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248個藏品
換工歌
換工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這首石賴玉居女士所演唱的「換工歌」,唱得非常自由,幾乎都以似說似唱的方式來進行,曲調也只用了泰雅族人耆老慣用的三音組織「mi、sol、la」為曲調核心。但其歌詞的內容是以呼喚工作的同伴,一起來上工,一起來煮東西,一起回部落等語為主。
織布歌
織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這首以「織布」為題的「織布歌」,曲調仍然是以泰雅的「朋友相聚歌」,或賽德克的「換工歌」為基本旋律。整首樂曲就好像是泰雅婦女向我們訴說,我們泰雅族人是怎麼樣來織布,其過程一五一十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跳舞歌(二)
跳舞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傳統詞曲 這首跳舞歌,其曲調基本上是由六句型的樂句組成的歌謠,而每個拍子都使用附點音符,是其節奏上最大的特點,每個樂句都是以六個音符,外加一拍休止為基本結構。其歌詞是相當即興式的,本曲是以讚美婦女的廚藝及織布技藝為主題。
滿面春風
滿面春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曲根據鄧雨賢先生所作之曲調,並配合中型樂團的編制,透過和聲、對位、配器、變奏等手法,傳達了原詞所描述男女相邀出遊之春風得意、欣喜滿面的情景。
臺灣四季-夏
臺灣四季-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改編自早川正昭的作品,作者運用維瓦第最有名之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寫作手法,以台灣民謠為素材,深刻地描繪出台灣的春、夏、秋、冬;此段演出台灣四季的夏,其中包含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牛犛歌。
嬉戲
嬉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樂曲描寫西南邊疆民族歡愉同樂的場景。
賽馬
賽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賽馬,是內蒙古人的一種節慶方式。對於個性豪邁的蒙古人來說,賽馬的精神象徵著一種英雄式的活動。對於第一名的人,更代表著極崇高的榮譽和地位。從樂曲的前五小節開始,便能感受出那份?緊張又刺漱的熱鬧景況。
西秦王爺
西秦王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西秦王爺,又稱「郎君爺」,被尊稱為戲曲的祖師爺,與「田都元帥」 同為戲曲之守護神。西秦王爺即唐玄宗,在其執政的三十年間,政治修明,史稱「開元之治」。昇平日久,玄宗皇帝醉心歌舞樂曲,在後宮建造戲台,網羅天下精英作曲排演,盛極一時。唐玄宗因而被戲曲界尊稱為開山祖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