製成,腰為一條同樣布縫上,裙子打小摺,用金黃、綠、紅、黃線縫成人頭形花樣及其他花紋。
女長衣
女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衣以藍棉布製成,已經剪裁,左衽,有領。紐扣為漢式,扣鼻上綴有小珠,領下與斜襟上有以小珠綴成的人形花紋。
腰帶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條毛線編成之辮子,以線縫合成寬約2.6cm之腰帶,最外兩條為紅色,其內為黃色,中夾一條為綠色者,兩端五條辮子分開,與帶交接處打一結。
披肩
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藍色長方麻布,布之兩邊及下緣釘紅、黃、綠三色粗約1.0cm寬粗絨線辮子,釘成寬約3.5cm之邊,邊之內側有兩兩相隔紅白鈕,釘成一排,絨線兩端約有6.0cm流蘇。
豹尾圈帽
豹尾圈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圈帽是以豹尾(略有毛在上)裹住許多層豹皮紮成的粗條,以繩索穿洞外層的豹尾,兩邊縫起,在一處以二獸下顎(連牙)用繩穿過紮在圈帽上,另又在二下顎中央紮一用野豬牙及貝做成的徽。
珠花邊
珠花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花邊以黑緞為表,白色布為裡。全花邊的花紋共分四段,全部以小珠綴成,最上一段為三角形,第二段圓形花紋,兩圓形花紋中間有柱狀花紋。第三段為條狀花紋,中間有斜狀花紋。第四段為人形花紋。共有綠黃紅三色。
山豬皮帽
山豬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棕褐色帶毛山豬頭皮帽。 帽形:帶二耳,後有帽披,額緣貼一長40cm、寬2cm山豬皮毛,前中另貼一帶毛山豬皮條。
足鍊
足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tjakat通常是幼兒於1歲半前會被穿戴的足鍊,除了美觀之外,足鈴也可提醒父母當下幼兒活動狀態。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戒串項鍊
戒串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貴族女性會在單串項鍊套上一排金屬或貝殼戒指,在佳平部落貴族婚禮裡,常用作penaljang(昭告祖靈證婚)之用。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喪巾
喪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三塊同大小之藏青麻布拼成,二邊及中間各有一道刺繡橫貫,二邊者寬8.5cm、中間者寬4.2cm。刺繡以紅、黃、紫紅、深藍、淺藍繡線刺繡幾何圖形花紋。寬邊中段有二布帶。
喪巾
喪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身上所有喪服及配件統稱為kapulju,此件為lepec(喪巾) ,婦女守喪時會綁在tarar(頭飾)穿戴。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喪服布
喪服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藍番布為底,用紅、黃、藍三色麻線挑織成菱形,X形紋,長條寬紋各二,細長條邊,小花邊共三條。喪服布上有一條長35.0cm的繩。
喪服布
喪服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深藍色麻布為底,布之兩端有寬約7.0cm之花邊,為菱形花紋,布中間有三條類似卍形文字花紋,全部以紅、白、藍三色線編織。
喪服布
喪服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青麻布,兩邊各有兩道刺繡,外側一道寬7.7cm,內側一道寬3.8cm,二道刺繡相距1.8cm,刺繡為紅、黃、黑線繡的幾何形花紋。
喪服布
喪服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藍色番布為底,上有十二條紅、綠、黃三色,中端及下緣有啞鈴狀黑、綠色連續花紋。布之下端有寬條之曲線紋,喪服布是雙層,可戴於頭頂。
圈帽
圈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圈帽是先以獸皮(沒毛)包裹著繩索製成一圈,外層以織成的布(有紅、黃、綠色)繞上,再用寬3cm、紅及綠色布編織成的帶繞上,其他更有小貝、野豬牙及野豬毛等繞或紮在圈帽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