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57個藏品
馬偕的次女偕以利及其子柯設偕
馬偕的次女偕以利及其子柯設偕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次女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與其子柯設偕(Seth Mackay Ko)。
蘇格蘭拓荒者後代
蘇格蘭拓荒者後代
真理大學校史館
著蘇格蘭傳統服裝的馬偕博士全家照,左起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子偕叡廉(Dr. George William Mackay)、次女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長女偕瑪連(Mary Ellen Mackay)、和夫人張聰明。
吳威廉牧師和婦學堂師生合影
吳威廉牧師和婦學堂師生合影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吳威廉牧師(Rev. William Gauld,1861-1923)夫婦與婦學堂師生合影。
陳能通校長
陳能通校長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淡水中學陳能通校長。President Rev. Chen' Neng-tun.
牙病患者求馬偕博士醫治
牙病患者求馬偕博士醫治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向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求治的牙病患者,患者牙病腫脹,使得臉都變形。 馬偕擅長為人拔牙,在其傳記裡自稱從1873年至1893年返回加拿大約20年間,已拔除超過2萬1千顆牙。而除了在各地宣教為民眾拔牙治病外,1879年成立的偕醫館,也有許多在地及遠道而來的病患。
馬偕博士與學生露天為民眾拔牙
馬偕博士與學生露天為民眾拔牙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嚴清華與柯維思露天為民眾拔牙,拍攝地點相傳為獅潭底(今苗栗縣獅潭鄉)劉安都舊宅百年龍眼樹下。畫面中黑鬚者為馬偕,中間戴圓形帽者為嚴清華(1852-1909),右方為小孩拔牙者為柯維思(原名柯玖,1867-1945)。
昔日偕醫館外貌
昔日偕醫館外貌
真理大學校史館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的醫療工作,在最早的第一階段(1872 年至 1880 年),先後得到英國商行侍醫Franklyn(1872 年至 1873 年協助馬偕)和林格醫師(Ringer,1873 年至 1880 年協助馬偕)協助診療。
漸沒落的淡水港
漸沒落的淡水港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昔日淡水港口。
蔣中正與偕叡廉校長
蔣中正與偕叡廉校長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1951年時淡江中學偕叡廉前校長(George William Mackay,右一)會見蔣中正總統。The late President Chiang Kai-Sheik and the late Principal George W. Mackay.
淡江中學橄欖球隊出國爭光
淡江中學橄欖球隊出國爭光
真理大學校史館
淡江中學注重五育並重的教育方針,體育方面蓬勃發展,獲得許多獎項,如橄欖球隊成績居全台之冠,也常與日本球隊交手,1977年曾與日本京都同志社高校、東京久我山高校進行友誼賽。
嚴清華牧師、馬偕博士、柯維思助手
嚴清華牧師、馬偕博士、柯維思助手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宣教途中正在用餐的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左邊是其學生嚴清華,右邊則是助手柯維思(柯玖)。
吳威廉牧師設計的台北神學校在台北雙連
吳威廉牧師設計的台北神學校在台北雙連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台北神學校、馬偕博士(右)與吳威廉牧師(左)。
偕瑪連60歲生日紀念
偕瑪連60歲生日紀念
真理大學校史館
此張照片是1939年,偕瑪連60歲生日感恩禮拜後,全體合照,相片中第一位坐者左一中村春子(偕瑪連養子陳敬輝之妻)、左二養子陳敬輝、左三夫婿陳清義、左四偕瑪連、左五弟偕叡廉(George William Mackay)、左六弟媳婦盧仁利(Jean Ross,後改名為偕仁利)、左七妹偕以利(Bella
馬偕博士及其學生們徒步四方作醫療傳道(側面)
馬偕博士及其學生們徒步四方作醫療傳道(側面)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帶領學生在北台灣徒步傳道的身影;右起穿草鞋者為馬偕博士,其後為學生嚴清華、莊天能、葉順、柯維思(柯玖),最後則是嚮導與挑夫阿貢。
馬偕博士率其學生四處傳教
馬偕博士率其學生四處傳教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帶領學生翻越三貂嶺古道,前往宜蘭地區巡視。照片中左上方為馬偕博士,往右依序為柯維思、嚴清華、葉順。 葉順是牛津學堂首批學生,1882年在大龍峒受洗,也是馬偕得力門徒之一,經常隨馬偕一起傳道旅行。葉順學養佳,曾協助校訂馬偕所編的中西字典。
馬偕博士夫婦與牛津學堂學生合影
馬偕博士夫婦與牛津學堂學生合影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夫婦〈前排左五、左六〉與牛津學堂學生在馬偕居所前合影。
馬偕博士之子女
馬偕博士之子女
真理大學校史館
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育有一子偕叡廉(George William Mackay),長女偕瑪連(Mary Ellen Mackay)、次女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此照片應為第二次返國時攝於加拿大,照片左起為偕以利、偕叡廉、偕瑪連。
台灣女婿
台灣女婿
真理大學校史館
馬偕所留著臺灣傳統唐衫之照片不多,此照片最為常見,依照片中由左到右:馬偕大女兒偕瑪連(Mary Ellen Mackay)、馬偕、偕叡廉(George William Mackay,1882年生)、張聰明、二女兒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照片應是攝於1890年左右。
淡江八角塔
淡江八角塔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淡江中學八角塔。
農村手工藝
農村手工藝
真理大學校史館
製造草繩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重要的手工藝之一。由於早期農業時代,物品的包裝、綑綁都必須仰賴草繩或麻繩;而麻繩雖較為堅韌,但製作材料如瓊麻、黃麻等價格昂貴,取得不易,故隨處可見的稻草經曬乾後,便成為製作繩索絕佳的材料。
英國旗艦Kent隊來訪友誼賽
英國旗艦Kent隊來訪友誼賽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1933年11月15英國極東艦隊的康德號〈Kent)來臺灣進行親善訪問,16日於淡水中學舉辦橄欖球友誼賽,賽後,雙方球員、教練、艦長和偕叡廉校長(George William Mackay,後排右三)合影於八角塔前。
艋舺教會設教50週年紀念
艋舺教會設教50週年紀念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1926年3月14日,艋舺教會設教50週年紀念,當日感恩禮拜後,全體合影。
西門基督長老教會開會式紀念
西門基督長老教會開會式紀念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1956年,西門基督長老教會開會式紀念。 西門基督長老教會於1956年4月15日於臺北市內江街59號蘇宗啟弟兄家開始,後因種種因素於1962年結束。
台灣北部宣教25週年慶典
台灣北部宣教25週年慶典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1936年時,偕叡廉牧師夫婦在臺灣北部宣教25年,教會人士特於大稻埕教會舉辦感恩禮拜,約有兩、三百人參加此活動。照片中第二排中間為偕叡廉夫婦,旁邊為他的兩個姊姊偕瑪連(Mary Ellen Mackay)、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