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81個藏品
青花靈芝花草紋碗
青花靈芝花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撇口,圓唇,斜壁,近底處折腹,直圈足。內器壁書寫五道直線紋,內底心澀圈,內底心正中央花押款,外器壁繪飾纏枝靈芝紋,唇口以青花塗滿,胎色偏黃,青花鈷料偏灰綠。該類型為臺灣地區常見的清代青花品項,靈芝草花紋碗多裝飾碗、盤、杯餐飲用器,其年代跨距從十八世紀延續至二十世紀,眾多窯址皆有生產。
印花赤繪雙魚紋橢圓盤
印花赤繪雙魚紋橢圓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橢圓形盤在臺灣古早又俗稱「腰只盤」,是民間常見的日用器形。侈口、寬折沿,折沿兩端如耳,淺腹,圈足露胎。此件器形於折沿處做變化,將口緣微外折,形成兩個層次的折沿變化。盤緣處以金彩勾勒,兩端更繪以線條暗示出如同托盤的握柄效果。盤緣以數段重複的帶狀花草紋樣妝點,可見當時的轉印技法多變。
青花牡丹花卉紋碗
青花牡丹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折沿口,斜弧壁,淺腹,圈足。內器壁近底處描繪青花雙線圈紋,內底心一道澀圈,內底心中央處有一文字款或花押款,折沿口青花描繪一圈交叉線紋,外器壁描寫牡丹紋,公雞紋飾除圈足著地處與內底心澀圈之外,全器滿釉。胎色偏灰色,青花鈷料發色偏灰黑。圈足斷面處呈三角形,製作工藝鮮明。
青花印花唐草牡丹福壽紋碗
青花印花唐草牡丹福壽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喇叭口,弧腹下接圈足。內器壁寬折沿口青花轉印唐草牡丹紋裝飾帶,內底心青花雙線圈內轉印蝙蝠紋與壽字紋,外器壁等距離裝飾六隻蝴蝶,胎體厚重,胎色白,青花呈色鮮明,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本作品為二十世紀前半葉日本製品,瀨戶窯的可能性高。外底心青花款記「陶生軒製」可進一步考察作坊。
青灰釉碗
青灰釉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外敞,斜弧壁,淺腹,圈足。圈足內斜外直,器內壁內底心不規則狀無釉,外器壁上半部施青灰釉,近底處、圈足著地處與外底心皆無釉。胎體厚重,灰胎,釉色青灰色。全器素面無紋。拉坯成形,施以青灰釉高溫燒製而成。目前尚未知其確切製作地點與時間,屬近代中國製品,器面可見明顯使用痕,為日常餐飲用器。
轉印貼花福字小杯
轉印貼花福字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杯體比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略大,器壁略厚。器形略外侈,平口圓唇,斜壁圓弧折腹,接矮圈足。圈足剖面呈三角形,足尖平圓無釉,模製,技術精良。通體施釉直達足底,足尖抹釉,杯唇無釉,背底有窯燒落灰的痕跡,顯示可能是直立方式窯燒。胚體胎土潔白透明瓷化程度高,釉色透明略泛白。
釉上紅彩羅漢小杯
釉上紅彩羅漢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杯體器型如同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但杯壁略厚。器形圓唇略外翻,斜壁外侈圓弧折腹,接略高的圈足。圈足剖面呈三角形,足尖平圓,仍可見黏土壓模的痕跡。通體施釉從杯唇幾至足底處,足尖處無釉,足心則塗抹滿釉,圈足外側積釉向下。胚體胎土潔白略不純,可見鐵團氧化顆粒,但瓷化程度不高,釉色白濁,釉面厚。
釉上紅彩羅漢小杯
釉上紅彩羅漢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杯體器型如同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惟器壁略厚。器形圓唇略外翻,斜壁外侈圓弧折腹,接矮圈足。圈足剖面呈三角形,足尖平圓,模製。通體施釉從杯唇直達足底,足尖砂沾墊燒,直立方式窯燒。胚體胎土潔白但瓷化程度不高,釉色透明白濁,釉面厚,施釉不勻,局部積釉或突起。
釉上描金紅彩羅漢小杯
釉上描金紅彩羅漢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日本清酒小盅(杯)。壁薄,器形圓唇略外翻,斜壁外侈圓弧折腹,接矮相對略高的圈足,製作精美。通體施釉,足心滿釉,內款「九谷」,足尖略抹釉。胚體胎土潔白清脆,瓷化程度高,釉色透明,施釉均勻。杯口唇一道描金線圈,釉上彩繪紅袍羅漢,體態圓滿,瞠目凝視撲面而來蜜蜂。
釉上描金紅彩羅漢小杯
釉上描金紅彩羅漢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日本清酒小盅(杯)。壁薄,器形圓唇略外翻,斜壁外侈圓弧折腹,接矮相對略高的圈足,製作精美。通體施釉從杯唇至足底處,足心滿釉,足尖略抹釉。胚體胎土潔白清脆,瓷化程度高,釉色透明,施釉均勻。杯口唇一道描金線圈,釉上彩繪紅袍羅漢,體態圓滿,瞠目凝視撲面而來蜜蜂。
印青花壽字紋小杯
印青花壽字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件小杯較之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略大,器壁略厚。器形外侈,平口,斜壁圓弧折腹,接矮圈足。圈足剖面呈三角形,足尖平圓,足底殘留壓泥脫膜的裂縫,杯壁略可見旋轉痕跡,透露鏇胚壓模的技術製作。通體施釉直達足底,足尖略刮/抹釉,足心未滿釉,杯口平唇無釉,顯示應為倒扣方式窯燒。
青花竹葉紋小杯
