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369個藏品
法刀
法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有凹陷七星紋飾,柄尾倒彎成雙圓形、鏽蝕。 道士專用刀器,造型怪異,刀鋒大多很鈍,刀尖兩面都成圓形,柄細尖成四方形,不置護木,柄尾卻倒彎成葫蘆狀或橢圓狀,間穿有銅錢或小鐵環,使用時會噹噹作響,其作用在斬腰除魔,等於道場中的七星劍,刀身上或刻八卦,或陰陽太極或太上老君神號。
欣樂團出門旗號
欣樂團出門旗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主色為紫紅與藍色,上立體浮繡曹操、關公、劉備、孫權騎馬對陣之情景,中間另有一雙手持刀之兵卒,旗號三邊鑲滾藍色寬邊,布邊與旗面之間有一細條白布連接,上綴許多圓形小鏡片。二、旗上方支撐旗桿之白色管狀布條上繡"港仔尾蔡生老全贈"紅色字樣。
保生大帝涼傘
保生大帝涼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橙色,主體為立體浮繡,傘頂繡“港仔尾保生大帝”,傘中央繡八仙,下方前後各繡一對雙龍拜搭,每一主體間以一寬紫布邊相隔,布邊下垂飾綠色流蘇,傘底則垂垂飾米色束狀流蘇,傘上縫飾二條長帶,上各貼繡“民國幸丑年桐月旦”、“港仔尾眾弟子叩謝”以陳舊。
保生大帝頭旗
保生大帝頭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橙色長方條旗,上為立體浮繡,正中央大字浮繡“靈濟殿伍府恩主聖駕”旗上方繡一大型龍,兩旁浮繡十四幅人物圖,旁有小字解說,諸幅人物圖中並夾繡兩對蛟龍。二、另一面亦立體浮繡,正中央大字浮繡“港仔尾保生大帝聖駕”,旗上方亦浮繡一大龍,兩旁圖說。
轎前爐
轎前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合金製之爐,固著於長木板之鐵條中央,爐內灌滿白色石灰塊,爐身中央有裂痕。 迎神賽會之際,擺置香案的人家,人人手上都會持香膜拜,他們也會要求將手上的香插在神轎的香爐上,同時拔取一支原插在神明爐前的香,插在家神的爐中,這個過程稱為"換香",主要是傳遞神威,庇佑家宅之意。
神主牌及公媽龕
神主牌及公媽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此件文物即為供奉祖先牌位的公媽龕,內供奉有陳姓祖先牌位。
法鼓
法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法堂設二鼓,東北角者稱法鼓,西北角者稱茶鼓。均屬於梵唄讚誦用的法器,用於寺院日常行事或臨時集會敲鳴用的器具,及唱誦、法會及各種儀式中領眾之用。擊法鼓時應緩,而時機為:住持上堂時三通、小參一通、普說五下、入室二下。可見無論夜眠警覺、用齋、念誦時、上堂時,皆以法鼓為指示訊號。
八供花
八供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石粉合成製造,中央除一朵顏色艷麗的藏式紅花外,其下方尚有兩朵小藍花,是所有法會、佛壇的必須供養品之一。
七爺
七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七爺名謝必安,身材高大;八爺名范無救,身材矮小。相傳兩人相約樹下,卻遇上洪水氾濫。八爺先到,因守信而淹死,七爺到後,見此景亦上吊自殺。二人因守信守義的精神在死後被封入神界,專司緝拿惡鬼。平常豎立在城隍廟的左右兩邊,除巡視陽間外,也負責獎勵善人,給予福祿壽喜。或稱為范、謝將軍。
八爺
八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七爺名謝必安,身材高大;八爺名范無救,身材矮小。相傳兩人相約樹下,卻遇上洪水氾濫。八爺先到,因守信而淹死,七爺到後,見此景亦上吊自殺。二人因守信守義的精神在死後被封入神界,專司緝拿惡鬼。平常豎立在城隍廟的左右兩邊,除巡視陽間外,也負責獎勵善人,給予福祿壽喜。或稱為范、謝將軍。
陰陽公
陰陽公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陰陽公是福州人祭拜的神明,在清朝雍正年間,由福州移民渡海帶來。陰陽公又名「陰陽都總管」,在道教中職司賞善罰惡,角色類似人間的司法檢察官,由於可以自由進出人間及幽冥,因此神像臉部一半是金色,一半是黑色,造型相當特殊。
婆姐
婆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註生娘娘的神像前,常配祀多位婆姐,又稱保姆、延女,或稱為鳥母,專門照顧小孩從出生到十六歲之間的成長。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婆姐原為妖女,被臨水夫人收服,另一說則認為婆姐原為宮女,受妖怪所害,後為臨水夫人所救,遂歸於其門下。
婆姐
婆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註生娘娘的神像前,常配祀多位婆姐,又稱保姆、延女,或稱為鳥母,專門照顧小孩從出生到十六歲之間的成長。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婆姐原為妖女,被臨水夫人收服,另一說則認為婆姐原為宮女,受妖怪所害,後為臨水夫人所救,遂歸於其門下。
