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4680個藏品
太極牌
太極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太極牌為厭勝物之一種。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此件文物中間刻有「太極」字樣,周圍則刻上先天八卦及洛書。
磚燒保生大帝神像
磚燒保生大帝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大道公、吳真君、花轎公、忠顯侯、英惠侯、大道真人、真人仙師、 吳公真仙等,俗名吳本(音滔),字華基,號雲東,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四 ... 明成祖為感念 他治好皇后的病,敕封他為「昊天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水仙宮水仙尊王鎮宅平安符
水仙宮水仙尊王鎮宅平安符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十月初十日是所謂的水仙尊王生。所謂水仙尊王,是指大禹、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集體的尊稱。夏禹治水,功垂萬世;春秋伍員浮之江;戰國屈原沉汨羅;初唐王勃溺南海;中唐李白投采石。臺民以此諸先賢先烈,都有水緣關係,特奉之為水神。每當航海遭遇風險時,即祈禱水仙尊王,以求保護。
山神土地(紙錢)
山神土地(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山神和土地是掌管大地的神,山神以山為主,土地是區域土地的掌管神,在陰界領域中,山神因掌管埋葬死人的山頭,土地公則是墳墓的守護者,因此在許多墓園中同被祭祀,民間相信亡者靈魂不安會影響後世子孫發展,因而在解運時燒山神土地錢去賄賂山神和土地公。山神土地屬於自然神,兩者為大地之神。
結婚喜軸
結婚喜軸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結婚喜軸是他人結婚時贈送新人所用之中堂字畫,紅底綴金字,內容皆為表達祝賀之意。
錫角
錫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所使用之號角,大多用牛角製成,也有少數以錫為材的龍角,為降神法器,使用者卻有差別,楊逢時撰"中國正統道教大辭典"謂:烏頭道士使用牛角、紅頭道士使用錫角,這是道派最明顯的區隔標誌。烏頭道士只用水牛角,法師們卻不受此限,可以使用牛角或黃牛角,不過這種說法存疑。
布碾石
布碾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早期染布是由人工進行,染好的布需要經過碾壓除皺,布碾石就是碾布的工具。布碾石又稱布碾、碾布石、砑石,明宋應星所著之《天工開物》中稱之為碾石,形似金元寶。碾布時將染好的布匹放在踏櫃上,一人沿著踏櫃拉布,一人手扶上方支架,雙腳平衡地踩踏布碾,來回碾動,藉著石頭及身體重量將布碾壓平整。
石雕虎爺
石雕虎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虎爺傳說的來由多為殘暴兇猛的老虎,作惡害人,造成人們的困擾,遂請土地公或城隍爺收伏之,其他神明也有收伏老虎的傳說在,而道教中老虎亦常為神明的座騎,故虎爺並不限於特定廟宇才會出現,台灣的廟宇供奉虎爺主要是請虎神保護主神,維護廟宇的安寧,並驅逐癘疫、鎮邪除煞。
木雕神像:郭聖王
木雕神像:郭聖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郭聖王又稱郭王公、廣擇尊王、保安尊王,姓郭名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16歲時登鳳凰山在古藤上盤坐成佛,其母趕至以手拉其左腳,郭聖王雖展開雙眼,但已成佛,故民間所奉神像多以孩童之貌,雙眼圓亮,呈右腳盤坐,左腳垂下之姿。當地居民於鳳山建了鳳山寺供俸郭聖王。
木雕神像:太子爺
木雕神像:太子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壇元師,姓李名哪托。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於小說封神演義中,有折骨剃肉還父母,後太白金星以蓮花化其身,現身為父母說法的故事。或稱為哪吒三太子。
神明令牌
神明令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長生祿位是為在世的人消災添福,保佑其平安長壽所立的牌位。舊時人們若受他人恩惠而無以為報,或是某人對地方有貢獻,受到民眾感激,會以長生祿位供奉之,也有人是孝順父母,或為自己添福壽而立。此件文物上寫有許官人、許官人、郭官人、許秀才、陳秀才等字樣,應是對地方有貢獻,民眾為之設置之長生祿位。
版印彩紙:狀元及第
