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486個藏品
紅地壽字紋百褶裙
紅地壽字紋百褶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件緹花紅裙的裙腰為米色布,縫綴兩片裙幅成一片裙樣式,裙腰兩側有繫繩,裙面裝飾部分,裙門四周及裙擺做藍色緄邊,內層再裝飾有米色織帶,上面繡有壽字紋、盤長紋、回字紋,裙門兩側褶襉做百褶。壽字紋寓意長壽,盤長紋、回字紋均有無窮之意,故此件百褶裙的紋樣寓意長壽綿延。
黑絲質大襠女褲
黑絲質大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件為黑色絲質寬闊的女大襠褲,整套服裝簡單無刺繡紋飾。但特別的是大襠褲的褲腰頭部分,使用的是印有日本國旗(太陽旗)圖紋的棉布,可能是取用自日常生活使用的旗幟或包袱巾等布料,穿著起來時看不見腰頭部分,卻呈現出時代的印記。
黑棉質客家女合襠褲
黑棉質客家女合襠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黑棉質客家女合襠褲,以黑色棉布製作,褲子脇邊折雙,前後襠部分剪接斜布增加活動量,腰頭接縫藍色棉布,是典型的客家大襠褲形式。
綠釉褐彩碗
綠釉褐彩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與典藏品2004.003.1541相同類型。口沿微敞,圓弧形碗壁,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壁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器腹主要紋飾為金魚紋與扇紋,近底處一道回紋裝飾帶。全器施以綠釉,器身一側有流動褐彩,使色彩富於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
綠釉飛鳥紋碗
綠釉飛鳥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施罩白釉,淺浮雕印花飛鳥紋與扇紋,施以淡綠色透明釉。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亦稱為「淡青仔碗」。
棋盤格紋玻璃冰碗
棋盤格紋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稜口圓碗,碗腹幾乎垂直碗底,碗壁光素無紋僅有與稜口相對的稜線,碗心有大小棋盤格紋交錯,間以圓紋,富有幾何美感,碗心帶些許黃色色斑,碗底沒有圈足,也沒有臍痕。
棋盤格紋玻璃冰碗
棋盤格紋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稜口圓碗,碗腹幾乎垂直碗底,碗壁光素無紋僅有與稜口相對的稜線,有些許氣泡。碗心有大小棋盤格紋交錯,間以圓紋,富有幾何美感。碗底沒有圈足,也沒有臍痕。
棋盤格紋玻璃冰碗
棋盤格紋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稜口圓碗,碗腹幾乎垂直碗底,碗壁光素無紋僅有與稜口相對的稜線,碗心有大小棋盤格紋交錯,間以圓紋,具幾何美感。碗底沒有圈足,也沒有臍痕。
「今日醬油」款玻璃冰碗
「今日醬油」款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口沿處光素無紋,碗身以花葉紋為主要紋樣,在空處以直線紋提升層次感;碗底以及靠近圈足處帶有褐色小點。碗心中間有「今日醬油」款,上方則有框起的「W」,說明此碗是專為今日醬油公司製作。
磚燒方形鏤空銅錢紋筷筒
磚燒方形鏤空銅錢紋筷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磚燒方形鏤空銅錢紋筷筒,長方形筒狀,上寬下窄,前低後高,中間相隔,平底,鑿有四個透氣小孔,背面上方突出呈梯形,鑽有二孔,可放置於餐桌,或綁上繩子懸掛於牆上。正面刻有鏤空的銅錢串,四角有蝴蝶浮雕紋樣。
白瓷半圓形小鳥紋彩繪筷筒
白瓷半圓形小鳥紋彩繪筷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陶瓷製成,扁窄半橢圓形筒狀,背面中央鑽有一圓形孔洞,平底,鑿有十七個透氣小孔,可放置於餐桌或懸掛於牆上。正面有小鳥及竹葉之浮雕與彩繪,二側為凸出的竹節造型。
卷葉紋翠綠玻璃冰碗
卷葉紋翠綠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淺腹,圈足,口沿繞有成串圓珠,周壁以細密橫線紋為地,飾有朝外的卷葉紋,碗面同樣以細密橫線紋為地,飾有向內的卷葉紋,整件作品佈滿細小氣泡,近口沿處有明顯裂痕。
白瓷鑲金邊竹節筷筒
