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454個藏品
雜誌《婦女與家庭》第384期(李美彌與歸亞蕾訪談)
雜誌《婦女與家庭》第384期(李美彌與歸亞蕾訪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婦女與家庭》第384期,1979/01/20出版。 內有〈淡如清蓮、靜如止水的歸亞蕾〉(140-141頁)、〈為投身電影被逐出家門 女導演李美彌終獲老婦諒解〉(第144-145頁)兩篇報導,採訪者皆是:蔣芸。另有〈歸亞蕾你好〉、〈李美彌是叛女〉兩頁彩色受訪照。
從馬吊到馬將
從馬吊到馬將
陳熙遠
1955-1981年間台語片作品資料查證與首輪上映紀錄彙整
1955-1981年間台語片作品資料查證與首輪上映紀錄彙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以《台語片時代(一) 》及《中華民國電影影片上映總目》收錄台語影片為基礎片目,利用逐日翻閱《聯合報》縮印本、及查詢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所收錄《民聲日報》所刊登的電影廣告,逐一辨識台灣地區製作、出品、發行的台語片。若有缺漏則以國家圖書館收錄的《民聲日報》及中心的《自立晚報》縮印本增補。
雜誌《東南電影》1月號第9期(晚間新聞)
雜誌《東南電影》1月號第9期(晚間新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東南電影》第9期,民國69/12/25出版,內有《晚間新聞》跨頁彩色宣傳廣告(第46-47頁)。
雜誌《今日電影》第137期(李美彌訪談)
雜誌《今日電影》第137期(李美彌訪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今日電影》第137期,民國71/09/25出版。 內有〈我只是一個藝術工作者〉李美彌訪談相關報導(第65-67頁),採訪者:鄭慧蘋。
雜誌《明日世界》4月號第148期(李美彌訪談)
雜誌《明日世界》4月號第148期(李美彌訪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明日世界》4月號第148期,民國76/04/05出版,內有〈李美彌電影世界的理想與現實〉相關報導(第44-45頁),文:黃曼玲。
玉峯影業影訊 NO.101
玉峯影業影訊 NO.101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單彩,雙面印刷。 摺疊右翻,封面有湖山製片廠的全景。 封底是電影《五月十三傷心夜》(又名:女性的條件)的本事、及《六個嫌疑犯》的預告。
《俠女》 中英文對白本
《俠女》 中英文對白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俠女》中英文對白本(第1部、第2部),收錄演職員表及第一部(共九大本)、第二部(共九大本)分本的中英文對白。
《龍門客棧》分場對白本
《龍門客棧》分場對白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龍門客棧》分場對白本(上),封面標號NO:043。 手刻鋼板油印本(已除釘),內含1 - 466場對白,多處有修正或塗改的痕跡。
《角色的誕生》
《角色的誕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鄭君里(1911-1969)是中國話劇及電影演員,演出許多電影作品,後期也參與編導製作,並獲得獎項。《角色的誕生》以鄭君里自身的職業生涯為基準,參考不同表演理論探討表演藝術。
1994年關渡藝術節手冊
1994年關渡藝術節手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4年關渡藝術節手冊,以「新新人類新休閒」為主題。手冊內容包含表演節目之時間、地點等資訊,以及表演節目的簡易介紹。
勉勵歌
勉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月夜愁
月夜愁
鄧泰超
〈月夜愁〉為鄧雨賢作曲,周添旺作詞,悠揚典雅的曲調,為鄧雨賢先生四首名曲之一。
大稻埕行進曲
大稻埕行進曲
鄧泰超
鄧雨賢在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前曾為文聲唱片作曲發行了〈大稻埕行進曲〉等五首歌曲,其中〈大稻埕行進曲〉為日語流行歌,作詞署名文聲文藝部,描述大稻埕四個景點的四季景物變化與心境感受。歌曲曲調為二拍子,宮調式,五聲音階,四句式結構。經由編曲及清角音倚音、鄰音的運用,呈現出大調式的進行曲風。
1993年《文藝創作獎得獎作品專輯》
1993年《文藝創作獎得獎作品專輯》
林雅蘭
林富士(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以〈鶴〉一文,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組第一名。
林富士先生行狀
林富士先生行狀
林富士治喪委員會
Takuvakuvan na senay(4)
Takuvakuvan na senay(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知本部落少年階級 歌謠此首歌謠為知本部落少年階級的歌謠,歌詞為虛詞。
屏東文獻第15期
屏東文獻第15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1
屏東地區的死因與當地醫療行為之關係/早期維繫健康的傳統醫療暨原住民醫療/屏東地區醫療機構的歷史演變/屏東鄉間的醫療發展-助產士與藥房老闆娘口述醫療事蹟/屏東醫院的建立與公共衛生事業的展開/屏東空軍基地和民用機場的沿革變遷/津山詩人歐子亮作品初探/特色民宿之形塑-以屏東縣五家民宿為例/大事記
矮靈祭歌1
矮靈祭歌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祭歌第1首。
屏東文獻第17期
屏東文獻第17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3
里港趙氏餛飩飲食文化研究/來自舌尖上不能言喻的故鄉-娘惹糕/從農忙點心到常民飲食-萬丹人的飯湯/一個天主教村落的形成-萬金與聖母聖殿的天主教文化/從屏東市廟宇戲台調查看戲劇與民俗文化展演空間的變異/經驗與地方-陳其麟歌謠中的屏東縣琉球鄉/屏東市眷村之沿革與發展-以大鵬七村、凌雲三村為例/從家族性私廟
矮靈祭歌11-1
矮靈祭歌11-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祭歌第1首。
inarishpa-1
inarishpa-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唱背景:版本一、二:耆老表示,這是一首上山工作的歌曲,它的功能在於吆喝大眾一起做事,有伙伴說說笑笑,勞動較不會疲累。影片隸屬於邵族傳統祭典音樂,為遵守非在祭典時間不得演唱的禁忌制約,非於農曆八月年紀期間,不得有公開播放的行為。
屏東文獻第1期
屏東文獻第1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00
三山國王與甌駱人/豐田聚落地方史料與建築研究/石光見源自排灣族嗎?/述說東港/鯉魚山與赤山巖/萬巒田野記事/阿里港公園/屏東縣大事記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漢姆萊特》全書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漢姆萊特》全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曹未風(1911-1963)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兼外文系主任,譯有莎士比亞《漢姆萊特》、《安東尼及枯婁葩》、《威尼斯商人》等劇,並以全集出版,為最早的莎翁中譯版本。 內頁有李行導演「維光普照」藏書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