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41個藏品
三角龍Triceratops
三角龍Triceratops
國立臺灣博物館
石鐵隕石-Symchan
石鐵隕石-Symchan
國立臺灣博物館
石隕石-月岩
石隕石-月岩
國立臺灣博物館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
國立臺灣博物館
林玉山摹本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林玉山摹本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國立臺灣博物館
1953年丘逢甲之子丘念台為紀念「臺灣民主國」59週年,邀請畫家林玉山根據「高橋雲亭黃虎旗摹本」所重新摹繪的「林玉山版黃虎旗」,完成後也典藏於臺博館。此旗年代雖較晚,卻因為形象完整,成為坊間流傳最廣的黃虎旗版本。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數位重建版-背面(日間虎)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數位重建版-背面(日間虎)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博館以數位模擬1895年「臺灣民主國」成立時,曾經飄揚在北部各地的黃虎旗「數位重建版」,從旗面的藍色彩度,到旗上的黃虎形象,皆經過有所本的比對考證,是目前最貼近原始黃虎旗誕生時的版本,這也是臺灣首件登上悠遊卡的國寶,別具意義。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數位重建版-正面(夜間虎)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數位重建版-正面(夜間虎)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博館以數位模擬1895年「臺灣民主國」成立時,曾經飄揚在北部各地的黃虎旗「數位重建版」,從旗面的藍色彩度,到旗上的黃虎形象,皆經過有所本的比對考證,是目前最貼近原始黃虎旗誕生時的版本,這也是臺灣首件登上悠遊卡的國寶,別具意義。
林玉山摹本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縮小尺寸版
林玉山摹本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縮小尺寸版
國立臺灣博物館
1953年丘逢甲之子丘念台為紀念「臺灣民主國」59週年,邀請畫家林玉山根據「高橋雲亭黃虎旗摹本」所重新摹繪的「林玉山版黃虎旗」,完成後也典藏於臺博館,此為縮小尺寸版,長84公分,寬96公分。
《鄭成功畫像》鄭維隆本
《鄭成功畫像》鄭維隆本
國立臺灣博物館
那須豐慶總計完成兩幅《鄭成功畫像》摹本,一幅被奉納至祭祀鄭成功的開山神社中(稱「開山神社本」),另一幅則贈予鄭維隆家族(稱「鄭維隆本」)。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徐澍《臺灣番社圖》:乘屋、織布
徐澍《臺灣番社圖》:乘屋、織布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徐澍《臺灣番社圖》:渡溪、射魚
徐澍《臺灣番社圖》:渡溪、射魚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祖先雕刻屋柱
祖先雕刻屋柱
國立臺灣博物館
此件為「大南式」排灣群木雕,當來自於臺東大南社至太麻里一帶的排灣群部落,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典藏至今。係反映排灣群環繞祖靈觀念、貴族階層社會秩序而運作的社會特質與價值系統的祖先雕刻立柱,數量極為稀少,文化歷史價值極高。
道光八年蛤美蘭社招墾永耕合約字
道光八年蛤美蘭社招墾永耕合約字
國立臺灣博物館
本件為日治時期臺中州民眾教育館典藏品,民國34年後並移由省立臺中圖書館管理,民國53年再由省立臺中圖書館移交臺灣省立博物館,典藏至今。係為清代埔里地區早期拓墾的重要文獻,並與「郭百年事件」、中部平埔族群大規模遷徙相關,頗具歷史價值。亦為清代埔里地區原住民早期對外關係的代表文獻,具不可替代性。
劉永福激勵抗日諭告文
劉永福激勵抗日諭告文
國立臺灣博物館
劉永福1894年奉令協防台灣,1895年馬關條約議定割台後,台北城秩序混亂,台民人心惶惶。台灣仕紳丘逢甲等人,率民推舉唐景崧擔任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5月15日唐景崧發佈諭告自主保台,並和南部劉永福聯合,23日發表「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宣示建立台灣民主國。
抗日軍之軍令督陣旗
抗日軍之軍令督陣旗
國立臺灣博物館
本旗為劉永福命人所製,乙末抗日之戰,中路將士多畏怯不前,永福為激勵士氣,特遣幕僚持旗督戰,其功用有如令箭。本旗為吳彭年所持用,八卦山之役彭年成仁,日軍近藤貞幹(1896年為台南縣嘉義支廳的屬員)在彰化街拾獲之物。
明治7年(1874)日軍進攻牡丹社時所發「蕃社歸順保護旗第53號」
明治7年(1874)日軍進攻牡丹社時所發「蕃社歸順保護旗第53號」
國立臺灣博物館
明治7年(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日軍指揮官西鄉從道進軍牡丹及高士佛社,征伐途中各社皆獻物投誠,西鄉從道對投誠各社皆頒發一紙歸順票及一面保護旗,以示保護。據記載,旗證編號共53號,本標本即編號53號之歸順旗,其歸順票貼於旗之左下角。
平埔族風俗圖
平埔族風俗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
本幅絹本設色工筆長卷風俗畫,畫工富麗精細,其內容主要結合「潘敦仔行樂圖」及徐澍「臺灣番社圖」,再行摹繪而成。
康熙台灣輿圖(摹本)
康熙台灣輿圖(摹本)
國立臺灣博物館
整體摹繪康熙臺灣輿圖原件細節,雖年代較晚,但保存狀況較佳並保留較多之畫面內容,有助內容之解讀,並兼具版本比較之意義。2.反映17世紀末臺灣生活民情與山川形勢,具歷史及文化價值。
明治二十八年(1895)台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
明治二十八年(1895)台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
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於日本殖民統治臺灣初期首次以科學方法呈現清末臺北的地形、地貌以及行政區劃的日製地圖,日治時期入藏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光緒10 年(1884)台灣道台劉璈出示『法人棄好背盟無端挑衅』曉諭
光緒10 年(1884)台灣道台劉璈出示『法人棄好背盟無端挑衅』曉諭
國立臺灣博物館
1981年向王國璠先生購買而得。清法戰爭是十九世紀清法兩國間的重要戰役,1884至1885年更是「清法戰爭」的高潮,當清法兩國的戰鼓因緣際會地掠過臺灣海峽,臺灣因此躍上戰事舞臺。1884年4月起,法國軍艦屢次進逼基隆,6月清法外交談判破裂,戰事一觸即發,清廷緊急派遣前直隸提督劉銘傳渡臺總轄臺灣防務。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剖檳榔小刀
剖檳榔小刀
國立臺灣博物館
剖檳榔小刀,可剖開檳榔以便嚼食。
最後斑鬣狗頭骨化石
最後斑鬣狗頭骨化石
國立臺灣博物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