白瓷鑲金邊竹節筷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陶瓷製成,整體呈竹節造型,背面扁平鑽有一圓形孔洞,平底,可放置於餐桌或懸掛於牆上。正面上方有一心形開口,邊緣及竹節上下方皆以金漆滾邊,並以金漆繪上竹子與梅花圖樣。
卷葉紋翠綠玻璃冰碗
卷葉紋翠綠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淺腹,圈足,口沿繞有成串圓珠,周壁以細密橫線紋為地,飾有朝外的卷葉紋,碗面同樣以細密橫線紋為地,飾有向內的卷葉紋,整件作品佈滿細小氣泡,碗壁有明顯裂痕。
敞口透明玻璃冰碗
敞口透明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口沿類似稜花口,碗身做六個開光,裝飾在開光內的紋樣為格紋、菊花紋交錯,平底無圈足,碗底有模印的花紋。在碗底、周壁有一些褐色污損,以及大小不一的氣泡。
卷葉紋翠綠玻璃冰碗
卷葉紋翠綠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淺腹,圈足,口沿繞有成串圓珠,周壁以細密橫線紋為地,飾有朝外的卷葉紋,碗面同樣以細密橫線紋為地,飾有向內的卷葉紋,整件作品佈滿細小氣泡,周壁有細小裂痕。
卷葉紋翠綠玻璃冰碗
卷葉紋翠綠玻璃冰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敞口淺腹,圈足,口沿繞有成串圓珠,周壁以細密橫線紋為地,飾有朝外的卷葉紋,碗面同樣以細密橫線紋為地,飾有向內的卷葉紋,整件作品佈滿細小氣泡,碗壁、碗面有輕微裂痕。
黑地蝴蝶紋刺繡風帽
黑地蝴蝶紋刺繡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蝴蝶紋繡花風帽,以黑布裁製成風帽形式,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式頂蓋前片,內裡為深藍色,邊緣以粉色線及織帶緄邊,頂蓋繡有蝴蝶紋樣,左右懸掛盤長結與流蘇垂飾。
黑地彩繡虎頭帽
黑地彩繡虎頭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彩繡虎頭帽,以黑棉布為主體裁製成圓柱狀碗帽造型,帽前正中央拼縫一虎頭造型繡布,虎頭以黑色布塊為底,以紅、桃紅、淺粉紅三色線繡出面部特徵,老虎笑眼疵牙裂嘴露齒十分可愛。帽身左右兩側護耳處各繡有一隻紅色老虎,老虎仰首屈肢,形貌較為抽象。
黑絲質大襟鑲緄女背心
黑絲質大襟鑲緄女背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臺灣漢族婦女上衣除了大襟衫之外,還有一種稱為「祫」的背心,是一種穿在大襟衫外的無袖短衣。此種服裝衍生自清代的「緊身」,又稱為「馬甲」或「坎肩」,在清代婦女服飾中,立領、無袖的合身衣,根據《釋名·釋衣服》記載:其最初形式為其一當胸,其一當背,故名裲襠---今俗名「背心」。
黑地蝴蝶花卉紋刺繡碗帽
黑地蝴蝶花卉紋刺繡碗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黑布裁製成狀元帽形式,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式頂蓋前片,及風帽的護耳部分,內裡為紫色染布,略磨損與褪色。頂蓋邊緣以淺綠色繡線加金色線緄邊,上面以彩色布塊、織帶和繡線縫製出蝴蝶紋樣,左右懸掛盤長結與流蘇垂飾。帽前和左右護耳以彩線繡有公雞、錦雞、孔雀等鳥禽穿梭於梅花間的紋樣,並逢有環形銅片,象徵錢幣。
藍絲質立領大襟女衫
藍絲質立領大襟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為藍色絲質立領長袖大襟衫,通身素色無文飾,短衣身、袖子的長度亦為七分長袖,袖管有剪接縫線,應該是因為布料寬度的限制而作的接合。
藍棉質大襟喇叭袖女衫
藍棉質大襟喇叭袖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為藍色棉質立領長袖大襟衫,素色無文飾,衣身短小下襬外展、袖子成喇叭袖型態,袖管有剪接線,應是布料寬度限制而作的接合。
大紅棉地條紋織帶飾邊女套褲
大紅棉地條紋織帶飾邊女套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大紅棉地條紋織帶飾邊女套褲。本件套褲附有褲腰,腰頭布為米黃色,略磨損,一端有圈環、一端有紐結,穿著時可相互扣合。兩褲管以大紅色棉布裁製成,呈直筒狀,褲腳緄黑色、深藍色布條與彩色花紋織帶,呈條紋狀,褲管內裡上緣鑲藍色布邊,褲管和部分織帶有破損痕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