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33個藏品
宜蘭總蘭社頭旗
宜蘭總蘭社頭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頭旗具有領銜隊伍、向大眾宣告社團名稱的用意,故為社團的重要象徵,往往第一支訂作的繡旗就是頭旗。除出陣、排場會使用外,因旗面上有清楚的社團名號,所以子弟班演戲時亦會用頭旗、壓帆旗等旗幟,佈置於戲台背景中央。
宜蘭暨集堂彩牌旗
宜蘭暨集堂彩牌旗
台灣戲劇館
傳藝宜蘭園區內異地重建的黃舉人宅,為「開蘭第一舉人」黃纘緒(1817-1893)四夫人的宅院。黃舉人在中舉後,積極地參與地方事務與土地開發,並為宜蘭地區北管西皮派的首領,被暨集堂奉為創團的首任團長,與福路派發生激烈的爭鬥。
木魚座
木魚座
台北靈安社
此件為盛置木魚的器座,雕刻劉備居中、關羽居右、張飛居左,三人立於香案前拱手作揖,彷彿桃園三結義向蒼天立誓的模樣。香案桌裙刻上「台北靈安社」字款,似也象徵著軒社子弟彼此義結金蘭的堅定情誼。
菜頭
菜頭
新竹同樂軒
假人頭俗稱「菜頭」,為因應劇情需要充當斬落人頭的道具,雖僅是演戲,但未免和現實牽連產生不好的事情,故演員皆避免碰觸項頸的部位,以防當日演出發生意外。
木作戲臺背景
木作戲臺背景
羅東福蘭社
傳統戲臺多位於廟埕前正對神明的方位,呈現戲曲娛神、娛人的特質。包含面向觀眾的表演舞台,兩側供文武場伴奏的空間,以及在大幕或木屏後面供演員準備及放置道具的後台。 傳統戲臺的布景極為簡約,但透過「一桌二椅」等變化組合,結合演員的扮相、身段與台詞等,即能因應劇情的需要,形塑出一齣齣流暢感人的好戲。
宜蘭總蘭社蔥地仙女捧花紋三角旗
宜蘭總蘭社蔥地仙女捧花紋三角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三角旗常見獅、麒麟、龍、仙人等題材,出陣時皆成雙成對,布管居於上方穿過旗桿,尖角朝前,繡有圖案的一面朝外,反面軒社名號向內。為與其他廟會陣頭形制類似、且帶有劍帶的龍虎旗區別,北管的三角旗一般多呈等腰三角形。
貢地蓮花紋弔喪旗
貢地蓮花紋弔喪旗
北港集雅軒
此面旗幟以深藍色為底繡製蓮花,配色素穆淡雅,用於集雅軒成員逝世時,曲館會將此旗懸掛於喪家禮堂,表達對亡者的敬重和追思。敬贈人阮火權為日治時期北港仕紳,蓬萊閣為他開設之酒家。107年為雲林縣政府指定為古物。
禮簿
禮簿
新竹同樂軒
子弟團常受邀至全臺各地登台演出,與之友好的當地社團或樂友,則會捧場貼賞予以支持,或致贈金牌、繡旗和匾額等。此組禮簿記載了新竹同樂軒民國4、50年代在臺北、新港、臺南、高雄等地演出的盛況,以及和各地軒社、樂友的互動情形,當中不乏李天祿、許王等布袋戲知名藝師。
將軍爺
將軍爺
新竹同樂軒
相傳西秦王爺因演戲倒嗓,在聽到狗吠聲後,方領悟出改良的發聲方法;又一說有巨蟒趁西秦王爺睡覺時偷襲,幸賴軍犬狂吠方倖免,後世藝人為感念其德,避諱直呼「狗」而改稱「幼毛」,並擬人化為西秦王爺的陪祀,通常供奉於神桌的下方。
宜蘭總蘭社道具(雙鐧)
宜蘭總蘭社道具(雙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此件為演戲使用的兵器道具。如亂彈戲《秦瓊倒銅旗》中的秦瓊攻打銅旗陣時即使用此項兵器。俗諺:「懶懶馬也有一步踢,歹歹戲也會一齣倒銅旗。」意謂再差的戲班,至少也會演一齣倒銅旗的好戲可看,可見此戲的膾炙人口。
金龍
金龍
台北靈安社
除北管樂隊外,有些軒社還設有西樂隊、獅陣、龍陣神將等組別,以豐富壯大陣容。如靈安社極為著名的九尾金龍陣,由龍珠、金龍旗及九隻金龍組成,取「龍」和靈安社的「靈」閩南語發音相近,且龍又富吉祥寓意而創置。
羅東福蘭社新廈落成禮簿
羅東福蘭社新廈落成禮簿
宜蘭縣史館
羅東福蘭社早期沒有自己的場所,練習時都必須向外借用頗為不便,故於1966年興建曲館。落成時宜蘭、基隆、臺北、桃園甚至遠至臺中、彰化等地的軒社紛紛蒞臨慶賀,一同留下了這張彌足珍貴的紀錄,當中可見福蘭社何旺全、彰化梨春園吳鵬峰、靈安社社長施合鄭等知名北管子弟的簽名。
宜蘭總蘭社貢地獅紋菜刀旗