婆姐
婆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註生娘娘的神像前,常配祀多位婆姐,又稱保姆、延女,或稱為鳥母,專門照顧小孩從出生到十六歲之間的成長。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婆姐原為妖女,被臨水夫人收服,另一說則認為婆姐原為宮女,受妖怪所害,後為臨水夫人所救,遂歸於其門下。
婆姐
婆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註生娘娘的神像前,常配祀多位婆姐,又稱保姆、延女,或稱為鳥母,專門照顧小孩從出生到十六歲之間的成長。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婆姐原為妖女,被臨水夫人收服,另一說則認為婆姐原為宮女,受妖怪所害,後為臨水夫人所救,遂歸於其門下。
孚佑帝君
孚佑帝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孚佑帝君即為呂洞賓,姓呂名嚴字洞賓,號純陽子,又稱為呂祖、呂純陽、純陽大仙等,道家稱他為「妙道天尊」,而佛家稱之為「文尼真佛」,是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孚佑帝君為唐朝人,兩次赴京考進士不第,於長安遇見漢鍾離,相偕入終南山修道,因曾發願「非度盡天下蒼生,不欲升天」,故常常顯靈於凡間,度化世人。
太極八卦牌
太極八卦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太極八卦牌為厭勝物之一種。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
銅鈴
銅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佛教法器中的金剛鈴,和金鋼杵成組使用。鈴多為銅質,造型似喇叭,柄呈半根金剛杵狀,內有鈴舌,外部鏤刻圖案。鈴本身象徵般若智,承負它的金剛杵代表著通過金剛乘而變成五種無上智慧的心之五種煩惱或擾亂之感受,為督勵眾生精進與喚起諸尊之驚覺。上部相當於佛身,下部相當於佛語,金剛於其心中。
木雕神像:郭聖王
木雕神像:郭聖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像面部有缺損。郭聖王又稱郭王公、廣擇尊王、保安尊王,姓郭名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16歲時登鳳凰山在古藤上盤坐成佛,其母趕至以手拉其左腳,郭聖王雖展開雙眼,但已成佛,故民間所奉神像多以孩童之貌,雙眼圓亮,呈右腳盤坐,左腳垂下之姿。當地居民於鳳山建了鳳山寺供俸郭聖王。
木雕神像:郭聖王
木雕神像:郭聖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郭聖王又稱郭王公、廣擇尊王、保安尊王,姓郭名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16歲時登鳳凰山在古藤上盤坐成佛,其母趕至以手拉其左腳,郭聖王雖展開雙眼,但已成佛,故民間所奉神像多以孩童之貌,雙眼圓亮,呈右腳盤坐,左腳垂下之姿。當地居民於鳳山建了鳳山寺供俸郭聖王。
精繡八仙綵
精繡八仙綵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八仙綵是民間新居落成、婚姻喜宴常用的賀彩,大多懸掛在家門口的門樑上。亦常見於廟宇。由於「彩」和「財」音相似,因此掛八仙彩有求取財利。民間喜慶喜掛八仙彩額,乃認為可藉仙人之道力,以除煞求吉。八仙彩上的八仙,是「八仙過海」中的八仙。
童乩刺棍
童乩刺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乩童起乩後,為表神靈附身,刀槍不懼,會操使五寶讓身體流血,以血驅魔袪邪,滌淨污穢,表達面見神祇的誠意,此五寶為——七星劍、銅棍、月斧、鯊魚劍、刺球,銅棍即為乩童五寶之一。銅棍也稱狼牙棒,在漆紅的木棍裝上一百零八支銅釘而成。每根釘的尖處綁有紅綢線,主要是避免操作不當傷到乩童。
老虎香包(小)
老虎香包(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了端午節就進入了炎熱的夏季,為了防止夏季蚊蟲毒害肆虐,端午節時有各種習俗驅毒避邪,香包即為其中一種。傳統以五色線繫著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或是配合一些厭勝避邪、保命吉祥的圖形,做成不同形狀的香包,後來演變出不同的形狀,傳統避邪的意義降低,而增加了裝飾的意味。
老虎香包(大)
老虎香包(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了端午節就進入了炎熱的夏季,為了防止夏季蚊蟲毒害肆虐,端午節時有各種習俗驅毒避邪,香包即為其中一種。傳統以五色線繫著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或是配合一些厭勝避邪、保命吉祥的圖形,做成不同形狀的香包,後來演變出不同的形狀,傳統避邪的意義降低,而增加了裝飾的意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