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78個藏品
雙溪戀歌
雙溪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雙溪戀歌>以林建隆老師寫的詩為詞譜曲,全曲分為四個段落。第一詩段及第二詩段採用相同的曲調,第三詩段的音樂則運用有對比性質的新材料,第四段音樂則又回到開始與第一段的音樂相同。整首曲子瀰漫著純真及浪漫的風格,彈唱雖然簡單,但卻令人印象深刻。
田野訪談工作錄影─5
田野訪談工作錄影─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前往美國求學坐船的經過。
清明四句
清明四句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清明四句(Four Lines On
清濁
清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清濁」為小型室內樂,時間長度為九分二十二秒。題目有「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之意。作品創作素材靈魂是在一首「青海花兒」的引發和催化下,形成了主題樂句並由此發展成為全曲。它自由的本質使樂象變化,解體與重組,造成意與象,物象與意向之間即自由的時空關係和擬散自如的變幻,內涵豐富。
祈雨
祈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簪纓」,是深坑的古名。近年來,深坑國中及深坑國小的國樂團在台北縣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逐漸嶄露頭角,成績斐然。「深坑」已經成為台灣國樂發展之生力軍。兩年來,深坑國中小於暑假舉辦聯合音樂會,紮實及充滿創意熱情的演出形式及內容,每每帶給觀眾驚艷的感受,也讓團員留下深刻美好的回憶。
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簪纓」,是深坑的古名。近年來,深坑國中及深坑國小的國樂團在台北縣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逐漸嶄露頭角,成績斐然。「深坑」已經成為台灣國樂發展之生力軍。兩年來,深坑國中小於暑假舉辦聯合音樂會,紮實及充滿創意熱情的演出形式及內容,每每帶給觀眾驚艷的感受,也讓團員留下深刻美好的回憶。
共君斷約
共君斷約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曲詩內容描寫女郎與情人相約,但夜深人靜、靈雞聲啼,卻仍不見情人到來的焦慮心情。
見許水鴨
見許水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曲詩內容為描寫棄婦見鴛鴦水鴨成雙成對嬉戲,內心哀怨惆悵之情。
陽關曲
陽關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此譜管門為倍思管,十三套譜中唯一的一套倍思譜,如演唱倍思管曲目要煞譜就一定用此譜。
四不應
四不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此譜調絃法在三不和定絃上,再將琵琶二線與三絃母線、子線由「下」(A)降為「士」(G),再將三絃中線由「工」(D)調降為「ㄨ」(C),管門屬五六四ㄨ管。
三不和
三不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此譜有不同的調絃法,琵琶三線與二絃內線由「士」(G)降為「六」(F),琵琶母線和二絃外線由「工」(D)調降為「ㄨ」(C),管門仍屬四空管。
三更鼓
三更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曲詩乃《陳三五娘》本事。
思想情人(清唱)
思想情人(清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思想情人(曲詩)
思想情人(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三台令
三台令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此譜又稱「三面」,或「三面金錢經」。
層疊
層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是為絲竹室內樂所寫的一首小品,作曲者從中國「五聲調武」與特有的「琵琶和絃」為主軸,強調旋律的流動感及節奏動力的變化,運用中國絲竹樂中多變而豐富的音色加以層層疊置或交錯轉換,採「低限主義」手法作曲,嘗試去營造一種「層巒起伏,雲水蒼茫」之意,傳達出作曲者之思古情懷。
竹歌
竹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樂曲以蘇南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而成,以抒情的慢版令人回憶起故鄉的清晨,縷縷陽光透過翠綠的竹林,灑下一片金色,勤勞的農民、悠悠的唱起山歌,親切、寧靜。由弱漸強的小快板,表現了人們歡快的勤勞,並展望竹林的豐收。慢板再現,他深情的歌唱故鄉的竹林。
薩滿舞
薩滿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樂曲描寫滿族人民在溝火旁,以一種神鬼的舞姿,跳起歡快的舞步:為了幸福安康,鄉親們熱烈歡慶的場面,該取以新的手法,用36簧加鍵笙演奏。
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西班牙小提琴鬼才薩拉沙泰在全球性的旅行演奏中,經常發表新的小提琴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首推這首膾炙人口的「流浪者之歌」。「吉普賽」是一個居無定所、到處流浪的民族,他們除做一些卑微的雜工謀生外,特別喜歡音樂與舞蹈。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意“二泉映月”樂曲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易人在向人們傾訴他坎坷的一生。
龜茲舞曲
龜茲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龜茲」古代-國名,在今中國西域。作者運用唐代燕樂音階及其調式、調性變化,描繪古絲綢之路上龜茲舞曲的形象,作者借鑒了部分印度Sitar琴的演奏手法,使樂曲的地域性和時代懲都呈現出西域風格和盛唐印象。
宮娥報
宮娥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演奏者均為華聲社的資深團員。曲詩取自梨園戲《朱弁》〈公主別〉,十七世紀刊刻的《新刻增補戲隊錦曲大全滿天春二卷》已見首齣曲文。
感謝公主
感謝公主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詩取自指套《心肝跋碎》之第二節〈感謝公主〉,原曲調為〈倍工•大環著〉,屬五空管,七撩慢曲,演唱技巧難度較高,後經由廈門南管先生紀經畝改填入〈福馬郎〉調傳唱,成為南管散曲中的名曲。
看滿江
看滿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曲詞甚典雅,故事敘述江上嫠婦彈琵琶泣訴,情節頗似白居易《琵琶行》,所異者為本曲主角已情有獨鍾,因父母錯配而出尋舊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