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6864個藏品
鸚哥魚下咽頭骨
鸚哥魚下咽頭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鸚哥魚類下咽頭骨殘件,可見咽頭齒。
隆頭魚下咽頭骨
隆頭魚下咽頭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隆頭魚類下咽頭骨,可見咽頭齒。
夜光蠑螺
夜光蠑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大型貝殼,表面帶土色,觸感光滑,有粗大的瘤列。內部具珍珠光澤,殼口略殘損,殼體部分遭擊穿。
磨製骨針
磨製骨針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如細針,橫剖面近圓形。呈乳黃色。一端殘,一端為扁細針狀,相當尖銳。
鬼頭刀方骨
鬼頭刀方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鬼頭刀右側方骨殘件。
鬼頭刀主鰓蓋骨
鬼頭刀主鰓蓋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鬼頭刀主鰓蓋骨,多殘損。
鬼頭刀口蓋骨
鬼頭刀口蓋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鬼頭刀口蓋骨,下部殘斷。
龍占魚角骨
龍占魚角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龍占魚右側角骨殘件。
笛鯛角骨
笛鯛角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笛鯛左側角骨殘件。
鰺科魚類角骨
鰺科魚類角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鰺科魚類左側角骨。
鮨科魚類口蓋骨
鮨科魚類口蓋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鮨科魚類口蓋骨。
貝刮器
貝刮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一面內凹,一面突起,微內凹面為螺肉附著處,器表有些許膠結的小土塊。取夜光蠑螺口蓋,沿較薄之一長邊,由外向口蓋內面連續打剝出鋒刃,刃緣佔1/4周長,作為刮削器使用。
夜光蠑螺貝料
夜光蠑螺貝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腹足綱、鐘螺目、蠑螺科、蠑螺屬、夜光蠑螺。大型貝殼,經人為打剝,僅存殼頂、中軸和圍繞在臍部的厚稜脊,明顯可見殼內部的珍珠光澤,螺塔尖略殘。
貝刮器
貝刮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一面內凹,一面突起,微內凹面為螺肉附著處。取夜光蠑螺口蓋,沿圓周由外向口蓋內面,連續打剝出一圈鋒刃,作為刮削器,但本件與其他貝刮器比較起來,口蓋大部分皆被打除,因此器身較小。
夜光蠑螺貝料
夜光蠑螺貝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腹足綱、鐘螺目、蠑螺科、蠑螺屬、夜光蠑螺。大型貝殼,經人為打剝,僅存殼頂、中軸和圍繞在臍部的厚稜脊,明顯可見殼內部的珍珠光澤。
貝刮器
貝刮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一面內凹,一面突起,微內凹面為螺肉附著處。取夜光蠑螺口蓋,沿圓周由外向口蓋內面,連續打剝出一圈鋒刃,作為刮削器;但內面器表剝落甚鉅,可能也用來砸擊。
貝刮器
貝刮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一面內凹,一面突起,微內凹面為螺肉附著處。取夜光蠑螺口蓋,沿較薄之一長邊,由外向口蓋內面連續打剝出鋒刃,刃緣佔1/4周長,作為刮削器使用。
貝刮器
貝刮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一面內凹,一面突起,微內凹面為螺肉附著處。取夜光蠑螺口蓋,沿圓周由外向口蓋內面,連續打剝出一圈鋒刃,作為刮削器使用。
貝刮器
貝刮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一面內凹,一面突起,微內凹面為螺肉附著處。取夜光蠑螺口蓋,沿較薄之一長邊,由外向口蓋內面連續打剝出鋒刃,刃緣佔1/4周長,作為刮削器使用。
夜光蠑螺
夜光蠑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腹足綱、古腹足目、蠑螺科、蠑螺屬、夜光蠑螺。大型夜光蠑螺,殼口略殘損,螺塔尖殘,器表留有做碳氧同位素分析的記號。
海菊蛤科
海菊蛤科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雙殼綱、牡蠣目、海菊蛤科。左殼,殼呈圓形,帶粉紫色,表面有放射肋,肋上保留短尖棘。內面具兩枚強齒,兩齒中間有與右殼牙齒相應的凹槽,後閉殼肌與外套線的痕跡仍明顯。殼內面附著貝殼。與T0194955_01為同一件貝殼。
海菊蛤科
海菊蛤科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雙殼綱、牡蠣目、海菊蛤科。右殼,附著於固體上,因而殼頂有一延伸出去的面。殼呈水滴形,帶粉紫色,表面有放射肋,肋上保留短尖棘。內面有兩枚強齒,後閉殼肌與外套線的痕跡仍明顯。與T0194955_02為同一件貝殼。
鞋魁蛤
鞋魁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雙殼綱、魁蛤目、魁蛤科、魁蛤屬、鞋魁蛤。右殼,殼為鞋形,殼表有一條稜肋,並具有輪紋。殼頂突出,鉸合部有成排細小的齒,板面相當平直。殼腹側有一部分向內凹,為足絲孔。
海菊蛤科
海菊蛤科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雙殼綱、牡蠣目、海菊蛤科。右殼,附著於固體上,因而有一平面。殼呈扇形,表面有寬度不一的放射肋,肋上有棘刺。內面有兩枚強齒,後閉殼肌與外套線的痕跡仍明顯。殼腹側殘缺一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