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40個藏品
陵王裲襠 雲彩團龍模樣
陵王裲襠 雲彩團龍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舞樂《陵王》取材于中國北齊的蘭陵王(又稱「羅陵王」)因過於美貌而佩戴猙獰面具出陣的故事。
袍 淺蔥色平絹地蠻繪
袍 淺蔥色平絹地蠻繪
東京國立博物館
袍上的獅子團紋稱為「蠻繪」,是在木版上雕刻紋樣後再以墨印製到袍上的。這類飾有蠻繪的衣袍用於武舞。
舞樂裝束 陪臚(裲襠、袍、袴)
舞樂裝束 陪臚(裲襠、袍、袴)
東京國立博物館
手持矛、盾、太刀的四人表演武打舞蹈的裝束。帶有毛邊的裲襠展現英勇姿態。
刺繡孔雀圖屏風
刺繡孔雀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作者以寫實的手法體現了飛翔天空的雌雄孔雀。
舞樂裝束 貴德(裲襠、袍、袴)
舞樂裝束 貴德(裲襠、袍、袴)
東京國立博物館
表演中國故事中武將勇敢戰鬥的樣子的舞樂裝束。
小袖 茶平絹地椿枝垂柳掛軸模樣
小袖 茶平絹地椿枝垂柳掛軸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小袖一名來自於袖口狹窄之意,是當今和服的原型。這件小袖上的山茶花、掛軸等圖案是採用日本獨有的染色方法——友禪染表現出來的。如繪畫般自由配置圖案是友禪染的特點。請大家仔細觀察纖細的白色輪廓線。這部分是放置上粉漿以防布料染色製作的。為了不超出這些粉漿線條而用筆對圖案上色。可以看出是一種極為精細的技術。
小袖 黑緞子地波紋鴛鴦模樣
小袖 黑緞子地波紋鴛鴦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劃出弧形的網紋被大膽地變形化,形如翻卷的波浪,也形如竹筍。
打掛 白綸子地貝桶模樣
打掛 白綸子地貝桶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貝合」是找出相配的一對貝殼的遊戲,貝桶即裝盛「貝合」道具的器具。因含「成雙成對」之意,貝合紋樣常見於婚禮器物。
中啟(舞扇) 金地老松龜鶴模樣
中啟(舞扇) 金地老松龜鶴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綠苔滿布的老松、仙鶴、龜,都是象徵長壽的吉祥紋樣。
提帶
提帶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武家女性穿著夏季正裝時,用來將「腰卷」系在腰間的帶子。
陣羽織
陣羽織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半切 紅底梅缽唐草圖案
半切 紅底梅缽唐草圖案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半切的意思是相對於較長的「長袴」而言切成一半長度的袴。
單衣  淡黃色麻蔦形鳥文
單衣 淡黃色麻蔦形鳥文
東京國立博物館
法被 金地蜀江模樣
法被 金地蜀江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坎肩 藍麻地鳥居杉樹模樣
坎肩 藍麻地鳥居杉樹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肩衣(坎肩)在狂言中由作為主人侍從登場的「太郎冠者」這一角色所穿,衣上的印染紋樣新奇大膽,富有幽默感。
帷子 黑麻地流水紅葉模樣
帷子 黑麻地流水紅葉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夏季穿用的單層麻料和服。流水配上紅葉的圖案,表現的是紅葉名所龍田川。
單衣
單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江戶時代後期武家女性的夏季單衣。衣上的裝飾紋樣取材於若干部能劇。
深缽形土器
深缽形土器
東京國立博物館
群鷺圖額
群鷺圖額
東京國立博物館
漢 史晨碑 冊
漢 史晨碑 冊
國立故宮博物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