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88個藏品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4)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現場錄音。由男性年齡階級領唱,眾人答唱,婦女還未參與歌舞。領唱樂句雖為六拍,但在反覆中會有變化,是為變形,而答唱樂句則是固定的六拍。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5)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現場錄音。此首祭歌領唱樂句旋律較長,第一段樂句領唱有十四拍,答唱五拍。第二段樂句領唱有三拍,答唱一拍。第三段樂句領唱兩拍,答唱兩拍。每一段樂句長短不一,屬於複節拍的結構句型。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3)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現場錄音。此首祭歌由兩段樂句組成,亦可說第二段樂句為第一段樂句的變形,兩段樂句的領唱與答唱皆為四拍,屬於等質性拍節的結構。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7)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年齡階級領唱眾人答唱,未有婦女參與。共有兩段樂句,第一段領唱七拍答唱六拍,第二段領唱兩拍答唱兩拍,屬不等質性旋律的音樂結構。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6)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男性年齡階級領唱眾人答唱,婦女未參與。構成的兩段樂具是,第一段領唱九拍答唱兩拍,第二段與第三段領唱答唱皆兩拍。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2)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現場錄音。此首祭歌由兩段樂句組成,第一段領唱五拍或六拍,答唱四拍。第二段領唱與答唱皆為三拍。
祭歌-母親、父親
祭歌-母親、父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卡那卡那富族最神聖的古調,歌詞使用古語,詞中蘊藏許多故事,反映了卡那卡那富族人對生命的哲學觀。全曲分成五段,每段都有其不同寓意,其唱法只把重要的象徵物點出,非常抽象,只有真正懂得卡族傳統文化者才能從其心靈中得有所悟,此曲用於祭典時的迎神禮,全曲分成五段。
薯榔
薯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是屬於排剪社baizian和雁爾社kalubunga的貝神祭miatungusu祭儀當中的第一首祭歌,全曲共分成六段。由於歌頭以i likihli開頭,因此就稱之為likihi 薯榔(聖貝祭祭前之歌)。
備好的山蘇花
備好的山蘇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在唱完第一首祭前歌likihli之後,進入聖貝祭之前,所唱的祭前歌,歌詞內容在描述祭前準備工作的內容,和整個祭典的程序。全曲分成六段,是標準的有節形式歌曲(strophic form),每一段都得反覆一次。
豐年祭大會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豐年祭舞曲
豐年祭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歡樂豐年祭
歡樂豐年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招魂歌
招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多納村傳統詞曲
哈嘿
哈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潘文桂的「哈嘿」是用平埔語唱和「搭母勒」內容相同的牽曲歌。據潘文桂言,此曲開向後才可以唱,詞意也不甚明白,他是三十多歲時在南橫高中拖木馬,向一位寶來人學的,當時正好遇到九月十五,高中沒有公廨,晚飯後大家圍成一圈牽戲,唱這首歌,唱到會下起雨來(表示祖靈有感應)。
訂婚曲
訂婚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豐年祭舞曲
豐年祭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招魂歌
招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過去魯凱族人身體不適或生活中有疑難雜症時,會就教於巫師,請巫師解決;巫師進行驅鬼儀式之前,要先招魂,這首歌就是女巫師所唱的招魂之歌,是整個驅鬼儀式的起頭。
出草凱旋歌
出草凱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個勇士出草歸來後,一面展示人頭,一面誇耀自己勇猛所唱的歌。這首歌常被用於祭典中。
加拉瓦嘿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小林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老開媽
老開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謠歌詞完全都以平埔語來唱,但歌詞內容潘文桂也完全不知道。這首歌共有13段,是不斷反覆的有節形式歌曲。不過這首歌的每段歌詞,頭尾都以「lao ke ma」來唱,這個動機和歌詞與台南西拉雅牽曲第四段的最後一句幾乎一樣,兩者之間是否有關,是值得再深入研究的。
祭品之歌
祭品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關山村大武壠族傳統詞曲
呼喚神靈之歌
呼喚神靈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牽戲之歌
牽戲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牽戲」是高雄大武壟群西拉雅族人對歌舞的泛稱。李明華記錄了22段歌詞,但在此錄音當中,他只演唱了3段歌詞。這段「牽戲」曲調分成兩個部份:第一段仍是前面「砍竹之歌」的曲調,後半段則是另一個曲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