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0個藏品
《臺灣》第4年第7號
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灣》,漢和文雜誌,1922年(大正11年)4月10日由設址於東京的臺灣雜誌社發行。編輯為林呈祿,發行人為鄭松筠,月刊,共發行19號,1924年(大正13年)5月10日後停刊。1922年4月為求「長遠經營、擴大雜誌的影響層面」,遂由《臺灣青年》改名為《臺灣》,並將其數改為第3年第1號。
《臺灣詩乘》
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灣詩乘》為由連雅堂所編纂的一部古典詩集,收錄200多位台灣詩人的1000多首詩作。本詩集為《臺灣通史》的附屬作品,編纂宗旨為「詩則史,史則詩」,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期的文學詩作呈現出臺灣各個時代的歷史風光。
〈M̄-THANG LOĀN CHIÀH PIĀN-IÒH〉(不可以亂吃成藥)
國立臺灣文學館
1966年由台灣宣道社出版的白話字期刊《Oa̍h-miā ê Bí-niû》(活命ê米糧)在「醫學常識」專欄中刊登〈M̄-THANG LOĀN CHIÀH PIĀN-IÒH〉(不可以亂吃成藥)。本文旨在提醒大眾生病時要去看醫生,獲得良好的診斷,而非恣意服用成藥,以免傷身損財。
〈GÂM-CHÈNG Ê SIÓKENG-GIĀM-TÂM〉(癌症的小經驗談)
國立臺灣文學館
1961年由台灣宣道社出版的白話字期刊《Ka-têng ê Pêng-iú Tē 41 kî》(家庭的朋友第41期)刊登有70叟分享自己認識癌症、治療癌症經驗的〈GÂM-CHÈNG Ê SIÓKENG-GIĀM-TÂM〉(癌症的小經驗談)一文。
《CHA̍P-HĀNG KOÁN-KIÀN》(十項管見)
國立臺灣文學館
蔡培火1925年以白話字所著《CHA̍P-HĀNG KOÁN-KIÀN》(十項管見)中,其提出臺灣人最需要的「十項社會教育」。目的在啟發大眾思考、推動臺灣社會現代化。
日治作家在台南縣佳里鎮吳新榮宅大合影
國立臺灣文學館
身兼醫生和文學家的吳新榮,在《震瀛自傳》第3冊記敘學醫回國、接下叔父「佳里醫院」,成為一個小鎮醫生的過程。此照為日治作家在台南縣佳里鎮吳新榮宅大合影。前排右起:巫永福、張文環、陳逸松、王井泉、黃得時。 後排右起:黃清澤、林芳年、吳新榮、王碧蕉、郭水潭、陳穿、王登山、莊培初、徐清吉。本件由黃得時捐贈。
《獨臂猴王》
國立臺灣文學館
《獨臂猴王》是李潼創作的短篇故事。內容講述主角翁喬奇的父親為山產店老闆,翁喬奇跟隨父親上山捕捉獼猴結果不慎誤入陷阱,最後反被獨臂猴王與猴群所救,旨在宣導愛護野生動物的故事。本件由祝建太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