版印彩紙:狀元及第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所繪為董永皇都市仙女送孩兒之情節。董永因家貧而賣身葬父,孝行感動仙女,仙女便化為民女,與董永結為夫婦,織布以替董永償債。償債後仙女回天,離去前勉勵董永讀書以求功名,而後董永高中狀元榮歸,仙女送子下凡交還董永。
版印彩紙:狀元及第
版印彩紙:狀元及第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所繪為董永皇都市仙女送孩兒之情節。董永因家貧而賣身葬父,孝行感動仙女,仙女便化為民女,與董永結為夫婦,織布以替董永償債。償債後仙女回天,離去前勉勵董永讀書以求功名,而後董永高中狀元榮歸,仙女送子下凡交還董永。
版印彩紙:狀元及第
版印彩紙:狀元及第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所繪為董永皇都市仙女送孩兒之情節。董永因家貧而賣身葬父,孝行感動仙女,仙女便化為民女,與董永結為夫婦,織布以替董永償債。償債後仙女回天,離去前勉勵董永讀書以求功名,而後董永高中狀元榮歸,仙女送子下凡交還董永。
玄天上帝神像
玄天上帝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北極玄武星君化身,形象多為右手執七星劍;左手印訣,一指向天;雙足左踩龜右踏蛇,象徵北方之神。玄天上帝左足所踏之龜,右足所踩之蛇幻化的人形,民間稱為龜蛇二將。傳聞玄天上帝本一屠夫,受觀世音菩薩感召,割肚剖腹,洗罪而死。其至誠動天,遂得道成仙。
籤詩木雕板
籤詩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在民間的廟宇裡大部分都設有籤筒供人抽籤問卜。籤條為長條形,一頭削成葫蘆形或其他形狀,並漆上紅色,表示福氣或祈福。每一根籤上都刻有編號,再到籤詩櫥或廟壁木框尋找對應的籤詩,而籤詩便是神明的啟示,一般而言,籤可分為兩種:運籤用以求運道,藥籤則是用以向神明求治病的藥方。此文物極為籤詩之雕版。
八仙彩
八仙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是民間新居落成、婚姻喜宴常用的賀彩,大多懸掛在家門口的門樑上。亦常見於廟宇。由於「彩」和「財」音相似,因此掛八仙彩有求取財利。民間喜慶喜掛八仙彩額,乃認為可藉仙人之道力,以除煞求吉。八仙彩上的八仙,是「八仙過海」中的八仙。
紙錢印版
紙錢印版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為經衣之印版。經衣又名「巾衣」或「更衣」,是用來祭祀無子孫祭拜之孤魂野鬼之紙錢,多於中元普渡時使用。經衣以長方形黃紙製成,紙上印有衣服、褲子、髮梳、鏡子、剪刀、鞋子等,代表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讓前來中元普渡的「好兄弟」除了祭品外還有各種用品可以使用。
張巡神像
張巡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張府千歲為唐朝名將張巡,唐天寶年間,安祿山叛變,張巡起兵征討,後與許遠固守睢陽,但因糧盡援絕,睢陽城陷,張巡、許遠被俘,勸降不成,從容就義。後人景仰張巡之忠義不屈,尊之為都天元帥或保儀尊王。
廟宇大鐘
廟宇大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鐘鼓原為佛寺報時用的器物,以晨鐘暮鼓做為膜拜作息的指示。早期台灣寺廟內並無鐘鼓之設置,後受到佛寺影響而設有鐘鼓,在重要祭典或迎神、送神等時刻鳴鐘擂鼓,以營造莊敬肅穆之氣氛或表達迎接、歡送之意。此件大鐘上刻有「天后宮 歲次癸丑年」字樣及八卦圖案。
廟宇大鼓
廟宇大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鐘鼓原為佛寺報時用的器物,以晨鐘暮鼓做為膜拜作息的指示。早期台灣寺廟內並無鐘鼓之設置,後受到佛寺影響而設有鐘鼓,在重要祭典或迎神、送神等時刻鳴鐘擂鼓,以營造莊敬肅穆之氣氛或表達迎接、歡送之意。此件大鼓之鼓身及鼓面皆為紅色,鼓面上繪有龍鳳及祥雲的圖像。
呂洞賓神像
呂洞賓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呂洞賓即為孚佑帝君,姓呂名嚴字洞賓,號純陽子,又稱為呂祖、呂純陽、純陽大仙等,道家稱他為「妙道天尊」,而佛家稱之為「文尼真佛」,是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孚佑帝君為唐朝人,兩次赴京考進士不第,於長安遇見漢鍾離,相偕入終南山修道,因曾發願「非度盡天下蒼生,不欲升天」,故常常顯靈於凡間,度化世人。
太歲剪貼(十二生肖)
太歲剪貼(十二生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二人像共十四件。此件文物包含改運用之替身及生肖。將印有十二生肖頭像的紙剪成人形,代表十二生肖替身;印上男人及女人頭像,貼在人形紙偶或草紮人形上,即為替身。改運、改厄、制煞等道壇法事進行時,以解運者所屬生肖的紙偶,配合人形紙偶,經由道士改運,將厄運移轉給替身,讓厄運隨替身而去。
神主牌及神龕
神主牌及神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