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082個藏品
盤蛇女長衣
盤蛇女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已剪裁,右衽,有領,帶袖,二側開叉,五處有紐扣為橫式。紐扣穿鼻處花布製。衣二側,背邊上有曲折紋,卍字紋,菱形帶點紋,線條圖案。花邊緣裱黑衣紅,白,黃三色搆成菱眼,半菱眼的花邊。領上線曲折紋及齒紋,以黃色為主間綴紅色。領周黑布上繡十字以插卷紋。二對立蛇形,紅,綠,黃三色插間白線中分的磬紋。
繡人形女裙
繡人形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布及花布縫成,有二腰帶,花布為腰身,腰下打摺。
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
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Pakowawan(大禮冠盤帽)象徵大頭目兼祭司的氣勢威望與崇高地位,僅主持重要祭儀時穿戴。帽前鑲有貝殼串與巨型山豬獠牙,象徵海洋與陸地,盤帽周圍的大冠鷲羽毛,代表部落的年齡階級,羽飾下方加紮人髮。新選出頭目時須舉行儀式,獲得神靈同意後才可製作新帽。
後敞褲
後敞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kacing在古時代是男性於野外奔走時,為保護腳所穿戴的褲片,然而後期kacing的圖樣花紋精緻,常成為男性盛裝衣飾之一。此kacing圖紋大部分為緞帶材縫製而成,依據圖樣型態判斷,此件似與南方部落致贈或交易而來。
撒奇萊雅族女子上衣
撒奇萊雅族女子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頭帶
撒奇萊雅族頭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男子裙
撒奇萊雅族男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男子裙
撒奇萊雅族男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女用佩袋
女用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袋,雙層外折有一口袋,口袋上有一對鈴鐺,綴以亮片‧花邊。袋上並有玫瑰紅、綠、黃及紫 四色流蘇‧袋上兩邊用玫瑰紅毛線各紫一朵花。背帶上有波浪狀黑白花邊,白色花邊車成菱形,各菱形中間縫一小圓鏡。
額帶
額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開絲米龍線在一長條塑膠片上鉤編而成。中間帶狀部份長48.0cm,上間隔縫綴長方形塑膠片,塑膠片之間飾以橢圓形細珠粒、圓細珠粒及小亮片。帶狀以外部份為極長之流蘇。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男子服飾全套(含20694額袋 20695男裙 20696及97腰帶 20698佩帶)。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三幅黑布縫在一寬幅長白布條上而成,腰圍之布條寬約15.5cm,兩端有細繩供縛繫‧左邊之布幅長60.0cm、寬68.0cm,下滾細條白布,圈飾藍白花邊及繡花。另幅布長43.0cm、寬90.0cm,除與白布連接部分外,皆滾飾白布邊及圈飾藍、白花邊。繡小花。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袋,雙層外折有一口袋,口袋上有一對鈴鐺,綴以亮片、花邊。袋上並有玫瑰紅、綠、黃及紫 四色流蘇‧袋上兩邊用黃色毛線各紮一朵花‧背帶上有波浪狀黑白花邊,白色花邊車成菱形,各菱形中間縫一小圓鏡。
男巫佩袋
男巫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袋,雙層外折有一口袋,口袋上有一對黃色鈴鐺,綴以金色、銀色波浪狀細條花邊及彩色亮線花邊。袋上並有玫瑰紅、綠、黃、藍四色流蘇。鈴鐺以橙色細珠粒穿綴縛繫其上‧袋口兩邊用金黃色毛線各紮一朵花。背帶上有波浪狀金銀兩色花邊,金色花邊車成菱形。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色布製上衣,衣週滾飾細紅布邊。袖口、領圍及胸前車飾紅、白、藍三色線,下擺處則車縫三道綠、白、黃波浪狀細花邊。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此女巫服飾全套含20703女上衣、20704女裙、20705女胸巾20706女綁腿布、20707女額帶、20708女項飾、20709及20710女腰帶。
女綁腿布
女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四方黑布中間車縫一道白色布,兩端用綠色線編繩供繫綁,繩尾端作流蘇狀,黑布下方一邊車縫一寬幅白色帶,亦供繫縛。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此女巫服飾全套含20703女上衣、20704女裙、20705女胸巾20706女綁腿布、20707女額帶、20708女項飾、20709及20710女腰帶。
女項飾
女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綠、粉紅、白、黃色塑膠珠粒間綴一銀色細珠粒編成,惟最長之黃珠鍊上有一段用來掛於頸部,並不間綴銀珠粒,其餘綠、粉紅、白三條分別二端連接在黃珠鍊上‧戴時四條可層現胸前。
骨雕品
骨雕品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與骨製,縱部面呈角形,橫截面盒身呈梯形蓋呈錐體形。蓋為木製,中空,有塞部具一銅環蓋頂圈銅。盒身上雕刻曲折文,線條文,連杯狀梳形文菱眼形文,盒身中孔無底部,蓋色紅,黑相同,盒為黑白色,凹部著黑色。
木匙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匙身無紋飾,為木材原色。柄的正面共分五段,第一段無紋飾,為木材原色,第二段為細小浮彫的圖案,為木材原色,第三段無花紋,塗有紅色,並釘有兩個銅釘,第四段的圖案與第二段的相似,第五段無紋飾,塗有紅色。柄背無紋飾,塗有紅色。
山豬王陶塑
山豬王陶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山豬王係木座陶塑,描繪獵人獵得山豬歸來,驕其稚子的情景‧表現作者對於部落生活童年記憶中深刻的片段‧二‧人物一大一小造型瘦削,大人則身軀碩大,略顯誇張‧大人坐姿,以一手摟住膝側之小孩‧通體呈橙‧棕‧黑色之變化‧三‧獵獲之山豬為深棕色,四腳。
女上衣(pikawan)
女上衣(pikawan)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女子祭服包括:頭卷(20722)、女上衣(20723)、內裙(20724)、外裙(20725)、佩袋(20726)、綁腿布(20727)、頸飾(20728)、腰飾(20729)、頭簪(20730)、煙斗(20731)、項鍊(20732)、環形頭飾(20733)、小鈴鐺(20734)等。
男子頭飾
男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絨布上縫飾珠串構成之圖案,正中央為一太陽形之帽徽,帽徽周圍綴飾有人工山豬牙,中心有一貝片及琉璃珠;帽徽兩旁各有一百步蛇圖飾,綁線及垂飾為黃、紅及綠色開絲米龍線。
女子頭飾
女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絨布上縫飾珠串及貝殼構成之圖案,其上並有四個以一圓形貝片及琉璃珠、山豬牙做成之裝飾,帽頂周緣圈飾以山豬牙,在帽頂中間另以絨布圈成環斜放縫製在本體上,上亦飾以串珠及貝殼,帽沿下圍則有菱形金屬片垂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