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00個藏品
生物多樣性公約–全球行動
生物多樣性公約–全球行動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2050年願景: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台灣南北海洋生物分佈的分界線
台灣南北海洋生物分佈的分界線
邵廣昭
邵廣昭於1990-1995年這段時間對台灣各地魚類群聚結構 (魚種組成),有了詳細完整的調查資料,再利用數值分類方法分析,得知原來台灣的魚種組成有南北分成兩地理區的現象。這條線是由東北角從右上左下斜切到澎湖的南方四島,主要是由於海流所造成。
110年臺灣西部海域白海豚族群生態監測計畫
110年臺灣西部海域白海豚族群生態監測計畫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白海豚目擊紀錄地圖,包含中華白海豚 / 臺灣白海豚、寬脊鼠海豚。
The high-seas fishing fleet
The high-seas fishing fleet
Science Advances
台灣公海漁船數量及漁獲量位居全球第二。
到2048年真的海裡會無魚可吃嗎?
到2048年真的海裡會無魚可吃嗎?
Our World In Data
2006年《Science》期刊中發表對海洋健康狀況的分析報告,並提出警告,若政府、企業及海產消費者不處理海洋隱藏的種種危機,將要面對海洋食物安全及億萬人生計的重大風險。若現今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和濫獲情況持續下去,人類將在2048年無魚可吃。
有了資料庫,我們才能回答很多問題
有了資料庫,我們才能回答很多問題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Q1. 臺灣魚類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為何這麼高? A1. 多樣化的海洋棲地或生態系。水深、底質、地形、海流 (水溫、鹽度...) 的不同造成臺灣南北不同的生物相或地理區。 Q2. 臺灣海洋生物物種數平均是他國的多少倍? A2. 以陸域面積計算約為411倍;以海域面積計算約為31倍。
過去60年台灣的漁業統計數據
過去60年台灣的漁業統計數據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過去60年台灣的漁業統計數據顯示,所有漁業生產都呈現下降趨勢。例如,離岸水域在1980年達到了歷史最高的408,000公噸,自那時以來逐年下降,到2013年下降了62.5%,降至30年來的最低點,為153,000公噸。
海洋保護區之法源依據
海洋保護區之法源依據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 -- 漁業法 (權責機關 : 農業部漁業署) ·臺灣國家公園 -- 國家公園法 (權責機關 :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 發展觀光條例 都市計畫法 (權責機關 : 交通部觀光署)
臺灣海洋保護區
臺灣海洋保護區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臺灣位於「大海洋生態系」與「生態地理區」之交界處,使得海洋生態系非常多樣化。而海洋保護區的劃設即為了有效避免人為破壞及設置禁捕區,以落實海洋環境保育,創造更為健全的生態系,一起來瞭解目前臺灣有哪些海洋保護區吧!
臺灣海洋保護區 & 漁業保育現狀
臺灣海洋保護區 & 漁業保育現狀
Marine Conservation Institute
MPAtlas官網上面顯示台灣海洋保護區面積是 3,798 平方公里,占200海里經濟專屬海域 429,227 平方公里的 0.8% (分子只採用了台灣的國家公園及野動保護區兩種類型)。
2011-202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2011-202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Aichi) 主要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宗旨,發展出未來十年 (2011-2020) 的行動計劃,不僅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制訂出具體的規範,並將整體藍圖共同納入各國、各區的國家體系, 期望於 2020 年前達成近期目標-「有效保護生態系統,並採取行動遏阻破壞行為」。
唯有保護海岸自然棲地與整合管理海洋生物資源才能永續利用
唯有保護海岸自然棲地與整合管理海洋生物資源才能永續利用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要挽救海洋生物多樣性又以劃設海洋保護區最為簡單、經濟、有效。此乃因生物多樣性涵蓋基因、物種及生態系三個不同的層次;基因由生物個體或物種所承載,而物種又是生態系的基本成員,因此若要保護基因的遺傳多樣性,便要從保護物種開始;保護物種則必須加強生態系的保護,所以棲地保護仍是防止生物多樣性喪失最有效的工具。
生態系服務
生態系服務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人類的生存依賴由生物多樣性所提供的直接、間接、有形、無形的益處,包括支持、供給、調節、文化等無可取代的「生態系服務」。
全球截至2022年已發表物種數
全球截至2022年已發表物種數
Our World in Data
全球截至2022年已發表物種數有 2,160,000 種。
2018年全球最接近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國家
2018年全球最接近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國家
Wikipedia
2018年全球最接近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的國家 (深藍色) 和仍面臨著最大挑戰的國家 (最淺藍色)。
2021年受保護的海洋面積比例
2021年受保護的海洋面積比例
Our World In Data
海洋保護區 (Marine protected areas) 是根據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予以認可並致力於管理該區域,以保護所涵蓋環境的部分或全部。
溢出效應 (Spill-over effect)
溢出效應 (Spill-over effect)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在海裡劃設一定比例的面積的海洋保護區,給海洋生物一個安全的家,魚多了之後便會游出來,稱之為「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就好比將錢存在銀行裡面當本金,只要提利息就可以永續利用。日本學者曾說:「海是銀行、魚是存款,會生利息」就是同樣的道理。
藍碳循環
藍碳循環
Wikipedia
Missing link (全球碳收支平衡每年有5億噸的碳不知去向) 應該是被海岸藍碳系統所吸收。陸地上森林的碳匯功能只有紅樹林的1/4、鹽沼的1/3、海草床的1/2。而且因底土厭氧儲存有機碳更為有效,也不會發生野火反而排碳。
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2022年12月,聯合國召開第15屆生物多樣性公約CBD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締約方大會 (COP15),並訂定《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行動框架》,作為未來10年全球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目標及策略,總共有23個目標。
全球的海洋保護區 (MPA) 及其他有效以區域為基礎的保育措施 (OECM)
全球的海洋保護區 (MPA) 及其他有效以區域為基礎的保育措施 (OECM)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根據世界保護區資料庫 (WDPA) 的統計,到2024年3月,全球的海洋保護區 (MPAs) 共 18,208 個、其他有效以區域為基礎的保育措施 (OECMs) 共 196 個。兩者合計僅佔全球海洋總面積的 8.3%。
全球生物及生態顯著之海洋生態系
全球生物及生態顯著之海洋生態系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10年第十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 (CBD-COP10) 要求評選公海中需優先保護之地區,即「生物及生態顯著之海洋生態系」(Ecologically or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Marine Areas, EBSAs) 。
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銳減69 %
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銳減69 %
Our World In Data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2022年生存地球報告》發現,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族群平均下降了69%。
愛知目標達成情形評估
愛知目標達成情形評估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