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52個藏品
張美瑤(日本《香港白薔薇》歡迎會)
張美瑤(日本《香港白薔薇》歡迎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4年底,張美瑤(左)應日本東寶公司邀請,赴日演出《香港の白い薔薇》(香港白薔薇),在東京會館舉行歡迎會。 站在右側的是蔡東華。
五十一年優良影片頒獎典禮特刊
五十一年優良影片頒獎典禮特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五十一年度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即第1屆金馬獎)特刊,全彩印刷。 1962年,為促進國內電影事業的發展,獎勵優良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設了第1屆金馬獎,並於同年10月31日下午三點在台北市的國光戲院舉行頒獎典禮。
沙榮峰相關照片
沙榮峰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1年12月7日,第2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沙榮峰(右1)夫婦與林青霞(右2)、徐楓(左2)合影。
《七仙女》工作照
《七仙女》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右側為女主角江青飾演七妹,容蓉(即錢蓉蓉)飾演董永。 國聯創業作《七仙女》由李翰祥導演編劇,江青主演,196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上映。
《電影與我》封面
《電影與我》封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張美瑤親自撰寫的《電影與我》,內容描述她與電影的點點滴滴。 1965年2月20日中華日報創刊19週年社慶。該社於當日出版並舉辦影星張美瑤新書「電影與我」發表會,由張美瑤親自出席為新書簽名,報社門口影迷們大排長龍爭睹偶像風采。
 《西施》巨型電影看板
《西施》巨型電影看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台製廠)與國聯影業公司合拍的《西施》,於1964年7月22日開拍,由於導演李翰祥求好心切,拍攝期長達一年三個月,直到1965年10月在台北市上映。 此為 《西施》在台北市新生大戲院上映時的巨型電影看板。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
《十萬金山》媒體採訪照
《十萬金山》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金山正殿場景。眾演員擺出姿勢讓記者們拍照。第一排左起薛漢(飾金閻王)、苗天、田鵬(飾蔡穎傑)、上官靈鳳(飾飛燕子)、高明(飾大師)、韓湘琴(飾金滿嬌)、唐威(飾馮俊卿)、─。第二排左起張義貴(飾黑無常)、周新貴(即龍飛)、謝興(飾左右判官)、林望南、齊復強(飾白無常)。
《幾度夕陽紅》廣告單
《幾度夕陽紅》廣告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聯邦影業代理發行《幾度夕陽紅》廣告單。 右下角李翰祥和國聯的雙鳳標誌旁,有 「國聯出品.聯邦發行」字樣。
五十一年金馬獎LOGO
五十一年金馬獎LOGO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五十一年度優良國語影片頒獎典禮(即第1屆金馬獎),由名雕塑家楊英風所所設計的金馬獎LOGO。
《龍門客棧》戲院看板
《龍門客棧》戲院看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龍門客棧》在香港京華戲院上映時的巨幅看板。 1968年,《龍門客棧》在香港邵氏院線上映,創下香港開埠以來中西影片上映最高紀錄。
《梨山春曉》印刷劇照
《梨山春曉》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女主角張美瑤、及巴戈(左)。 1967年上映,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出品,楊文淦執導,張美瑤、柯俊雄、張小燕主演,史惟亮負責音樂及作曲。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擔任大都沖印公司總經理。正在調整 SEIKI 光學縮片機的片門。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路》折頁傳單
《路》折頁傳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李行執導、講述父子關係的《路》,1967年12月上映時所印製的摺頁宣傳單。
文夏
文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文夏,1928年5月20日生於台南,本名王瑞河,曾以筆名愁人為日本歌曲改編的台語歌填詞。五歲加入台南聖教會唱詩班,展露歌唱天份。國小畢業後,遠赴日本東京就讀中學,拜入日籍知名音樂家宮下常雄門下學習聲樂、作曲、鋼琴和吉他演奏。三年後返台,就讀台南高商時曾和前奇美總裁許文龍合組樂團。
沙榮峰
沙榮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沙榮峰,1921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原經營布紗業,1953年與夏維堂、張九蔭、張陶然共組聯邦影業公司,負責發行及宣傳業務。1956年與夏維堂成立國際影片公司,沙榮峰擔任總經理,圈內人遂以「國際聯邦」通稱。
吳鳳
吳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バンコックの夜
バンコックの夜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在泰國曼谷、日本京都拍攝外景。 【劇情大綱】
音容劫
音容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取材自陳紀瀅的原著小說,是中影片廠火災後整理期間,繼《天倫淚》所拍攝的小品庭倫理電影:本片以兩姊妹為了安慰日夜思念滯留大陸的兄長的失明的母親,先後找了兩個以形貌、聲音酷似的男子冒充,但是隨著母親眼睛手術後重見光明的時刻日漸逼近,她們惶恐不已…。李行在片中飾演一名醫生。
血戰
血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此片劇情敘述1945年,中國官兵在一場對抗日軍的前哨陣地爭奪戰中,浴血奮戰、堅持到底的故事。 李行應製片楊祖光之邀,參與劇組,除與田豐共同擔任副導演職務外,並於片中演出一個膽小的士兵。
廖慶松(工作照)
廖慶松(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6年,攝影師廖慶松將 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架設在汽車引擎蓋上拍攝《金水嬸》片中所需的車內鏡頭。
曾仲影
曾仲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曾仲影,1922年出生於中國上海,本名曾麒麟。中學於廈門鼓浪嶼就讀由英美教會合辦的英華書院,該校十分重視音樂教育,因此奠定了音樂發展的基礎。1941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廈門大學就讀歷史系。1946年2月來到台灣,考上台灣廣播電台,擔任閩南語新聞播音員,也製播廣播劇。
李玉芬
李玉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玉芬(1938 - 2021)為資深演員、配音員。她1938年4月1日出生於彰化,就讀彰化女中時期對歌舞產生濃厚興趣,頗有天分,唱跳俱佳。1957年李玉芬投考玉峯影業公司的「演員訓練班」,成為第一期學員,同期入取的有張美瑤、吳東如等人。
歌聲魅影
歌聲魅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