宜蘭總蘭社貢地獅紋菜刀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此類繡旗早年圖案以獅子為主,故稱作「獅旗」,因形似菜刀,又稱「菜刀旗」,以一對兩支為單位,正面為圖案,背面為社團名號。後來為了滿足社團間的較勁,衍生出麒麟、龍、虎等多元圖樣。出陣時既能展現社團的向心力與精湛的刺繡技藝,還能分隔北管樂隊(俗稱「插縫」),使彼此樂音不受干擾。
加官面具
加官面具
新竹振樂軒
在民間演劇活動中,「跳加官」由身著大紅朝服,頭戴笑臉面具的官人,在戲臺上舞弄,並展開書有「天官賜福」、「加官晉祿」等吉祥話的條幅,寓意升官發財的好兆頭。俗諺云:「跳加官,歹開講。」除因加官面具必須用嘴巴咬住無法開口外,也同時避免演員開口破壞角色的神聖性。
木雕花籃鼓架
木雕花籃鼓架
新竹同樂軒
「花籃鼓架」因左右兩側底座形制如同花籃而得名。其底座分別用以放置小鼓及通鼓;中間高聳的構件,其上穿有孔洞可讓扛桿橫過,以方便出陣時扛抬。有些較有財力的社團其鼓架往往雕鏤得極為精巧華美,使之除聽覺的震撼外,更為視覺上的一大享受。
喜神
喜神
北港集雅軒
喜神,又稱太子爺,其地位僅次於戲神。戲劇演出時擔任嬰兒的角色,可以抱在懷中,但回到後台就要恭敬,如果戳其雙眼或倒置,可能會讓演出不順利。此尊木刻喜神,屬軟身形式,四肢關節皆可活動,在一般曲館實屬少見 。
紅底戰甲
紅底戰甲
新竹同樂軒
靠又稱甲,是武將作戰時所穿的鎧甲,若背後插有四隻靠旗為「硬靠」,代表角色臨陣在前、全副武裝;若無靠旗則為「軟靠」,表示未在戰時或已戰敗失意。不同角色靠的顏色,都根據其性格或文本來設定,如關羽穿綠靠、趙雲穿白靠皆為定制。
花壇玉梨園錦旗
花壇玉梨園錦旗
台灣戲劇館
此類旗幟不同於傳統繡莊的繡品,以印刷製成,因風行於日治時期,又多人造材料,故有「日本旗」、「化學旗」、「西洋旗」等稱呼。其圖樣多稻穗、桂冠等西洋紋飾,用色亦與傳統大異,在在顯得洋派新潮。
鼓詩
鼓詩
私人收藏
模仿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選用不同的記音字,用以記錄小鼓、通鼓、鈔、小鑼、大鑼、板及扣仔等節奏的鑼鼓譜,稱為「鼓詩」。由於北管在各地發展師承不同,習慣用字也有所差異,如大鑼的聲音記為「匡」或「亢」,通鼓記為「隆」或「咚」等。
宜蘭總蘭社木雕春榭
宜蘭總蘭社木雕春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此件春榭為宜蘭總蘭社於1925年左右聘請有「蘭陽人物細雕泰斗」之譽的名匠陳銀生(1899-1963)製作。造型發想自傳統的(木盛)籃,兼具美觀與實用的功能,如其可盛放香、金紙和牲禮,或餅乾、水果供子弟出陣時食用,轉開下方茶水桶的水龍頭還可取水飲用。惟雕琢極為纖致富美,炫耀競秀的用意反更顯濃厚。
總綱
總綱
彰化梨春園北管樂團
記錄了劇中各角色行當唱詞、說白、唱腔乃至過場樂的劇本,稱為「總綱」;另外有種只謄錄單一角色部分的劇本,稱為「曲爿」。在子弟團競爭激烈的時代,為了能夠佔上風,在請戲先生教戲時,通常會記錄演出的內容,整理成一本本的總綱。
銀旗
銀旗
台北共樂軒
此批銀旗在共樂軒眾多旗幟中最為人們稱道,據說以龍銀鍛造製成。其旗面是以一條條細長的銀片透過繁複的經緯交錯織成,移動視角還可發現其上隱約泛出不同光澤的回紋圖案,搭配白鐵邊框的圓形鉚釘及方勝紋等文飾與亮堂的色澤,更凸顯銀旗的華貴雅緻。而旗面上貼飾的五瓣梅花,也隱隱透露當時的時空氛圍。
宜蘭總蘭社牛舌旗(陳奇)
宜蘭總蘭社牛舌旗(陳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牛舌旗,因外觀似牛舌而得名,為宜蘭慣用的說法,北部則多稱「肚綰旗」。其與一左一右排列出陣的成對三角旗、菜刀旗不同,在出陣時呈單列奇數縱隊,旗面朝前,圖案多八仙、封神榜人物等戲文。
信函
信函
新竹同樂軒
子弟社團間的邀請,為求慎重皆會以請帖來往;如遇重要的活動,甚至會發十二折的傳統大帖。實力雄厚的子弟團與其交陪的軒社往往遍布全臺,故從這些頻繁往來的信函,可以想見當時的盛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