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14個藏品
男喪巾
男喪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灰色番布上有紅條橫貫,二邊各有二道刺繡,外者寬4.7cm、內者寬2.8cm,以紅、藍、黃、綠等麻線刺繡圖案花紋。兩角各有一帶長23.5cm,以紅、黃、綠麻線編成。
頭飾巾
頭飾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頭巾為一段藏青布,三邊以紅、黃、白線鎖邊,布上以紅、黃、白三色繡線,挑織幾何形花紋。有大鋸齒形,每一鋸齒內有一朵菊花紋,其下之兩側各有一小花紋。布之下緣有23個絨線球,由紅、綠、黃三色間隔排列。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衣分兩層,表層為呢製,由黃、紅、綠三色相間拼縫而成,裡層為深藍色布製,衣為對襟,有領有袖,已經剪裁,領口為圓形,領高1.7cm,左襟連一長20.5cm、寬11.5cm之裡襟,裡襟分兩層,為深藍色布製之內曾,外層為以紅白線繡花之布。
喪帽
喪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身上所有喪服及配件統稱為kapulju,而tarar亦是頭飾之統稱,此tarar是專屬男性守喪時用喪帽。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男喪巾
男喪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喪巾之長為三幅同寬的藍麻布縫並成。喪布的上下有15.5cm寬,用色線(紅、綠、黃、黑色)挑織上去,最邊之花紋有9.0cm為菱形色線之繡法,是一種色線繡一圈,接著菱形花紋之下為鋸齒花紋,器後為直而短的條紋,隔1.0cm。
男喪巾
男喪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男喪巾為藏青麻布,並且是三塊合并而成。其中更用綠、紅、黃、黑幾種顏色的毛線挑織成花紋,除上下10.5cm寬有橫條及菱形花紋外,另有四段每條寬3.5cm的幾何圖形花紋。
男喪巾
男喪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喪布是以幅同寬之布聯起,布為藏青色,織時雜有深度二種不同的藏青,各自成寬條紋由上直下。在喪巾上下邊寬有13.0cm用紅、黑、黃及灰色線挑織有菱形幾何圖形的花紋。
長條繡花邊
長條繡花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黑布縫接而成,黑布共十條(12條半),上以淡黃、深黃、紅三色繡花,兩側為連續幾何形花紋,中央有大朵四瓣子空心花朵,四周繡紅、深黃、淡黃三道。
網袋
網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網袋為用白麻繩結成,其中另用黑色麻繩參雜使結成黑條花紋。在袋口以小籐編成十四個小圓圈穿縫在袋口,用以使繩子穿過,用時可使袋口收緊及張開。
女腳扎
女腳扎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布製成,全周縫一道線,上緣打四個摺。右側,下緣繡紅,綠,黃,白諸色絲線構成的畫面。圖案,二側有米字形的花,中間有十二個五官齊全的人頭,戴額飾與耳飾。每二人頭間均有一米形花。
披肩帶
披肩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pasavat係為男女通用披肩掛飾,披肩材質多樣,有錢幣、貝材、琉璃珠等材質不一,此為珠繡飾品在本部落通常為貴族所專屬。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男頭巾
男頭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去族人無剪髮習慣,所以tarar(頭巾)是男女皆用的隨身髮飾,只是男性的樣式簡易普通。而貴族的tarar通常繡有圖案或lepec(小琉璃珠)。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女綴珠頭巾
女綴珠頭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taral係女性頭飾,過去婦女沒有剪髮習慣,通常將長髮整理後綁繞於taral。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銀飾垂鈴
銀飾垂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銀飾垂鈴通常裝飾於女性衣物或頭飾,有長鈴(雲肩)、中鈴(頭飾)、短鈴(裙襬)之分。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喪布
喪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身上所有喪服及配件統稱為kapulju,此件為tjaljicavalj(喪布),守喪時會綁在肩上背於背後穿戴,男女皆可。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刻紋竹筒
刻紋竹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vatjukun較一般杯子為大,內部有多處細孔,很可能是濾酒器,而且雕有百步蛇及人形圖樣。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瑪瑙珠串
瑪瑙珠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siljisilji a minaudrusa原意為二串式瑪瑙珠,男女通用飾品,本部落以男性佩戴居多。族語名稱:圓型瑪瑙siljisilj、菱型瑪瑙pinalai。
Berberis pengii C. C. Yu & K. F. Chung_標本_BRCM 6049
Berberis pengii C. C. Yu & K. F. Chung_標本_BRCM 6049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武威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023
武威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023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裂葉秋海棠標本_BRCM 1206
裂葉秋海棠標本_BRCM 120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台灣秋海棠標本_BRCM 1437
台灣秋海棠標本_BRCM 1437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台灣秋海棠標本_BRCM 1025
台灣秋海棠標本_BRCM 1025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武威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436
武威山秋海棠標本_BRCM 143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裂葉秋海棠標本_BRCM 2606
裂葉秋海棠標本_BRCM 2606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HAST)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