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4679個藏品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三幅黑布縫在一寬幅長白布條上而成,腰圍之布條寬約15.5cm,兩端有細繩供縛繫‧左邊之布幅長60.0cm、寬68.0cm,下滾細條白布,圈飾藍白花邊及繡花。另幅布長43.0cm、寬90.0cm,除與白布連接部分外,皆滾飾白布邊及圈飾藍、白花邊。繡小花。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袋,雙層外折有一口袋,口袋上有一對鈴鐺,綴以亮片、花邊。袋上並有玫瑰紅、綠、黃及紫 四色流蘇‧袋上兩邊用黃色毛線各紮一朵花‧背帶上有波浪狀黑白花邊,白色花邊車成菱形,各菱形中間縫一小圓鏡。
男巫佩袋
男巫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袋,雙層外折有一口袋,口袋上有一對黃色鈴鐺,綴以金色、銀色波浪狀細條花邊及彩色亮線花邊。袋上並有玫瑰紅、綠、黃、藍四色流蘇。鈴鐺以橙色細珠粒穿綴縛繫其上‧袋口兩邊用金黃色毛線各紮一朵花。背帶上有波浪狀金銀兩色花邊,金色花邊車成菱形。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色布製上衣,衣週滾飾細紅布邊。袖口、領圍及胸前車飾紅、白、藍三色線,下擺處則車縫三道綠、白、黃波浪狀細花邊。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此女巫服飾全套含20703女上衣、20704女裙、20705女胸巾20706女綁腿布、20707女額帶、20708女項飾、20709及20710女腰帶。
女綁腿布
女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四方黑布中間車縫一道白色布,兩端用綠色線編繩供繫綁,繩尾端作流蘇狀,黑布下方一邊車縫一寬幅白色帶,亦供繫縛。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此女巫服飾全套含20703女上衣、20704女裙、20705女胸巾20706女綁腿布、20707女額帶、20708女項飾、20709及20710女腰帶。
女項飾
女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綠、粉紅、白、黃色塑膠珠粒間綴一銀色細珠粒編成,惟最長之黃珠鍊上有一段用來掛於頸部,並不間綴銀珠粒,其餘綠、粉紅、白三條分別二端連接在黃珠鍊上‧戴時四條可層現胸前。
中籐背籃
中籐背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細籐皮編成,採變化之方格編法,利用兩股籐皮與一股籐皮分合之交叉變化,在籃身上下個形成一道環狀花紋,口緣則由數股合併後分別收口成環形,背帶上縛繫之尼龍繩可穿環而過,作為籃口收放之用,籃底成圓形,尚有數根雞毛,推測原先籃中裝有雞隻。
工作用刀
工作用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質把柄,以分叉之樹枝做成,上纏繞係藤皮,單面長刀刃,刀鋒銳利,刀鞘亦為木質,間隔綁縛棕色藤皮,刀鞘上綁繫一支較小之鐮刀,刀鞘以椰樹葉鞘製成,刀刃短,亦十分鋒利,刀柄為圓木棍製成。
骨雕品
骨雕品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與骨製,縱部面呈角形,橫截面盒身呈梯形蓋呈錐體形。蓋為木製,中空,有塞部具一銅環蓋頂圈銅。盒身上雕刻曲折文,線條文,連杯狀梳形文菱眼形文,盒身中孔無底部,蓋色紅,黑相同,盒為黑白色,凹部著黑色。
木匙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匙身無紋飾,為木材原色。柄的正面共分五段,第一段無紋飾,為木材原色,第二段為細小浮彫的圖案,為木材原色,第三段無花紋,塗有紅色,並釘有兩個銅釘,第四段的圖案與第二段的相似,第五段無紋飾,塗有紅色。柄背無紋飾,塗有紅色。
山豬王陶塑
山豬王陶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山豬王係木座陶塑,描繪獵人獵得山豬歸來,驕其稚子的情景‧表現作者對於部落生活童年記憶中深刻的片段‧二‧人物一大一小造型瘦削,大人則身軀碩大,略顯誇張‧大人坐姿,以一手摟住膝側之小孩‧通體呈橙‧棕‧黑色之變化‧三‧獵獲之山豬為深棕色,四腳。
髮髻
髮髻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髻四角呈弧形,故整體呈長妥圓形,並且十分扁平,內為人汨套上汨網,正中有一別子,及一朵六瓣珠花,老年婦女喜在腦後梳一個髻,近似長方形,套上髮網,壓平,左右各插一個別子,上方插一枝梅花,中部再插一支,然後圍上一條長五尺的黑布,在髻邊纏繞兩周,留下繡著綠色花紋的兩端在耳後。
