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136個藏品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由兩名排灣族人演唱,一男一女,唱到一個段落男性族人介紹下一首由女性族人演唱的曲目。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祭典歌謠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祭典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的歌謠,由婦女一人獨唱,是屬於祭典類的歌謠。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哀歌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的歌謠,由婦女一人獨唱,是一首排灣族的哀歌。
跳戲(低音)
跳戲(低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陳清文跳戲低音部分的演唱,不但在曲調上顯得格外自由,連歌詞的排列與組合亦興之所至,前後之間皆可倒置。
撿柴歌
撿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歌可以說是陳清文的傑作,加蚋埔的族人原不會唱這首歌,之後都是從陳清文處學會的。依陳清文的說法,11月15日祭典當天,一大早男女族人都要到山上撿柴,中午回到公廨來生火,有的人去捉山珍來烤肉,甚至做蕃薯窯,以準備晚上的夜祭。這首「撿柴歌」,就是族人上山撿柴時所唱的歌謠。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去口社溪祈雨之時,族人座上牛車,沿途就唱這首「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曲調的前半段與跳戲低音的前半段相似,後半段已是另一新的樂章。
趕牛歌
趕牛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趕牛歌」,是平時族人生活中的歌謠,在跳戲時是不能唱的。歌詞的含義已無法理解,族人都說這是陳清文的「自度曲」。
慕情之歌
慕情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一首情歌類的歌謠,男女之間的互相愛慕之情,透過這種歌謠,運用相當含蓄的而傳神的歌詞,直接表達了心中潛藏的情愫。
追求女友之歌
追求女友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男女之間互相追求而唱的對歌,這首歌的起源地是屬於RAVAL群的大社(PALIDAAN),後來才傳到三地排灣族群的。
郭子究在住家前面的空地花園吹豎笛
郭子究在住家前面的空地花園吹豎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約1952年,郭子究在住家前面的空地花園吹豎笛。
郭子究與母親在屏東老家的改建基地上
郭子究與母親在屏東老家的改建基地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郭子究與母親在屏東老家的改建基地上。
郭子究在住家後院花園吹口琴
郭子究在住家後院花園吹口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郭子究在住家後院花園吹口琴。
接尾歌(1)
接尾歌(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南排灣的遊戲歌,小朋友邊玩邊唱的歌曲,這類型的歌謠在別的族群當中並不陌生,本曲歌詞編排之巧妙,小朋友唱這首歌常能在過程中練到語言相關的語音,所以也有耆老認為本曲可以作為指導小孩子說話的練習。
搖籃曲(3)
搖籃曲(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為流傳於獅子鄉的搖籃曲,歌唱方式是哼唱的曲調和口白交互唱出,述說的部分可以加長,並沒有限制,歌唱過程如同說故事般,非常吸引小孩。
搖籃曲(2)
搖籃曲(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為流傳於嘉蘭村一帶的搖籃曲,與中北排固定音型反覆所組成的搖籃曲不一樣,別有一番風味。歌詞當中穿插一個外來語,是受到了現代詞彙的影響使然。
你從哪裡來
你從哪裡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採自獅子鄉,歌詞是以問答的方式表達,其中包含較偏戲謔的詞句,這樣的歌詞只有在童謠才會出現,顯示童謠表達並不受大人歌唱約束,取材較自由。
接尾歌(2)
接尾歌(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風行於東排灣的遊戲歌曲,歌詞編排及唱法與上一首頗為相似,格式上是用上一句歌詞的尾巴當作下一句歌詞的開頭,是一種「頂真」的語言格律。
搖籃曲(1)
搖籃曲(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牡丹鄉一帶典型的搖籃曲,與中北排的搖籃曲不太一樣,是邊唱邊說的方式表達,可以無限延長,視演唱者表達多少的歌詞而定
誰在那兒砍柴
誰在那兒砍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流傳範圍相當廣(中、南排),是極受大人小孩喜愛的童謠,歌詞內容只是大人小孩間的問答,但整曲唱起來相當具有趣味性。
歡樂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藉獅子鄉大人常唱的歌謠曲調,套上開場歌詞所組成的歌曲。
你是誰
你是誰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為問答式的童謠,流傳在泰武鄉平和村一帶。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舞練習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舞練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門鄉排灣族人的歌舞練習,除了傳統的歌舞之外,因應表演的需求,這種運用「梅花」等這類流行音樂為素材來重新編創的歌舞,也呈現了排灣族人對現代生活的一種適應與詮釋。由於播音設備不佳,所以播出來的音樂聲音很小,但是可以看到排灣族運用舞蹈動作的多樣性。
踏荷好
踏荷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當整個夜晚祭儀結束,跳戲告一段落之後,族人就演唱這首Tahoho(踏荷好),來當作儀式的尾聲。因這首歌的平埔語稱為Tahoho,族人戲稱「跳戲」要結束了,一定要 “踏荷好”,假如 “踏唔好”(跳不好)的話,老祖是會不高興的。
尪姨調
尪姨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當跳戲途中,擔任乩花的尪姨會如神靈附身一般起乩,族人稱為「so a mu」。A mu是「尪姨」之意,當尪姨起乩時,她會不由自主的搓自己的雙腿,並念念有詞,這首「尪姨調」,就是王清香從她長輩處,學會了尪姨起乩的曲調,因此族人稱之為「so a mu」。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