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179個藏品
史惟亮 《琵琶行》手稿
史惟亮 《琵琶行》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琵琶行》手稿。
許常惠 《錦瑟》琵琶獨奏曲手稿
許常惠 《錦瑟》琵琶獨奏曲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6
《錦瑟》琵琶獨奏曲手稿,獻給演奏家王正平。
許常惠 《百家春》手稿
許常惠 《百家春》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許常惠作品三十六號《百家春》手稿。
申學庸 給兒子英聲的生日卡
申學庸 給兒子英聲的生日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給兒子英聲的生日卡。
胡適博士為李抱忱博士寫了幾幅字
胡適博士為李抱忱博士寫了幾幅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7
胡適博士(1891~1962)在佳美城裡府渡周末,為李抱忱博士寫了幾幅字,這幅是胡適年輕時在廬山裡所作名詩裡的一句:「山風吹亂了窗子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李夫人瑰珍曾問了一句:「Dr.胡,你那心頭的人影是誰啊?」胡博士笑而不答。
馬孝駿與李永剛書簡
馬孝駿與李永剛書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畢業多年,馬孝駿與李永剛的精神交流不曾間斷,在一封封的書簡裡,不僅相互關心下一代的發展,也經常討論音樂的創作與理論切磋。
李永剛書桌的玻璃墊下,三則座右銘之一
李永剛書桌的玻璃墊下,三則座右銘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李永剛書桌的玻璃墊下,三則座右銘之一。
黃友棣致李永剛之書函
黃友棣致李永剛之書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黃友棣致李永剛之書函。
盧炎自畫像
盧炎自畫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盧炎自畫像。
潘皇龍 手稿五之二:幫學生找創作靈感之二
潘皇龍 手稿五之二:幫學生找創作靈感之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手稿五之二:當學生一籌莫展交不出作品,潘皇龍以透明膠片代替紙,將膠片重疊、轉動,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
沈錦堂 歌曲《夢回》樂譜手稿
沈錦堂 歌曲《夢回》樂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0
共四面,第一面為歌詞,二至四面為樂曲前三頁。
陳中申《扮仙》手稿
陳中申《扮仙》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1
嚴福榮 《玉笛春風序曲》手稿
嚴福榮 《玉笛春風序曲》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嚴福榮 《深際幻象》手稿
嚴福榮 《深際幻象》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嚴福榮 《延續》手稿
嚴福榮 《延續》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文慈手稿《葵花地》p1
呂文慈手稿《葵花地》p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文慈 《冷月》總譜手稿
呂文慈 《冷月》總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許石撰寫的「有關採集臺灣鄉土民謠」中日文手稿
許石撰寫的「有關採集臺灣鄉土民謠」中日文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許石在他標題為「有關採集臺灣鄉土民謠」的手跡上,楚說明他為何會有蒐集臺灣民歌的想法: 清楚說明他為何會有蒐集臺灣民歌的想法:因著幾位臺灣女醫專學生在歡送畢業生的活動上,無法唱出臺灣的民歌,而引發其他國家的同學「哪有自己的國家沒有民謠」之取笑,激勵許石決定著手研究臺灣民歌,並推廣它。
張福興在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第二十六回卒業寫真帖中,為畢業生題字「君子好逑」
張福興在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第二十六回卒業寫真帖中,為畢業生題字「君子好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32年 ,張福興在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第二十六回卒業寫真帖中,為畢業生題字「君子好逑」。
張炫文 《海峽的明月》手稿
張炫文 《海峽的明月》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應作家黃瑩之邀而作;1987 年被選為臺灣省教育廳主辦之「鐸聲獎」教師獨唱大賽甲組指定曲。
張炫文 《咱愛溪水攏清清》手稿
張炫文 《咱愛溪水攏清清》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印刷譜與手寫譜交雜。作於 1997 年,1998 年改編為同聲三部合唱及男、女高音二重唱。
張炫文 《叫做臺灣的搖籃》手稿
張炫文 《叫做臺灣的搖籃》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作於 1993 年。「詠讚臺灣」徵曲比賽得獎;1993 年改編為同聲三部;1995 年改編為混聲四部合唱編曲;1996 年全國音樂比賽國中女聲合唱組指定曲;2005 年全國音樂比賽大專女中、低音組指定曲;2007 年全國音樂比賽合唱指定曲大專 B 組女聲合唱指定曲。
蔡繼琨 《潯江漁火》總譜手稿
蔡繼琨 《潯江漁火》總譜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潯江漁火》,蔡繼琨管弦樂小品創作,屬於標題性作品,描述蔡繼琨童年時期在廈門集美學校的集美小學就讀時,在小學邊的潯江漁村看村民撈魚情景,此作品中,以傳統之「南音」為作曲素材,採用中國民族風格之五聲音階,配以西方功能和聲作法。此為總譜手稿。
徐松榮兒童舞劇《青鳥》劇本手稿
徐松榮兒童舞劇《青鳥》劇本手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6
徐松榮兒童舞劇《青鳥》劇本手稿,作品編號 6,封面加上三頁文字手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