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81個藏品
淺綠棉質大襟鑲緄女衫
淺綠棉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大襟衫為雙層布料製作,裡布為淺灰色棉布製作,表布為淺綠色棉布,大襟、袖口都搭配黑色布料做鑲緄緣邊,領子及大襟、袖口外緣再配飾細小黑布牙子配飾,細長的窄袖和芽邊裝飾,樸實俐落的形貌優美且莊重。
黑地詩文三摺褡褳荷包
黑地詩文三摺褡褳荷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底三摺詩文繡荷包此件繡荷包為方形單面三摺三口袋,折疊時外層為黑布,邊緣用綠色線飾邊用以防止布料毛邊,增強耐用度,蓋布處有暗釦。
朱漆長條板單面雕三枚元寶彎錠與蝶形糕印
朱漆長條板單面雕三枚元寶彎錠與蝶形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朱漆長條板單面陰雕三枚元寶彎錠與蝶形糕印,條板單面陰雕兩枚彎錠形與一枚蝶形糕印模。一次可壓印兩枚彎錠形與一枚蝶蛾形糕仔,左邊錠面雕有桃花紋,中間錠面雕有蘭花紋。印模上刷有朱漆,推測應是嫁妝之物,模具背面邊角削製成短斜邊,以方便拿握。因年代久遠,印模間有明顯裂痕出現。
長條板單面雕六枚方形與柿蒂形糕印
長條板單面雕六枚方形與柿蒂形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長條板單面雕六枚方形與柿蒂形糕印,一次可壓印三枚有門堂紋飾的方形糕仔與三枚柿蒂形糕仔,兩種形模刻的字各成一組合,本物件有兩種組合詞彙。方形模組由上而下,第一枚刻「宜」字,第二枚刻「彔」字,第三枚刻「壽」字,形成「宜、彔、壽」組合。
朱漆長條板單面雕六枚橢圓花紋糕印
朱漆長條板單面雕六枚橢圓花紋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朱漆長條板單面陰雕六枚橢圓花紋糕印,一次可壓印六枚橢圓花紋形糕仔,由上而下,單數模內為變形「壽」字紋,雙數模內為桃花紋,兩種紋飾相互穿插,唸出來則有「壽、桃、壽、桃、壽、桃」的趣味。印模上刷有朱漆,推測應是嫁妝之物。因所屬年久遠,有明顯脫漆且一端有些微裂縫現象。
長條板單面雕六枚方形文字紋糕印
長條板單面雕六枚方形文字紋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長條板單面陰雕六枚方形文字紋糕印,一次可壓印六枚有門堂紋飾的方形糕仔,由上而下,第一枚刻「宜」字,第二枚刻「彔」字,第三枚刻「壽」字,第四枚刻「康」字,第五枚刻「寧」字,第六枚刻「玉」字,整體看來具有祈求平安順遂的意味。
長條板單面雕八枚文字紋糕印
長條板單面雕八枚文字紋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長條板單面雕八枚文字紋糕印,印模共四種形式,每種各兩枚,包括銀圓形兩枚,刻有「宜」字、「彔」字;方形兩枚,雕有門堂,刻「壽」字、「宜」字;柿蒂形兩枚,刻有柿蒂紋;六角形兩枚,刻有「康」字、「寧」字。整體紋飾的文字意為「宜祿壽,宜事事康寧」。
長條板單面雕五元寶彎錠糕印
長條板單面雕五元寶彎錠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長條板單面雕五枚元寶彎錠型糕印模。一次可壓印五枚扇形或稱元寶彎錠形糕,錠面雕有萬貫連錢紋、花草紋飾。印模側邊刻有「成興」兩字,推測為糕餅店舖名。元寶彎錠型糕源自明帶以前的元寶形狀,所製作之糕品用於年節。
長條板單面雕四元寶彎錠糕印
長條板單面雕四元寶彎錠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長條板單面雕四元寶彎錠型糕印模。一次可壓印四枚扇形或稱元寶彎錠形糕,錠面雕有萬貫連錢紋、花草紋飾。印模側邊刻有「成興」兩字,推測為糕餅店舖名。元寶彎錠型糕源自明帶以前的元寶形狀,所製作之糕品用於年節。
長條板單面雕四元寶彎錠糕印
長條板單面雕四元寶彎錠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長條板單面雕四元寶彎錠型糕印模。一次可壓印四枚扇形或稱元寶彎錠形糕,錠面雕有萬貫連錢紋、花草紋飾。印模側邊刻有「成興」兩字,推測為糕餅店舖名。元寶彎錠型糕源自明帶以前的元寶形狀,所製作之糕品用於年節。
淡綠釉瓷碗
淡綠釉瓷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流行俗稱為「淡青仔碗」樣式的彩瓷飯碗。敞口微侈,圓弧壁下接圈足,壓模成形。圈足刮釉露胎,有數道裂損痕跡。內器壁素面無紋,施罩白釉,碗外壁與外器底則施以淡綠色釉,湖水綠般的釉色,猶如一池湖水。深厚釉層覆蓋了淺浮雕印花裝飾,幾何圖案依稀隱現。
淡綠釉瓷碗
淡綠釉瓷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流行俗稱為「淡青仔碗」樣式的彩瓷飯碗。敞口微侈,圓弧壁下接圈足,壓模成形。圈足刮釉露胎,有數道裂損痕跡。內器壁素面無紋,施罩白釉,碗外壁與外器底則施以淡綠色釉,湖水綠般的釉色,猶如一池湖水。深厚釉層覆蓋了淺浮雕印花裝飾,幾何圖案依稀隱現。
