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482個藏品
鈴串
鈴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長64.0cm之麻繩上吊掛大小不一有柄銅鈴27個,其上花紋係漢人之虎面紋,兩虎眼間有一王字,鈴之下緣開口,內含鈴子一粒,最大鈴周11.0cm、高4.0cm。柄之長寬1.0cm,中有一小孔以便繩穿邊,鈴之上部中央有“泰順”二字。最小鈴周為7.0cm、高2.5cm,鈴上有“大”“元”兩漢字。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麻線和黑、藏青棉線夾織而成。衣服前後各由十一條藏青色及五條白色之紋相間而成對襟無領無袖短上衣,其以菱形斜紋組織出橫條形紋、小菱形格狀紋、小三角形紋、魚骨形紋及小方形紋等紋樣,並於前襟靠內側下緣縫以兩顆白色四孔塑膠鈕釦,以及黑棉線編成的環狀紐帶。此件文物頸背稍有破損。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麻線和黑、藏青棉線夾織而成。衣服前後各由十一條藏青色及五條白色之紋相間而成對襟無領無袖短上衣,其以菱形斜紋組織出橫條形紋、小菱形格狀紋、小三角形紋、魚骨形紋及小方形紋等紋樣,並於前襟靠內側下緣縫以兩顆白色四孔塑膠鈕釦,以及黑棉線編成的環狀紐帶。
丁字帶
丁字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棉線為經,黑與藏青兩色為緯,於長布條兩端夾織以菱形斜紋組織,其紋樣有橫條形紋、小菱形格狀紋、小三角形紋及小方形紋等,形成四條寬約2.5公分、由藏青與白色交織的小菱形格狀條紋,及寬約0.6公分、由黑白兩色夾織以小三角形與方形紋狀之條紋,再於兩端外緣緄以白麻線。
珠長衣
珠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色麻線平織為底,背部及袖口以棕色麻線縫合為一對襟無領無袖長背心,再以棕色織帶於其袖圈、前襟兩緣、及下擺緄邊,並以紅色麻線平織與整齊排列之白色珠貝綴飾於其衣前面兩側、下擺及背面,全件甚為精緻華美。此種珠衣一般為頭目及勇士才可穿戴,但因其沈重不適穿著,後來轉為聘禮之用。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紅、黑兩色粗橫條紋夾織麻布,再以紅、黑二色毛線交叉縫合同色細橫條紋交織布於袖圈處,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紅、黑兩色粗橫條紋夾織麻布,再以紅、黑二色毛線交叉縫合同色細橫條紋交織布於袖圈處,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另於前襟左右角及下擺兩側各縫上一條黑、白及棗紅三色麻線織帶,使其形成菱形紋及交叉紋樣,下端綴以紅色流蘇。全件無綁帶或鈕釦。
珠長衣
珠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色麻線平織為底,背部及袖口以棕色麻線縫合為一對襟無領無袖長背心,再以棕色織帶於其袖圈、前襟兩緣、及下擺緄邊,並以紅色麻線平織與整齊排列之白色珠貝綴飾於其衣前面兩側、下擺及背面,全件甚為精緻華美。此種珠衣一般為頭目及勇士才可穿戴,但因其沈重不適穿著,後來轉為聘禮之用。
男紅袍禮服
男紅袍禮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紅、黑二色棉布為正、反兩面的對襟圓領長袖長上衣,過去,唯男子老人可穿著,在慶典祭儀時,以紅色為正面穿著,平常則以黑色為面穿之,近代則成年男子均可穿戴。並無綁帶或鈕扣,是敞開式的。技法為裁剪車縫,並無任何花紋。在領口、袖口及前襟均露出黑布邊。
男胸衣
男胸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兩塊白色麻織不縱向相縫合,技法為斜紋織法與挑織毛線與棉線。紋樣有菱形、三角形、曲折形、方形、橫條形及直條形紋等。色彩有紅、綠(毛線)及黃、白、黑(棉線)等色。僅在左上部一小方塊內施以挑織花紋,穿戴時於胸前露出此紋飾部分。原本應有綁帶於四角,以俾穿著,現已脫落。
紙鳶
紙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模型,附弓弦葉糊風等,紮二個邊長48.0cm之正方形細竹架,各橫紮六根細竹,迎風面另豎紮二竹及斜紮四竹呈「井」字形,取乾香蕉葉,粘貼成與竹架同大小正中留一長18.0cm,寬3.0cm之空間,夾於二架間,以細麻繩將二竹架繞紮,在迎風面適當之三處繫繩,與放風箏之繩連接。
禮帽
