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136個藏品
大木匙
大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上部二側突出二小塊,本梳兩面都刻有菱形紋.。原藏品散失,以木梳連匙藏品填補,仍沿用原號碼。(據記錄紙)
祖先像
祖先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長方形立柱,惟彫刻面呈弧形。整個圖面為一穿衣服的人形浮彫,從其衣飾知為男性。頭部有一菊花狀浮彫裝飾品,除額部裝飾及五官塗有紅色外,其餘各部為木板原色,衣上釦子為陰刻。
披肩帶
披肩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pasavat係為男女通用披肩掛飾,披肩材質多樣,有錢幣、貝材、琉璃珠等材質不一,此為珠繡飾品在本部落通常為貴族所專屬。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男頭巾
男頭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去族人無剪髮習慣,所以tarar(頭巾)是男女皆用的隨身髮飾,只是男性的樣式簡易普通。而貴族的tarar通常繡有圖案或lepec(小琉璃珠)。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女綴珠頭巾
女綴珠頭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taral係女性頭飾,過去婦女沒有剪髮習慣,通常將長髮整理後綁繞於taral。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銀飾垂鈴
銀飾垂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銀飾垂鈴通常裝飾於女性衣物或頭飾,有長鈴(雲肩)、中鈴(頭飾)、短鈴(裙襬)之分。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喪布
喪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身上所有喪服及配件統稱為kapulju,此件為tjaljicavalj(喪布),守喪時會綁在肩上背於背後穿戴,男女皆可。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刻紋竹筒
刻紋竹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vatjukun較一般杯子為大,內部有多處細孔,很可能是濾酒器,而且雕有百步蛇及人形圖樣。 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瑪瑙珠串
瑪瑙珠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siljisilji a minaudrusa原意為二串式瑪瑙珠,男女通用飾品,本部落以男性佩戴居多。族語名稱:圓型瑪瑙siljisilj、菱型瑪瑙pinalai。
石板屋模型
石板屋模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魯凱人邱金士作,往昔,好茶部落與敵對部落之間常有戰爭,一次,強敵把好茶人趕入深山,佔領好茶的部落,好茶人在Baslag的領導下趕走敵人(到南方的筏灣),而回到自己的土地,因而好茶人有了這名叫dalabalan的房子,紀念Baslag,把他當神來拜。
竹編籃
竹編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盤面為柳條法構成的環形狀,盤上緣與盤底下緣為剩篾倒插法條緣。縱剖面呈斜方格,並有絞織編成的七個圈子。
皮雨衣
皮雨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大張鹿皮製,一面黑,一面呈內皮原色,有皮質頸帶,衣中線上有二個補釘。
女貴族頭飾
女貴族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附近排灣族貴族女性頭飾,於婚禮或祭典盛裝時使用。
女頭冠
女頭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屏東縣泰武鄉地區排灣貴族女性頭飾,於婚禮或祭典盛裝時使用。
平埔夜祭旗
平埔夜祭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其正中畫有一壺,上書公廨夜祭四字,壺口有黃色圓形為襯底,旗上方寫加蚋埔,下括註泰山,壺下方為二支帶葉樹枝,四周帶框。
雙管鼻笛
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鼻笛上全部都有雕刻,有葉狀紋、斜紋、人物、百步蛇等,一管一端有裂縫,雙管以開絲米龍線綁擊‧其中一管之一端鑿有三孔。
雙管鼻笛
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鼻笛兩端及中間皆有斜紋及菱形雕刻。一端各有一孔,另一端一管有三孔,一管無。兩端各以線繫綁在一起。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青藍色底布長摺裙,左上方有拉鏈及鐵勾,裙下擺貼繡寬11.0cm之長條十字繡布。 10887與10888及10889為一套
綁腿布
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青藍色底方形布,下端貼繡一寬約11.5cm之長條十字繡布。 10887與10888及10889為一套
傳統雨衣
傳統雨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lisava草曬乾後穿繩編結而成,裡層可見結目,外層則結垂下長約18.0cm之草層層被覆。為排灣族傳統雨衣。
石雕板(排灣族的貴族)
石雕板(排灣族的貴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排灣人撒古流做。
葫蘆(破)
葫蘆(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葫蘆連蒂,自頂端以下6.2cm處有一洞,洞長3.4cm,寬2.6cm,頸長12cm,自頸以下,逐漸粗大。
木盤
木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盤為全黑色,盤沿已有損壞,底部有裂縫。
木匙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匙為木材原色,上塗有腊質,全匙無紋飾,匙底有一裂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