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591個藏品
農教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
農教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此為從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自香港運回的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附隔音罩。 1953年3月,農教進行改組,戴安國成為董事長,總經弹由李葉擔任。李葉就任後不久即前往香港,將農教於1949年向美國訂購的、以前任總經理李吉辰的名義寄存在香港的35mm 電影器材運回台灣。
吳文超(個人照)
吳文超(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吳文超在上海時便創設吉星電影公司,從事影片製作。1954年來台為台灣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厰)執導《翠嶺長春》,由長子吳家俊擔任攝影師,之後定居台灣。 1958年正值台語片興盛,吳文超父子離開台製厰,在台北市泉州街重新開設吉星電影公司,承包其他公司的電影製作。
《颱風》工作照
《颱風》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年中影在台中廠遷燒毀後,買下士林外雙溪農林公司的廢皮革廠,建立現代化的電影製片廠。 1962年2月13日開拍、由潘壘執導的《颱風》,是第一部在新成立的士林廠開拍的作品。 該片以附隔音罩的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同步錄音拍攝。
邱耀湖(工作照)
邱耀湖(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0年,攝影師邱耀湖拍攝《劍氣滿天花滿樓》時,被繩索吊在空中,以便拉上拉下做升降效果。 400呎底片盒的軟式隔音罩上繡著「贊益」字樣。
《寶島大動脈》工作照
《寶島大動脈》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3年,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受台灣鐵路局委託拍攝劇情紀錄片《寶島大動脈》,由田琛執導。
35mm 100呎 Eyemo 攝影機
35mm 100呎 Eyemo 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35mm 100呎Eyemo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 此機為拍攝首部16mm台語片《六才子西廂記》的導演邵羅輝捐贈。
林鴻鐘(工作照)
林鴻鐘(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攝影師林鴻鐘拍攝《八仙過海掃妖魔》時,被吊在米籃裡做升降效果。
《萬里長城》工作照
《萬里長城》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11月,義大利國際影片公司製片兼導演倫祖.麥路西(Renzo Merusi)來台,與台北永昌影業公司合作拍《萬里長城》(後改名《上海最後列車》、《黃河的啟示》,Apocalisse sul fiume giallo)彩色寬銀幕劇情片。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合影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前拍坐者)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
《俠女》工作照
《俠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胡金銓(舉右手者)和攝影組等工作人員坐在高台上。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胡金銓執導的《俠女》,1968年2月7日正式開拍,1970年7月在台上映。
凌波隨片登台(1963)
凌波隨片登台(1963)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凌波參加香港邵氏公司代表團來台參加金馬獎相關活動。 10月30日至遠東戲院為新片《花木蘭》隨片登台,並接受錦旗一面。右為鄒文懷。
沙榮峰相關照片
沙榮峰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1年12月7日,第2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沙榮峰(右1)夫婦與林青霞(右2)、徐楓(左2)合影。
《七仙女》工作照
《七仙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側為女主角江青飾演七妹,容蓉(即錢蓉蓉)飾演董永。 國聯創業作《七仙女》由李翰祥導演編劇,江青主演,196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上映。
 《西施》巨型電影看板
《西施》巨型電影看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台製廠)與國聯影業公司合拍的《西施》,於1964年7月22日開拍,由於導演李翰祥求好心切,拍攝期長達一年三個月,直到1965年10月在台北市上映。 此為 《西施》在台北市新生大戲院上映時的巨型電影看板。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
《十萬金山》媒體採訪照
《十萬金山》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金山正殿場景。眾演員擺出姿勢讓記者們拍照。第一排左起薛漢(飾金閻王)、苗天、田鵬(飾蔡穎傑)、上官靈鳳(飾飛燕子)、高明(飾大師)、韓湘琴(飾金滿嬌)、唐威(飾馮俊卿)、─。第二排左起張義貴(飾黑無常)、周新貴(即龍飛)、謝興(飾左右判官)、林望南、齊復強(飾白無常)。
五十一年金馬獎LOGO
五十一年金馬獎LOGO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五十一年度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即第1屆金馬獎),由名雕塑家楊英風所所設計的金馬獎LOGO。
《龍門客棧》戲院看板
《龍門客棧》戲院看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龍門客棧》在香港京華戲院上映時的巨幅看板。 1968年,《龍門客棧》在香港邵氏院線上映,創下香港開埠以來中西影片上映最高紀錄。
《她們夢醒時》工作照
《她們夢醒時》工作照
林文錦
1957年,義大利導演麥路西(Renzo Merusi)來台拍攝《萬里長城》(Apocalisse sul fiume giallo)時,帶來正宗新藝綜合體鏡頭和攝影器材。1958年,中影便以麥路西留下的壓縮鏡頭拍攝《她們夢醒時》。
《百分滿點》工作照
《百分滿點》工作照
林贊庭
《百分滿點》(1982)由王童(右)執導的喜劇片,林贊庭(左2)擔任攝影師。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 35 IIC,400呎底片盒的軟式隔音罩上繡著「贊益」字樣。
《她們夢醒時》工作照
《她們夢醒時》工作照
林文錦
1957年,義大利導演麥路西(Renzo Merusi)來台拍攝《萬里長城》(Apocalisse sul fiume giallo)時,帶來正宗新藝綜合體鏡頭和攝影器材。1958年,中影便以麥路西留下的壓縮鏡頭拍攝《她們夢醒時》。 前方左起為演員唐菁、穆虹。
廖慶松(工作照)
廖慶松(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6年,攝影師廖慶松將 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架設在汽車引擎蓋上拍攝《金水嬸》片中所需的車內鏡頭。
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合影團體照
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合影團體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克(左1)、辛奇(右4)。 照片背面蓋印「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電影攝製場」。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往汴京告別妻母場景。左起龔秋霞(被擋住,飾岳母)、易文導演、韓湘琴(飾岳妻)、田鵬(被擋住,飾岳飛)、助導白崇光、─。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易文編導的《精忠報國》,又名《岳飛槍挑小粱王》,1971年3月10日在台灣首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