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58個藏品
跳舞歌(九)
跳舞歌(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舞歌輪唱(三)
舞歌輪唱(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首輪唱跳舞歌是由平生部落的女士領唱,由廬山部落的耆老們和唱,一開始由於耆老們太久沒唱的關係,有點銜接不上,但是過不久耆老們體內的節奏感自然而然地就跟上了拍子,於是形成疊瓦式的卡農,也就是賽德克族最大的特色—輪唱。
kisoring
kisoring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根據耆老表示,這首歌的意思是指吃了會令人發癢的芋頭,歌曲的形式有一點像ohnay,而我們也從未在其他部落聽到這首歌過,但是它也是以四音音階La、Sol、Mi、Re作為旋律音。
跳舞歌(十)
跳舞歌(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跳舞歌則通常放在組曲的第一首,但是各部落演唱的旋律也不同,例如這個廬山部落的耆老所演唱的,跟春陽部落較為類似,連第一句歌詞都一樣,「hoga-agoh da」的意思是說,來啊來啊,我們快來跳舞吧!
男人酒醉之歌
男人酒醉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男人的酒醉歌也是一開始說出自己的名字,然後傾訴自己心中的煩惱,與其他的部落類似。但是這位耆老在唱完酒醉歌以後便接著唱ohnay。
Temu Nawi 的歌(二)
Temu Nawi 的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一首與99首相同,由同一個耆老所演唱,雖然歌詞的排列與用法上有點不同,但是旋律是相同的,一樣是三種模式去做排列組合。
酒醉之歌
酒醉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的標題雖然是酒醉歌,但是一開始耆老先演唱還工歌,接著唱ohnay,最後才唱酒醉歌。
跳戲(低音)
跳戲(低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陳清文跳戲低音部分的演唱,不但在曲調上顯得格外自由,連歌詞的排列與組合亦興之所至,前後之間皆可倒置。
撿柴歌
撿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歌可以說是陳清文的傑作,加蚋埔的族人原不會唱這首歌,之後都是從陳清文處學會的。依陳清文的說法,11月15日祭典當天,一大早男女族人都要到山上撿柴,中午回到公廨來生火,有的人去捉山珍來烤肉,甚至做蕃薯窯,以準備晚上的夜祭。這首「撿柴歌」,就是族人上山撿柴時所唱的歌謠。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去口社溪祈雨之時,族人座上牛車,沿途就唱這首「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曲調的前半段與跳戲低音的前半段相似,後半段已是另一新的樂章。
趕牛歌
趕牛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趕牛歌」,是平時族人生活中的歌謠,在跳戲時是不能唱的。歌詞的含義已無法理解,族人都說這是陳清文的「自度曲」。
童謠-夢到嫁給TAHAI-DAING
童謠-夢到嫁給TAHAI-DAING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鐵絲弦弓琴獨奏
鐵絲弦弓琴獨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十二月令歌
十二月令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在採草藥時,有感而發所唱出的。所採的草藥就是生長在高海拔的金線蓮。採藥者在工作時,口中吟唱時間(月)的順序,心中一面想著(計畫)整年的工作,為一首心靈歌曲。可獨唱、合唱、對唱等,大部用於祭典供奉祖靈時所唱。
童謠-抓魚蝦
童謠-抓魚蝦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在描述在溪裡捉魚蝦的情形,鄒族非常懂得享受,一切都取自大然,尤其居住楠梓仙溪畔的kanakanavu善於在溪流間活動,有時不用任何工具,即可豐收,是因鄒族人早已對水中生物的習性瞭若指掌。此曲簡單易懂,百聽不厭,是一首相當討人喜愛的童謠,可以合唱或獨唱來演唱。
賣酒(二)
賣酒(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賣酒(四)
賣酒(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賣酒(三)
賣酒(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紅四門(四)
紅四門(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大內鄉頭社曲師買明田的牽曲(共10段)
大內鄉頭社曲師買明田的牽曲(共10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大內鄉頭社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加拉瓦嘿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在公廨外所唱的「跳戲」,它是一應一答的有節形式歌謠。領唱者過去就是「向頭」或「尪姨」,當他一唱前面一句有意義的歌詞之後,與眾再回應以「kalawahe」。潘安然雖沒擔任過「向頭」,但他卻從小參加過祭儀,因此善歌的他也會領唱。
大內鄉頭社竹湖仔少女的牽曲(共10段)
大內鄉頭社竹湖仔少女的牽曲(共10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大內鄉頭社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聽竹湖仔少女的牽曲,是聽覺也是視覺上的享受,眼前浮現的是一幅潔淨無塵的畫,畫中少女們個個穿白衣素服,為阿立祖牽起圓圈唱起踏歌一般,找不到一點瑕疵。它是開向之後,竹湖仔少女每晚虔敬的練唱之後的成果。
大內鄉頭社婦女的牽曲(共10段)
大內鄉頭社婦女的牽曲(共10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大內鄉頭社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頭社婦女的牽曲,一方面代表了頭社系統的正宗牽曲,再則更是代表頭社母社的牽曲。過去它是由洪來發村長來教唱,近年來則由年輕一輩的曲師羅慧容負責教唱。在唱法上與竹湖仔的牽曲完全一樣,只是在演唱的速度上,顯然比後者要快了一些。
歡聚歌
歡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本首曲調源自阿里山鄒族,在鄒族稱為「Topenso」,卡那卡那富族則稱為「Topensto」,因地域分隔及年代久遠,所以歌中有些歌詞與鄒族不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