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禮帽是木片變成一圈,在表面以紅黑布二層為面(紅布在外、黑布在內),在木片上下邊緣以用絨線繞3竹條紮在上面使紅布面及木片都能貼固,然後在此竹條夾著處按上一圈(上下二邊緣)的獸牙。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已剪裁,右衽,無領,帶袖,五處有盤花紐扣為漢式。頸周,袖端裱黑底花邊,花邊圖案成單獨的蛇扣相對的蛇並縫綴許多小鋁泡。袖花邊緣貼白底紅曲折紋花邊。頸周花邊,外著菱眼形,半菱眼形花邊與小環狀鐵鏈。襟上有紅白黃綠色珠串扣呢龍串構成的齒紋,線條紋,幾何花紋,人形。下緣鑲鐵鏈及鋁製小泡。
男用皮背包
男用皮背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分袋身,袋帶,刀鞘三部均為鹿布以皮和麻線纏製成。袋身由五塊鹿皮構成二塊鹿皮分別製成內外二蓋。外蓋面圖案由許多小點構成線條,波狀等紋呈矩形排列,中間為對稱的唐草。最外層面有二蛇相對,中夾二唐草。袋帶為二皮條構成以皮條綁在袋的三個銅片鑲孔上,紋飾為線條扣竹製紋。袋右側付著一皮製刀鞘,由籐皮縫製成。
捉鼠機
捉鼠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竹與麻線製,呈弓狀,將一竹片一端紮麻繩,另端插入帶一竹節竹筒的小孔中。麻線一端接另一麻線穿過竹筒與上竹片相對的一端上的二孔,使麻線縱面呈Y形,線上繫一小竹片,小竹片再綁一短竹片。竹筒上弦處有一鐵絲環,近環處有一方洞。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已剪裁,無領,帶袖,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構成右衽,四處有紐扣為漢式。衣前後二側,中央二袖端,袖背與頸周鑲白底黑色背中央邊緣裱黑底紅,綠,黃三色幾何花邊。頸緣並綴許多小白鋁泡,衽布上花邊呈菱眼與犬齒紋。紐扣穿鼻上纏紅,白,黃,綠色線。衣二側下端開小衩。
拼板舟
拼板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件藏品完成於一九九九年四月,由夏曼•藍波安先生歷時二個多月製作完成,由十五塊板拼製成,用掉十隻木頭,材質為麵包樹等.製作完成後,並召來親友舉行慶祝儀式一天一夜。
女短上衣
女短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色衣身,領口及兩邊衣袖則各為紅色棉布,領口紅色帶狀圈飾兩邊各有細帶下垂,以作為綁繫用;兩邊袖口有多條帶狀刺繡,從袖口依序而上為黑色、白色、綠色及黃色條布上規則繡有大紫色菱形。
男衣
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成已剪裁。帶袖,無領,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構成右衽,四處有盤花狀的紐扣穿鼻。頸周,衣前後的中央,二側,袖端,袖上緣鑲白衣紅,綠,黃,三色相間的斜十字菱形;花邊上縫綴許多鋁製小泡。衽布上有黃,綠,紅三色的曲折紋。衣二側下端開小叉。
綢布刺繡上衣
綢布刺繡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青綢製成,已經剪裁,左衽無領,紐扣為漢式。以領口為中心,有圓形裝飾,該裝飾為白底黑色花紋是挑繡的大襟的一副,黑底黃,綠,紅三色刺繡而成的三角形花紋裝飾與領的相同,各處裝飾的邊緣都有小白鐵泡鑲邊。
孩童衣
孩童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童衣以十五塊黑布縫合而成,已衽剪裁對襟略偏向右無領短袖,領口呈正方形,沿邊鑲白色絨布。黑布上以紅白黃淺繡花。花紋為波浪形,以紅黃白三色相間之條紋為主,衣眼前後之下部有菱形三色相間條紋花。右袖所繡之花與其他部份所繡著不同,細小而繫雜。
祖先像
祖先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長方形木板,無其他顏色,中間刻有裸體女性浮雕,頭部除口眼部為陰刻外,餘均為浮雕,口眼部分上鑲有碎瓷片,頸部帶有項鍊垂於胸前,左右臂做彎曲上舉狀,而手與肩齊,左右腳跟相對微離開,頭上方有突出部分,上有雕刻,腳下亦有突出部分,但無雕刻。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精彩的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kemizung(亮布)。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ibuk是部落成年男性的上衣,貴族的上衣通常在胸口或腰間繡有琉璃小珠及圖樣,而一般平民男性則以素面無圖紋居多。此布料名稱為samljan。袖子有接縫處所以此件亦可稱為cinulu。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