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060個藏品
民歌行旅 第四次採集 臺東縣卑南鄉_1
民歌行旅 第四次採集 臺東縣卑南鄉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史惟亮 與友人於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前留影
史惟亮 與友人於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前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歷經多方奔走,史惟亮與友人終能看見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成立。後排左六為史惟亮。
史惟亮與華歐學社負責人合影
史惟亮與華歐學社負責人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史惟亮與幫助他募集音樂書籍資料的華歐學社負責人合影。
展區照片
展區照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黃友棣於歌頌高雄音樂會
黃友棣於歌頌高雄音樂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7年,「歌頌高雄」音樂會及兒童樂舞劇《大樹》演出。此為黃友棣與演出者合影。
張錦鴻與諸位音樂家合影
張錦鴻與諸位音樂家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錦鴻與諸位音樂家合影。前排左起為申學庸、趙元任之夫人、趙元任、李抱忱、李九仙之夫人。後排左起為康謳、李九仙、蕭而化、鄧昌國、張錦鴻、王沛綸。
張錦鴻與鄧光夏訂婚留影
張錦鴻與鄧光夏訂婚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5年,張錦鴻與夫人鄧光夏女士訂婚時留影。鄧女士精擅藝術,是張教授一生相扶共持的人生伴侶。
張錦鴻與鄧光夏合影
張錦鴻與鄧光夏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2年12月,張錦鴻與夫人鄧光夏女士合影於鋼琴製造廠。
張錦鴻與鄧光夏晚年合影
張錦鴻與鄧光夏晚年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0年3月,張錦鴻與夫人鄧光夏女士晚年鶼鰈情深。
江文也於太廟旁留影
江文也於太廟旁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0年坐在太廟旁的藤椅上,江文也享受日光浴。
江文也與老志誠合照
江文也與老志誠合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9年江文也與老志誠合照。
江文也於古蹟前 獨照
江文也於古蹟前 獨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江文也出遊時認識了幾位大陸作曲家,他們對於作曲時的悠閒態度給了江文也不同的體悟。
江文也於北京古蹟處留影
江文也於北京古蹟處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江文也常到北京的古蹟處沉思,也因此注意到當時中國作曲現象與環境。
江文也出遊時 獨照
江文也出遊時 獨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江文也在中國對作曲態度與環境有了新的體認。
江文也文物:史惟亮獨照
江文也文物:史惟亮獨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受江文也影響很深的史惟亮。
梁在平與宮城慎三、林金生夫婦合影
梁在平與宮城慎三、林金生夫婦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8
1978年6月28日,日本琴麗會長宮城慎三來臺參加中、日箏樂演奏。此為宮城慎三與梁在平、林金生夫婦合影。左一為梁在平,中為宮城慎三。
梁在平與唯是震一、何桂香合影
梁在平與唯是震一、何桂香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東京箏樂大師唯是震一先生蒞臨日本名家中鹽幸祐夫婦主辦之演奏會,與中華民國代表梁在平教授敘談。後立者為何桂香導師。
梁在平與陳振鐸等人合影
梁在平與陳振鐸等人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3年,貴陽雅集。右起陳振鐸、吳南青、梁在平、揚大鈞。
梁在平與師鄭穎蓀及其學生合影
梁在平與師鄭穎蓀及其學生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梁在平早期在大陸研習琴箏時,與古琴大師鄭穎蓀及其學生曹正、雷樹華合影。前排左起為梁在平、鄭穎蓀,後排左起為曹正、雷樹華。
梁在平與田邊尚雄合影
梁在平與田邊尚雄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0年,梁在平訪問東洋音樂學會會長田邊尚雄先生。
梁在平於中華古箏學會成立大會
梁在平於中華古箏學會成立大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
1992年1月26日,「中華古箏學會」成立大會中,由梁在平頒發「古箏貢獻獎」。右一為梁在平。
梁在平與郭長揚合影
梁在平與郭長揚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8年2月,郭長揚向梁在平拜年合影。此時梁在平已88歲,其精神還很清醒。
陳泗治為淡江中學詩班伴奏
陳泗治為淡江中學詩班伴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德明利指揮淡江中學詩班演唱《彌賽亞》後合影,由陳泗治擔任鋼琴伴奏。前排中為德明利。後排戴眼鏡者為陳泗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