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963個藏品
舂小米歌
舂小米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椰油村雅美族傳統詞曲
歌頌新工作房落成歌
歌頌新工作房落成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朗島村雅美族傳統詞曲
出海釣魚歌
出海釣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朗島村雅美族傳統詞曲
搖籃歌
搖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蘭嶼鄉椰油村雅美族傳統詞曲
情歌
情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市南王里卑南族傳統詞曲
阿美族豐年祭之歌
阿美族豐年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呂炳川在獲得日本藝術祭大獎的唱片專輯當中,也用了這首歌做為阿美族音樂的代表例子,他對這首歌的解釋是:「這是部分以假生唱法所唱的歌,除阿美族以外,其他種族都沒有假聲唱法。這是老人們在集會所中所唱的歌,而青年們則在外面跳舞。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前歌舞歌謠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前歌舞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是豐年祭開始的時候,頭目帶領長老在集會所或歌舞祭場當中演唱的歌謠,這時長老們都圍坐在籘編或竹編的席子上一起歌唱,大家以手抱膝,配合歌唱的節奏,用腳來打拍子。歌唱為應答式唱法,由頭目一人領唱,並即興的加入歌詞,眾人則以發音的虛詞答唱。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開始階段歌謠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開始階段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由一人領唱眾人答唱,歌詞為發聲的虛詞,如:「ha-hai」、「he-ian」。這首歌是在豐年祭開始階段所演唱的歌謠,這部分的祭儀活動,女性都不能參與。
豐濱阿美族完工歌謠
豐濱阿美族完工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是完工時所唱的歌謠,歌曲的旋律要比豐年祭的歌謠長,而且在答唱部分有多音性的歌唱表現。
豐濱阿美族misalokiaw歌舞
豐濱阿美族misalokiaw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由一位女性領唱,眾人答唱,屬於休閒、聚會、娛樂性場合的歌謠,阿美語稱為「misalokiaw」,這類歌謠的旋律都比較輕快、悠揚,不像豐年祭歌謠講求強度與力度的表現。
豐濱阿美族misalokiaw歌舞
豐濱阿美族misalokiaw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由一位男性領唱,眾人答唱。這類歌謠阿美族語稱為「misalokiaw」,領唱旋律線一般都比豐年祭歌長很多,答唱部分則是重複領唱的旋律再唱一遍。是屬於休閒聚會、娛樂性場合的歌謠。
豐濱阿美族misalokiaw歌舞
豐濱阿美族misalokiaw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屬於休閒、娛樂性場合的歌謠,清唱、跳舞皆可。這首歌由男性領唱,答唱部分男女皆有,但一般而言,這種屬於misalokiaw的歌舞,以女性參與較為普遍。
南澳泰雅族敘事歌謠
南澳泰雅族敘事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泰雅族的歌謠,由一位女性獨唱,是屬於敘事性的歌謠。
五峰鄉大隘村賽夏族歌謠
五峰鄉大隘村賽夏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賽夏族人所唱的歌謠,這首歌的歌詞呈現了頂針格的形式,也就是結束句的詞和開始句的詞是一樣的。
三地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村的排灣族歌謠,呂炳川教授將這首曲子收錄在《台灣土著族音樂》唱片專輯當中,他的說明如下:這首歌是先作一主題再加以變奏來唱的,合計變奏二十來次,但是在唱片裡的只有三段,第一次是主題,第二、三是變奏,變奏的方法是調換獨唱的人;改變合唱的加入方法;故意將旋律或和音稍做變形;或以二重唱做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所唱的歌謠,這首由女性群體以齊唱的方式來表現的歌謠,呂炳川教授也將這首歌收錄到《台灣土著族音樂》唱片專輯當中,他在書中第9頁註明這是一首《姑娘尋求戀人之歌》,是年輕姑娘追求異性之歌。這首歌與魯凱族勇士舞的歌謠旋律相同,呈現了兩族音樂之間重疊的一種文化現象。
來義鄉古樓村排灣族歌謠
來義鄉古樓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的排灣族歌謠,由一位婦女獨唱。旋律在開始的部分比較有音階上高低起伏的變化,中段之後則以平穩的音調進行,有如持續低音的唱法一般。
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村的排灣族歌謠,由婦女們以齊聲歌唱的方式來進行,在這一段約14拍子長度的旋律當中,沒有特別呈現出多音性及持續低音的現象。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村排灣族所唱的歌謠,先由婦女領唱,然後再接著由男性領唱,答唱部分男女一起參與,歌唱的時候有持續低音的現象。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所唱的歌謠,先由婦女領唱,然後再接著由男性領唱,眾人在答唱的時候有持續低音的歌唱現象。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的歌謠,這首歌也收錄在呂炳川教授的《台灣土著族音樂》唱片專輯當中,為排灣族出草獵人頭之歌。
知本卑南族再見歌
知本卑南族再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台東市知本部落卑南族人所唱的歌謠,這是一首在卑南族流行的「再見歌」,在朋友告別離開的時候,通常大家都會唱這首歌。
知本卑南族工作歌謠
知本卑南族工作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台東市知本部落卑南族人所唱的歌謠,由男性一人獨唱,是屬於工作類的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山地門鄉排灣族的歌舞,整段歌舞的呈現是男女同時進行的,但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男女之間的歌舞卻是各自獨立的,男性表現的是一般所謂的「勇士舞」,女性則唱一些婦女的歌謠,呈現出以兩個主題來同時發展但又無關的多音性現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