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64個藏品
《愛情十字路》工作照
《愛情十字路》工作照
呂憲光
1957年,台中豐原的地方人士集資聘請呂訴上執導,並租用李書(又名李松峰,1904-2003)的400呎 Eyemo 攝影機拍攝《愛情十字路》。 該片在台中公園及民間豪宅取景,當時用的是木頭製軌道,導演和部份工作人員穿著正式西裝拍片,也許是對拍片工作的慎重,卻也成為當時電影界的流行。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 35mm 100 呎 Eyemo 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遇到大場面變得向中影台中廠租借 400 呎 Eyemo 攝影機,該機附有三個鏡頭,可連續拍攝四分多鐘。
《新娘與我》工作照
《新娘與我》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白景瑞(右)執導《新娘與我》的拍攝現場。 該片於5月30日在台北豪華酒店開拍。 攝影師林贊庭(左)使用Arriflex IIB攝影機搭配Canon相機55-135mm的變焦鏡頭拍攝。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心酸酸》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心酸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背面手寫註記: 心酸酸、徐守仁、陳茵。 右側攝影機為35mm 400 呎 Eyemo。 照片有護貝。陳榮樹,與父親陳忠義、三叔陳忠信均是台語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師。之後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成為當時國聯重要的攝影師之一。
何基明與何錂明
何基明與何錂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左)與弟弟何錂明於《薛平貴與王寶釧》拍片現場合影。 攝影機應是跟中影台中製片廠租借的 400呎 35mm Eyemo。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林文錦
1958年,受到日本彩色片電影《海女紅短褲》啟發,洪慶雲、賴成英、林文錦、林鴻鐘、廖繼燿以克難的方式自力進行水中攝影的實驗。
合成攝影用的日本製雙鏡頭
合成攝影用的日本製雙鏡頭
林贊庭
裝置在Arriflex IIC攝影機上的日本製雙鏡頭,是由日本映機光學株式会社的負責人辻真佐男設計的。 1960年代中期,台灣電影拍攝武俠、神怪、靈異等類型時,常使用雙鏡頭直接在拍攝現場將兩個畫面合成為一個畫面。
林贊庭(工作照)
林贊庭(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攝影師林贊庭以35mm Mitchell Mark II攝影機拍攝由白景瑞執導的《寂寞的十七歲》。 1968年第6屆金馬獎,白景瑞和林贊庭分別以《寂寞的十七歲》榮獲最佳導演及最佳彩色攝影獎。
《何時出頭天》工作照
《何時出頭天》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華興電影製片廠為新東影業代拍《何時出頭天》(1959)。 導演何錂明(左2)於拍片現場指導演員歐威(左1)、何玉華(左5)。右1為監製林紹甲。 攝影機為35mm上海製仿 Bell & Howell。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美瑤(日本《香港白薔薇》歡迎會)
張美瑤(日本《香港白薔薇》歡迎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4年底,張美瑤(左)應日本東寶公司邀請,赴日演出《香港の白い薔薇》(香港白薔薇),在東京會館舉行歡迎會。 站在右側的是蔡東華。
《電影與我》封面
《電影與我》封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張美瑤親自撰寫的《電影與我》,內容描述她與電影的點點滴滴。 1965年2月20日中華日報創刊19週年社慶。該社於當日出版並舉辦影星張美瑤新書「電影與我」發表會,由張美瑤親自出席為新書簽名,報社門口影迷們大排長龍爭睹偶像風采。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擔任大都沖印公司總經理。正在調整 SEIKI 光學縮片機的片門。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鄒族mayasvi迎神祭:修剪神樹
鄒族mayasvi迎神祭:修剪神樹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在達邦社整修神樹(赤榕/yono)時,數位與祭勇士爬上神樹(赤榕/yono)砍除枝葉,只留3個枝葉,1枝朝kuba、1枝面向汪家宗祠、1枝朝吳家。而在特富野社,將神樹修剪乾淨,也只留下3支樹枝,分別指向會所、汪氏家族,以及石家。
鄒族mayasvi 迎神祭:引kuba之火
鄒族mayasvi 迎神祭:引kuba之火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在男子會所參與祭典的族人,盛裝完畢後,頭目訓勉參與祭典之族人,隨後由頭目帶領大家把會所之火帶出集會所外場中央,接著殺豬,修剪神樹,唱迎神曲迎接「戰神」族語羅馬拼音為i´afafeoi ,以及「司命神」 族語羅馬拼音為 p´osonfihi )),之後再進入會所內。
鄒族特富野社mayasvi:家祭
鄒族特富野社mayasvi:家祭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參與祭儀的男子,由頭目帶領到各氏族祭屋,象徵神賜予的力量與祝福延伸到各氏族,隊伍依進行路線會停留至高家稍作休息,在飲下高氏族備妥之小米酒後,才返回會所。如此家祭結束後,眾人於返回會所的路途中,需向祭祀人員(祭司)各取兩支五節芒,回到會所後,讓自己的舅舅為其做驅邪的動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