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054個藏品
潘皇龍 率采風樂坊北美巡迴演出
潘皇龍 率采風樂坊北美巡迴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率采風樂坊北美巡迴演出(1998 年)。
潘皇龍 率采風樂坊到北美演出
潘皇龍 率采風樂坊到北美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8 年,率采風樂坊到北美演出。
潘皇龍 承辦「音樂臺北」作曲比賽
潘皇龍 承辦「音樂臺北」作曲比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承辦「音樂臺北」作曲比賽,邀請瑞典國際現代音樂協會總主席擔任評審。
顏綠芬於中山堂臺灣作曲家作品發表會後合影
顏綠芬於中山堂臺灣作曲家作品發表會後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林玉卿 實踐堂演出
林玉卿 實踐堂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錦鴻、方炎明、姚世澤與彭聖錦合影
張錦鴻、方炎明、姚世澤與彭聖錦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9年9月,張錦鴻、方炎明、姚世澤與彭聖錦合影於臺北。左起為方炎明、張錦鴻、姚世澤與彭聖錦。
王沛綸指揮臺灣省交響樂團演奏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王沛綸指揮臺灣省交響樂團演奏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9年,王沛綸在中山堂指揮臺灣省交響樂團演奏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王沛綸於總統府廣場指揮萬人合唱時的留影之一
王沛綸於總統府廣場指揮萬人合唱時的留影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0年,王沛綸於總統府廣場指揮萬人合唱時的留影之一。
江文也創作靈感泉源:北京孔廟照片
江文也創作靈感泉源:北京孔廟照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北京孔廟成為江文也創作的發想地。江文也研究祭孔音樂及孔子音樂思想,是創作《孔廟大晟樂章》的靈感泉源。
許常惠與中國音樂界領導階層合影
許常惠與中國音樂界領導階層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8年,「敢為天下先」的許常惠,在出席香港「中國新音樂史綱研討會」後,首次飛赴北京,短暫停留接受款待,中國音樂界領導階層幾乎全員到齊。前排右起:費明儀、呂驥、趙渢、許常惠、李煥之、劉靖之。後排右起:吳祖強、黃翔鵬、袁靜芳、于潤洋、沈洽。左一為沈洽,右三為黃翔鵬。
許常惠 出席「海峽兩岸中國作曲家座談會」
許常惠 出席「海峽兩岸中國作曲家座談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8年8月在紐約出席「海峽兩岸中國作曲家座談會」。前排為馬水龍(右一)、周文中(右二)、吳祖強(右四)、許常惠(左三)、許博允(左二)。右一、二為馬水龍、周文中,右四為吳祖強。左二、三為許博允、許常惠。
郭芝苑 於《許仙與白娘娘》首演記者會
郭芝苑 於《許仙與白娘娘》首演記者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
1999年,創作完成已五十年之久的《許仙與白娘娘》,於6月16日起在臺北社教館舉行首演,由歐陽慧剛指揮實踐大學音樂系管絃樂團演出。
郭芝苑 於《許仙與白娘娘》記者會後合照
郭芝苑 於《許仙與白娘娘》記者會後合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
《許仙與白娘娘》記者會後合照,前排由左至右為指揮歐陽慧剛、郭芝苑、導演李泉溪。
郭芝苑與《許仙與白娘娘》演員合影
郭芝苑與《許仙與白娘娘》演員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
《許仙與白娘娘》,青蛇由紀美卿,白蛇由黃凡鳳飾演。左為紀美卿,右為黃凡鳳。
羅基敏 德國波昂臺德大學校長會議
羅基敏 德國波昂臺德大學校長會議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林珀姬於臺北孔廟定期演出
林珀姬於臺北孔廟定期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林珀姬於北藝大音樂會演出
林珀姬於北藝大音樂會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李抱忱伉儷銀婚紀念舉行的慶祝酒會
李抱忱伉儷銀婚紀念舉行的慶祝酒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6年,李抱忱伉儷銀婚紀念時,在陸軍語言學校舉行的慶祝酒會中攝。夫婦倆曾以英文對兩百多位與會的中外友好演說,李先生以一瓣心香對同甘共苦的妻子,獻上她愛的頌歌。
親家錢歌川拜訪蕭而化夫婦
親家錢歌川拜訪蕭而化夫婦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8年親家錢歌川在洛杉磯拜訪蕭而化夫婦。左起錢歌川、長媳錢曼娜、二女蕭亦青。
本書作者親訪蔡維崙、李樸虹(李抱忱女兒)伉儷
本書作者親訪蔡維崙、李樸虹(李抱忱女兒)伉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書作者親訪蔡維崙、李樸虹(李抱忱女兒)伉儷,在他們居高臨下可遙望史丹福大學的安適居所中,坐在張大千為李博士所畫的「祝壽圖」前,維崙拍下了樸虹與筆者的合照。
林秋錦 於臺南市長榮高等女校創校百週年合影
林秋錦 於臺南市長榮高等女校創校百週年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7
臺南市長榮高等女校創校百週年(前排左四為林秋錦)。
蕭滋教授出生的屋外
蕭滋教授出生的屋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蕭滋教授出生的屋外掛牌以示永久紀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