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51個藏品
貝戒指
貝戒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貝製圓環,正面二緣刻有線條。
胸飾
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銅製環串呈白色,分大小二環。
腰鈴(一串)
腰鈴(一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陷網
陷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棕色麻繩挑織成,網服眼呈正方形二側有網繩,網上有一白布帶吊的鐵鉤。
拓像
拓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人身像,像頂橫一蛇。
拓像
拓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人頭二,全身人像一。
拓像
拓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裸體男性人像,頭頂有橫列一蛇。
拓像
拓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人頭一,左右盤蛇各一。
警鈴
警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鞦韆繩
鞦韆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卑南、布農族歌謠
卑南、布農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卑南、布農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粟祭》、《杵粟餅》、《警亭》、《悲歌》、《除草歌》等;以及(B面)《吟詩》、《古歌》、《歡樂歌》、《凱旋歌》、《歡迎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臺東縣卑南鄉初鹿村、知本村。
魯凱族等歌謠
魯凱族等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魯凱族歌謠,另包含排灣、布農與阿美族歌謠各一。
卑南族歌謠
卑南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卑南族歌謠,內容包括《結婚典禮之歌》、《月圓之歌》、《迎祖先宗廟之歌》、《少年時祭拜之歌》、《收穫之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臺東縣卑南鄉南王村(今臺東市南王部落)、檳榔村(賓朗村)等地。
達魯瑪克部落採訪
達魯瑪克部落採訪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受訪者-部落前婦女會長蘇秀麗(Tavaray)及巴樂絲女士
Cinavu(吉拿富)
Cinavu(吉拿富)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在以前小米是不能隨便拿出來吃的,因為祭典和結婚喜慶都要使用小米,小米絕不能缺席,怕要用的時候沒有小米,所以會很珍惜重視的使用,小米對魯凱族來說是尊貴的食物,如果有重要的貴賓或是家人從遠地來訪與回家,父母親就會煮Cinavu(吉拿富)來表達他們對孩子的心意,以及用崇敬的食物招待來訪貴賓的心意通常是包成
魯凱族人製作竹筒酒杯
魯凱族人製作竹筒酒杯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族人手製竹筒酒杯來盛裝祭儀用之小米酒
五節芒
五節芒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祭祀用-除穢避邪
血桐
血桐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碧果草
碧果草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小萊豆
小萊豆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光果龍葵
光果龍葵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豇豆
豇豆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樹豆
樹豆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達魯瑪克部落小米收穫祭
達魯瑪克部落小米收穫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