青花竹葉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杯體器型如同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略大,器壁略厚。器形圓唇略外翻,斜壁外侈圓弧折腹,接矮圈足,杯口略高低不平。圈足足璧厚,尖平,略抹釉,沾砂、模製。通體施釉從杯唇直達足底,足心滿釉。胚體胎土潔白略黃灰,瓷化程度不高,釉色透明白濁,釉面厚,施釉不勻。釉下彩繪簡筆竹葉,發色墨綠,是臺灣早期常見的色澤。
青花粉紅彩竹葉花鳥紋碗
青花粉紅彩竹葉花鳥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唇口微侈、弧壁、帶圈足碗。採壓模成型,彩繪裝飾之後施釉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胎色呈灰白色,沾黏窯沙。碗內壁素面無紋,帶滴釉藍斑、一道裂痕與污漬使用痕。碗口緣裝飾一道青色釉彩,外器壁以等距離佈置三組橢圓花形開光浮雕圖飾,開光內裝飾竹紋與花鳥紋。
彩繪葉紋碗
彩繪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等窯流行生產的彩繪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胎色灰白,沾有窯沙,有數道空隙裂痕。碗口裝飾一道寬邊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彩繪葉紋碗
彩繪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臺北鶯歌窯1950年代前後流行生產的彩繪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胎白堅硬,沾黏有窯沙,並帶有幾道空隙裂痕。
綠釉葫蘆紋淡青碗
綠釉葫蘆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唇口微侈,圓弧壁下接圈足,壓模成形。圈足刮釉露胎,多沾黏窯沙,多處缺損。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器腹裝飾淺浮雕圖案葫蘆紋。碗內外器壁施以淡綠色釉,器口施塗一道較深的藍釉,使色彩富於變化。
彩瓷黃閃光釉鳳鳥花卉紋碗
彩瓷黃閃光釉鳳鳥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彩瓷碗以模製成形,施罩白釉高溫燒製,再上黃閃光釉與多彩裝飾二次燒製而成。全器施釉,全器施釉,圈足刮釉露胎,外底心中心模製押印十瓣暗花紋。碗內面素面無紋,有使用痕。碗外器壁口緣與近底處施作兩道金邊裝飾,器腹環繞碗身一周,裝飾兩組鳳鳥紋與花卉紋圖案,皆採用印花技法。
彩瓷黃閃光釉庭園花鳥紋碗
彩瓷黃閃光釉庭園花鳥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色彩亮麗繽紛花園般的餐具飯碗。施罩白釉高溫燒製,再上黃閃光釉與多彩裝飾二次燒製而成。全器施釉,圈足刮釉露胎,胎白堅硬。碗內面素面無紋,有使用痕。
天青釉富貴長春文字紋淡青碗
天青釉富貴長春文字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流行生產,俗稱為「淡青仔碗」的飯碗。唇口微侈,圓弧壁,帶圈足碗。採壓模成形,圈足刮釉露胎,圈足以外滿釉。內壁施罩白釉,外器壁與外底心施罩以天青釉,釉色靜謐澄淨,有種溫柔之美。
天青釉四季平安文字紋淡青碗
天青釉四季平安文字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流行生產,俗稱為「淡青仔碗」的飯碗。唇口微侈,圓弧壁,帶圈足碗。採壓模成形,圈足刮釉露胎,圈足以外滿釉。內壁與外底心施罩白釉,外器壁施以天青釉,釉色靜謐澄淨,有種溫柔之美。
紅綠彩黃閃光釉花卉囍字紋碗
紅綠彩黃閃光釉花卉囍字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鶯歌窯彩瓷飯碗多樣類型之一。彩瓷碗以模製成形,施罩白釉高溫燒製,再上黃閃光釉與紅綠裝飾二次燒製而成。全器施釉,圈足刮釉露胎,胎色灰黃,圈足有孔隙裂縫。碗內面素面無紋,有縮釉痕。碗外器壁口緣與近底處施作兩道金邊裝飾,器腹環繞碗身一周,裝飾兩組囍字紋與花卉紋圖案,皆採用印花技法。
棉質圓領短袖麵粉袋上衣
棉質圓領短袖麵粉袋上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件短袖短上衣以美援麵粉袋製成的,可作為內衣或日常服穿著,通常做為男性或兒童的服裝,圓領緄邊前開短門襟,領口開襟處縫有一顆白色塑膠扣,車縫製作、簡單的剪接連袖,是非常典型美援時期麵粉袋上衣。
灰毛料前開襟西式男背心
灰毛料前開襟西式男背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件背心是搭配西裝的內層配飾,在三件式西裝的結構中(西裝、西裝褲和背心),背心是夾在襯衫與西裝中間的位置,用途是加強保暖,因為背心的形式宛如馬甲,有對身材隱惡揚善的功能,是正式西裝禮服中不可或缺的配飾。
黑絲光棉質大襟男夾袍
黑絲光棉質大襟男夾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服為雙層結構立領長袍,表布使用黑色絲光棉質布料,內裡則是使用毛皮製作,下襬以表布包縫,結構緊實而完整,屬於冬天的禦寒服飾。長袍右開大襟、小立領,頷下、大襟以及腋下和脇邊共有六對直布扣,扭頭都是金屬鏨花的形式(只有腋下一扣是布結紐頭,其餘都是銅鎏金),屬於高級服飾的材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