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028個藏品
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世界首演的報導
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世界首演的報導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
1992年「北美洲臺灣人文化節」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世界首演節目單內頁收集的《洛杉磯時報》報導。
蕭泰然 作品世界首演的《聖地牙哥論壇報》報導
蕭泰然 作品世界首演的《聖地牙哥論壇報》報導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
1992年「北美洲臺灣人文化節」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世界首演節目單內頁收集的《聖地牙哥論壇報》報導。
蕭泰然 《D調小提琴協奏曲》樂譜
蕭泰然 《D調小提琴協奏曲》樂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D調小提琴協奏曲》樂譜封面。
蕭泰然與卓甫見合影
蕭泰然與卓甫見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1
2001年12月29日蕭泰然與卓甫見教授攝於真理大學音樂會後。右為蕭泰然。
蕭泰然與莊傳賢合影
蕭泰然與莊傳賢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泰然與莊傳賢於洛杉磯家中。
蕭泰然最喜歡的個人照
蕭泰然最喜歡的個人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泰然最喜歡的個人照。
蕭泰然全家福
蕭泰然全家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泰然全家福。
李泰祥應邀前往德國世界音樂節的報導
李泰祥應邀前往德國世界音樂節的報導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9
1979年10月13日李泰祥應邀前往德國弗洛妥世界音樂節發表《幻境三章》的報導,文中介紹這位來自臺灣的38歲青年作曲家及指揮家──李泰祥,圖片最右方塊是在同一音樂節演出的藍德。
李泰祥 《幻境三章》譜例_1
李泰祥 《幻境三章》譜例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幻境三章》譜例:「樂譜」的讀法為直立式,隨時間的進行由上而下,以視覺決定空間和時間的關係。左半邊為在臺下的「暗」,循著畫下的路徑前行;右半邊為臺上的「明」,雖沒有明確的時間標記,但得隨時與臺下的「暗」有時間上的互動。
李泰祥 《現象》譜例_2
李泰祥 《現象》譜例_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現象》譜例:傳統五線譜記法,李泰祥試圖以標明高音、節奏的記譜法為原創稿(參見前頁《現象》譜例1)「解碼」;以傳統的記譜法來解構其原創性的手稿,以為缺乏彈性及想像能力的器樂演奏者,提供一個較具象的呈現。
李泰祥 德國弗洛妥世界音樂節的紀念唱片專輯
李泰祥 德國弗洛妥世界音樂節的紀念唱片專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9年德國弗洛妥世界音樂節的紀念唱片專輯,以李泰祥的《大地之歌》手稿做為封面。
李泰祥 弗洛妥世界音樂節節目單
李泰祥 弗洛妥世界音樂節節目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弗洛妥世界音樂節節目單,除李泰祥外,香港琵琶演奏家馮德明也參加了演出。
李泰祥 《現象》譜例_1
李泰祥 《現象》譜例_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現象》譜例:李泰祥用畫筆「刷出」音樂會的濃淡、形勢、空間及音色,構成不同層次,來表現音樂的成長聚歛。
李泰祥 《棋王》節目單
李泰祥 《棋王》節目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棋王》節目單,封面為聶光炎之舞臺設計剖面圖。
李泰祥 《告別》1982~1987作品精選專輯封面
李泰祥 《告別》1982~1987作品精選專輯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告別》1982~1987作品精選專輯封面。
張福興自費出版臺灣第一本東西樂對照樂譜《女告狀》樂譜之一
張福興自費出版臺灣第一本東西樂對照樂譜《女告狀》樂譜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福興自費出版臺灣第一本東西樂對照樂譜《女告狀》樂譜之一。
張福興擔任音樂科教諭時留影
張福興擔任音樂科教諭時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約1922~1923年間,張福興擔任臺北師範學校音樂科教諭時留影。
張福興採集之日月潭原住民杵音歌謠樂譜之一
張福興採集之日月潭原住民杵音歌謠樂譜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福興採集之日月潭原住民杵音歌謠樂譜之一。
張福興佛曲採譜手稿之一:《爐香讚》
張福興佛曲採譜手稿之一:《爐香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福興佛曲採譜手稿之一:《爐香讚》。
張福興漢樂採譜手稿之一
張福興漢樂採譜手稿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福興漢樂採譜手稿之一。
張福興音樂創作:《大同學校校歌》
張福興音樂創作:《大同學校校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張福興音樂創作:《大同學校校歌》。
蕭而化與家人合影
蕭而化與家人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5年與家人合影,前為蕭而化伉儷。中右起朱恭良(女婿)、蕭亦青(二女)、蕭亦先(長女)、朱光鈺(女婿),後為長子蕭堉勝、長媳錢曼娜。
蕭而化夫婦與長外孫、長孫女合影
蕭而化夫婦與長外孫、長孫女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7年,蕭而化夫婦分別抱著長外孫與長孫女。
蕭而化與學生們暢遊野柳
蕭而化與學生們暢遊野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與學生們暢遊野柳。前排右起四人分別為蕭而化、盧炎、馬水龍、戴洪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