鐵水壺
鐵水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為煮水用之水壺,壺形成圓錐狀,上窄下寬向上逐漸內縮,壺底向外加寬。壺肩水平內縮,圓拱狀扁提樑以釘子固定在壺肩上,不可向左右擺放,靠近壺嘴側的釘子已佚失,造成提樑脫落,內緣有兩條弦紋作為裝飾及防滑功效。壺口直立,有壺蓋。壺嘴細長且直,壺嘴與提樑的材質與壺身相同但非一體成形,皆為分開製作後再相連。
鐵水壺
鐵水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為煮水用之水壺,壺身呈圓筒狀,壺底與壺身有接縫痕跡,推測為分開製作後再焊連;壺肩斜向內縮,圓拱狀扁提樑以釘子固定在壺肩上,一邊施以兩個釘子,不可向左右擺放;壺口直立,有壺蓋;壺嘴細長且直,壺嘴及提樑的材質與壺身相同但非一體成形,皆為分開製作後再相連。
方形單面雕松鶴遐齡紋餅印上蓋
方形單面雕松鶴遐齡紋餅印上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方形單面雕松鶴遐齡紋餅印上蓋,為中央鏤空一長方形的方形板,鏤空內緣四邊均由九個半圓狀紋構成花邊,上層因使用頻繁而有明顯的裂痕與破損,一面一端刻有一「一」字,推測為使用方向面標示符號;另一面四角各有一圓形凹槽。
圓形單面雕餅模
圓形單面雕餅模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圓形單面雕餅模,印模面僅刻有一圈圓溝,背面刻有一「德」字。本件因長期使用,表面有明顯的裂痕與磨損,背面有些微的朱墨漬痕,用途不明。
醬釉帶蓋筒形罐
醬釉帶蓋筒形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上寬下窄直筒,淺足凹底,器身上下各陰刻兩道弦紋。胎色橙紅,拉坯成形,外器壁施醬釉,帶紐笠式平沿蓋,蓋紐做回首坐臥獅形紐。多用於儲藏固態或頁泰食物,類似獅紐形蓋陶器可見於南投窯產品。
岩淵式軍用綁腿
岩淵式軍用綁腿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岩淵式軍用綁腿,共1組2件。綁腿為墨綠色毛氈材質,外型呈現刀形一片式綁腿,綁腿尖端處加縫一條綠色織帶做為綁腿後纏繞固定之用。織帶接縫處,貼縫一白色標籤,標籤內文為「實用新案登錄,第二三四七七號,岩淵式國防腳絆」,中央蓋有兩枚店印但難以辨識,下端有「製造販售元,吉本商店」。
醬釉帶蓋筒形罐器身
醬釉帶蓋筒形罐器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上寬下窄直筒,淺足凹底,器身上下各陰刻兩道弦紋。胎色橙紅,拉坯成形,施醬釉後經高溫燒製而成。本器做為食材儲藏容器,與2005.010.0337.0002配套。
帝國在鄉軍人會朱漆中酒杯
帝國在鄉軍人會朱漆中酒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碗型,淺壁,圈足,在杯面正中以金漆繪出帝國在鄉軍人會標章,此標章有交叉的軍刀以及星徽、鎖鏈,杯底有「帝國在鄉軍人會」款,此件為套組中的中杯,與2005.010.0440、442為三件一套的酒杯,為帝國在鄉軍人會賞功用的軍用酒杯。
帝國在鄉軍人會朱漆大酒杯
帝國在鄉軍人會朱漆大酒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碗型,淺壁,圈足,在杯面正中以金漆繪出帝國在鄉軍人會標章,此標章有交叉的軍刀以及星徽、鎖鏈,杯底有「帝國在鄉軍人會」款,此件為套組中的大杯, 與2005.010.0440、441為此三件一套的酒杯,為帝國在鄉軍人會賞功用的軍用酒杯。
帝國在鄉軍人會朱漆小酒杯
帝國在鄉軍人會朱漆小酒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碗型,淺壁,圈足,在杯面正中以金漆繪出帝國在鄉軍人會標章,此標章有交叉的軍刀以及星徽、鎖鏈,杯底有「帝國在鄉軍人會」款,此件為套組中的小杯,與2005.010.0441、442為三件一套的酒杯,為帝國在鄉軍人會賞功用的軍用酒杯。
男子白色棉襪
男子白色棉襪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項典藏品為白色棉襪兩件一對,又稱足衣,足衣又有內外之分。足之內衣為襪,足之外衣指鞋,不過現在足衣幾乎專指襪子。早期的襪子幾乎以棉布製成,少數富貴人家或貴族才會以綢緞等高級織品製作成襪子,由於棉布本身沒有彈性,因此需要另外的綁帶固定,才不會在活動的時候鬆脫。
軍用鋁飯盒
軍用鋁飯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鋁製,外觀呈腰子形,桶狀,上方加蓋,有提把,可手提攜帶。用來盛裝飯菜,方便外出時食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