女上衣(pikawan)
女上衣(pikawan)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女子祭服包括:頭卷(20722)、女上衣(20723)、內裙(20724)、外裙(20725)、佩袋(20726)、綁腿布(20727)、頸飾(20728)、腰飾(20729)、頭簪(20730)、煙斗(20731)、項鍊(20732)、環形頭飾(20733)、小鈴鐺(20734)等。
男子頭飾
男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絨布上縫飾珠串構成之圖案,正中央為一太陽形之帽徽,帽徽周圍綴飾有人工山豬牙,中心有一貝片及琉璃珠;帽徽兩旁各有一百步蛇圖飾,綁線及垂飾為黃、紅及綠色開絲米龍線。
女子頭飾
女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絨布上縫飾珠串及貝殼構成之圖案,其上並有四個以一圓形貝片及琉璃珠、山豬牙做成之裝飾,帽頂周緣圈飾以山豬牙,在帽頂中間另以絨布圈成環斜放縫製在本體上,上亦飾以串珠及貝殼,帽沿下圍則有菱形金屬片垂飾。
禮刀
禮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製把手上正反面皆有銅釘釘製成的陶壺及百步蛇圖形,與刀刃間隔以一早期日幣;刀鞘主體同為木製,背面有以鋁片及銅釘釘飾之百步蛇及陶壺,正面則有銅片及合金打製之花飾,尾端收為一百步蛇頭形,上飾以銅片及銅釘釘製之蛇眼。
腰帶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鮮綠色長帶狀化學纖維布製作而成,布在長邊對褶,兩端各接縫一塊小長方白色十字繡布,內襯硬紙板,背面再以尼龍碎花布縫合,下端並各綴紅綠黑白不等之流蘇。繡布花紋有直條形、迴雲紋、曲折形、葉形等,色彩為黑、紅、綠、黃等。
腰帶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鮮綠色之化學纖維材質布料長邊對褶車縫成帶狀,兩端再車縫一白色長方小塊之十字繡布,繡布下縫襯硬紙塊,與背面之小碎布縫合,尾端再縫飾流蘇,繡片上紋樣有菱形、方形、曲折形、蜂巢形、直線等不同彩色圖飾。
搭褳(B套)
搭褳(B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緣為寬約75.0cm之藍色帶,內面中線處有一開口,兩邊內有硬紙板夾層,並分別在旗上貼縫幾何形圖樣,下接一塊黑色絲質布,在中線左右各有雙摺,兩邊並各有黑褐色同為7.5cm之長條形布邊,上方貼飾一個4.0cm等邊三角形碎花布,藍色帶兩邊分別綴接一15是一種口袋,這是早期婦女不可缺少的物件,因為衣無袋,
綴做衫(A套)
綴做衫(A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深褐色之中式挖襟杉,是由接袖杉發展而來,即各部收縮,衣沿孤鍍層增長,裳根尾加闊往外彎展,腰圍處有三個黃、紅、綠扣之中式紐攀,袖口內面繞一圈紫色碎花邊,可外摺、領根下方為一塊藍色三角形布,胸間背後之中線左右兩側綴作二塊約1.5cm見方之黑色綢。
節約衫(B套)
節約衫(B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袖管收縮緊包胸部和手臂,衣袖長至小臂一半,衣長至臍部,下擺大弧度住外彎至腰部,袖口內裡滾黃邊,邊破損,衣身為白底藍色條紋綿布上衣的顏色,冬春是湖攔、孔雀藍、黑色、夏天穿白底條紋或白底花布的上衣、上接綠色布,但襟邊滾與下部同樣的布邊,這種衣服也可穿在裡面最內衣。
頭飾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排灣族的琉璃珠是其服飾的一項特色,但只能被頭目與貴族所使用。此件頭飾可分成九段,整件以細繩串起。其中五段為小長方木塊和貝殼直紋相間,共同組成三或五道條紋;又,上述段和段中間以三條橫向的琉璃珠聯繫,上下兩條均為黃色,橙色琉璃珠居中;頭飾中最兩端以綠色琉璃珠點綴。
石錢
石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石錢(Stone Money)是雅浦島(Yap Islands)的重要傳統貨幣,當地語稱 rai。其直徑可達四公尺,中鑿圓孔以利搬運。雅浦石錢是島民遠航至 400公里之遙的帛琉製成,再運回雅浦,作為財富與身分地位之象徵。
祈禱箱
祈禱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十字形的四頭蛇文居正面中央,其中心部嵌有鐘錶的齒輪一枚,四個蛇頭由這個中心向四方輻射展出。蛇文兩旁各有一人像,蛇文上方也橫臥著兩個頭頂相接的人像,蛇文和人像都有三角形貝片和銅帽釘的裝飾。四蛇頭間的空間上原有小圓形貝片四個,現已脫落。兩側面是相同的線彫人像。本件塗有紅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