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1610個藏品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黑色麻布夾織紅、藍二色棉線成粗橫條紋,再以同色毛線交織縫合成細橫條紋布於袖圈處,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另於前襟左右角及下擺兩側各縫上一條黑、白及棗紅三色麻線織帶,下端綴以紅色流蘇。全件無綁帶或鈕釦。文物上之下擺織帶有兩處斷裂。
禮用短衣(有袖)
禮用短衣(有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衣部分為紅、黑兩色毛線夾織黑色麻布成粗橫條紋,再以同色棉線交叉縫合細橫條紋交織布於袖圈處,袖子內側縫有紅、黃、藍三色織帶,使成為一對襟無領長袖短背心。
竹占用竹籤
竹占用竹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阿美族人透過竹占(pa'adaw)與神靈溝通,了解病痛或是困難的癥結,竹占師透過觀察竹籤斷裂的情形,解讀占卜的結果是吉籤或是代表"有疾病的,不好的,被陷害的"籤,替來問卜求助的族人指點方向.
泥壺圍鼓
泥壺圍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壺圍鼓之使用由一組多個組成,目前收集到泥壺兩只,尚未繃皮。以及薦購3只大中小三種尺寸,各呈現不同音階。~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傀儡戲偶-王子
傀儡戲偶-王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藥師、王子、公主及大象等皆為常見的傀儡戲角色,係17、18世紀宮廷劇場中的基本二十八個角色之四。此類戲劇由塞恩樂團所伴奏,劇情則由緬甸當地的宮廷王朝、英雄傳說及歷史故事,結合民間信仰所改編而成。現今此類戲偶多成為文化商品,常見於傳統飾品與觀光商店中。~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傀儡戲偶-大象
傀儡戲偶-大象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藥師、王子、公主及大象等皆為常見的傀儡戲角色,係17、18世紀宮廷劇場中的基本二十八個角色之四。此類戲劇由塞恩樂團所伴奏,劇情則由緬甸當地的宮廷王朝、英雄傳說及歷史故事,結合民間信仰所改編而成。現今此類戲偶多成為文化商品,常見於傳統飾品與觀光商店中。~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傀儡戲偶-公主
傀儡戲偶-公主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藥師、王子、公主及大象等皆為常見的傀儡戲角色,係17、18世紀宮廷劇場中的基本二十八個角色之四。此類戲劇由塞恩樂團所伴奏,劇情則由緬甸當地的宮廷王朝、英雄傳說及歷史故事,結合民間信仰所改編而成。現今此類戲偶多成為文化商品,常見於傳統飾品與觀光商店中。~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五不像豎琴
五不像豎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傳統緬甸樂器所衍生的文創商品,使用用途為裝飾品。過去十多年來,緬甸政府為了確立緬甸於國際間的文化定位,開始開放觀光旅遊,並向全球展示緬甸文化遺產。觀光產業帶來的商機,亦結合藝術文化創作與商業想像,將帶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緬甸樂器例如豎琴與鱷魚琴,再製成具亮點的觀光商品。~~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傀儡戲偶-藥師
傀儡戲偶-藥師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藥師、王子、公主及大象等皆為常見的傀儡戲角色,係17、18世紀宮廷劇場中的基本二十八個角色之四。此類戲劇由塞恩樂團所伴奏,劇情則由緬甸當地的宮廷王朝、英雄傳說及歷史故事,結合民間信仰所改編而成。現今此類戲偶多成為文化商品,常見於傳統飾品與觀光商店中。~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魚筌
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魚筌製作者盧福桂(kuljelje)先生,家名bintan,生於北排灣的三地門部落,婚後隨妻居住於高士村,善於製作排灣族的傳統器具,就其記憶所及,北排灣沒有如此形制的魚筌。
魚筌
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魚筌製作者盧福桂(kuljelje)先生,家名bintan,生於北排灣的三地門部落,婚後隨妻居住於高士村,善於製作排灣族的傳統器具,就其記憶所及,北排灣沒有如此形制的魚筌。
鱷魚豎琴
鱷魚豎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傳統緬甸樂器所衍生的文創商品,使用用途為裝飾品。過去十多年來,緬甸政府為了確立緬甸於國際間的文化定位,開始開放觀光旅遊,並向全球展示緬甸文化遺產。觀光產業帶來的商機,亦結合藝術文化創作與商業想像,將帶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緬甸樂器例如豎琴與鱷魚琴,再製成具亮點的觀光商品。~以上說明由呂心純女士提供。
珠長衣
珠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全件以白色麻線平織為底,背部及袖口以棕色麻線縫合為一對襟無領無袖長背心,再以棕色織帶於其袖圈、前襟兩緣、及下擺緄邊,並以紅色麻線平織與整齊排列之白色珠貝綴飾於其衣前面兩側、下擺及背面,且還於其袖口兩側各穿縫多串白色珠貝與銅鈴作為流蘇,全件甚為精緻華美。
撒奇萊雅族女子上衣
撒奇萊雅族女子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獸皮包
獸皮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Ljavac是獵人以baliuljan(獵物毛皮)製成的包包,此件作品材料為山羊毛皮。一般以男性擁有者居多。
女用跳舞額飾
女用跳舞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分二層,裡為紅布,外為黑布,黑布上有三組獸牙裝飾,每組六對小獸牙朝前對立,根部由黑布縫遮住,黑布上繡黑、紅、綠、白諸色尼龍帶串的幾何花黑邊。近牙邊緣纏紅、黃、綠諸色毛線為絮。三組中除中間幾何花心脫落外,另兩組均有一白色鈕釦為花心。三組花的二側均有類似的顏色幾何文。額飾上下緣有細銅鏈平行橫綴。
男子前遮
男子前遮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次在所羅門的聖克魯斯島所採集的。使用過,狀況尚佳。 在所羅門的聖克魯斯島所採集的樹皮布為男子前遮,全長約240公分,兩端印染著圖飾,男子舞蹈時穿用,與腳飾(TP00354)及臂環(TP00353)相搭配。 藤編臂環有兩圈,利於附夾著植物裝飾,為求完整性,除了樹皮布前遮外,併同腳飾與藤編臂環採集。
男子腳飾
男子腳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次在所羅門的聖克魯斯島所採集的。使用過,狀況尚佳。 男子舞蹈時穿用,與男子前遮(TP00356)及臂環(TP00353)搭配。 藤編臂環有兩圈,利於附夾著植物裝飾,為求完整性,除了樹皮布前遮外,併同腳飾與藤編臂環採集。
男子臂環
男子臂環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次在所羅門的聖克魯斯島所採集的。使用過,狀況尚佳。 男子舞蹈時穿用,與男子前遮(TP00356)及腳飾(TP00354)搭配。 藤編臂環有兩圈,利於附夾著植物裝飾,為求完整性,除了樹皮布前遮外,併同腳飾與藤編臂環採集。
巫師道具箱
巫師道具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正中浮刻一人頭,身耳。額上排列五個橄攬形鐵釘(已脫落四個)。二眼也(用橄攬形鐵釘成)。同樣一蛇盤繞人頭二側即頭頂,蛇頭向左,蛇眼及嘴也用鐵釘釘上。正面底部一伸直的蛇,二蛇蛇身刻有花紋,箱正面的左右二上角,各有一鹿。左邊是橫跪著,右邊是橫立著。另用金屬釘成六個圓形,分佈在箱的正面。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衣為黑呢製成,已經剪裁,對襟,長袖,紐扣為五排,每排二只,每排間有用小珠串成的人頭裝飾二,紐扣為漢式,以小珠串成,左右衣裾有小珠串成的樹狀裝飾,珠分有綠、黃、紅、白四種。
青布男上衣
青布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衣為藍布製成,無領,對襟,長袖,有十排鈕扣,二排成一組,二組間隔處用線穿黃、金黃、綠小珠,縫成三朵花,每排鈕扣上也用小珠(金黃及紅)綴上,下擺用紅、黑、黃、白、金黃、綠幾種顏色的小珠綴成十個人形裝飾。
耳環
耳環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耳環一對,兩隻形式相似,在繩下串黃、綠、土黃及雜色之珠子,珠串以下分成三條,中間為黃色,二旁為土黃色,三珠串繫在一橫鐵線上。鐵線上也串有珠子,鐵線上掛下銀鍊,共十條(由小銀圈相接而成),銀鍊之未端掛有小鈴成銀片,在一隻耳環上。多掛一日本之銀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