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360個藏品
八卦香包(小)
八卦香包(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了端午節就進入了炎熱的夏季,為了防止夏季蚊蟲毒害肆虐,端午節時有各種習俗驅毒避邪,香包即為其中一種。傳統以五色線繫著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或是配合一些厭勝避邪、保命吉祥的圖形,做成不同形狀的香包,後來演變出不同的形狀,傳統避邪的意義降低,而增加了裝飾的意味。
八卦香包(大)
八卦香包(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了端午節就進入了炎熱的夏季,為了防止夏季蚊蟲毒害肆虐,端午節時有各種習俗驅毒避邪,香包即為其中一種。傳統以五色線繫著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或是配合一些厭勝避邪、保命吉祥的圖形,做成不同形狀的香包,後來演變出不同的形狀,傳統避邪的意義降低,而增加了裝飾的意味。
木雕媽祖神像
木雕媽祖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媽祖原姓林名默娘,成神後敕封「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的聖號。是台灣沿海地區供奉的海神,也是台灣信徒最多信仰的神明之一。媽祖二十二歲降服西北方兩惡神:千里眼、順風耳,收為左右二將,協助媽祖拯救海上受難民眾。因此,在每一座媽祖廟中均可見千里眼及順風耳兩位將軍。
石薦盒
石薦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薦盒或稱饌盒,是放置供品的器具,一般置於供桌中央、香爐之前,其上方為一平台,用以放置酒杯(通常為三只)作為獻爵(獻酒)之用。材質多為木質或錫製,其形式多樣,上面的雕刻裝飾則以吉祥圖案為主。
虎爺(陶燒)
虎爺(陶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虎爺傳說的來由多為殘暴兇猛的老虎,作惡害人,造成人們的困擾,遂請土地公或城隍爺收伏之,其他神明也有收伏老虎的傳說在,而道教中老虎亦常為神明的座騎,故虎爺並不限於特定廟宇才會出現,台灣的廟宇供奉虎爺主要是請虎神保護主神,維護廟宇的安寧,並驅逐癘疫、鎮邪除煞。
八卦牌
八卦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八卦牌為厭勝物之一種。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此件文物中間刻有「太極」字樣,周圍則為先天八卦,但八卦的排列卻左右顛倒。
木雕虎爺神像
木雕虎爺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虎爺傳說的來由多為殘暴兇猛的老虎,作惡害人,造成人們的困擾,遂請土地公或城隍爺收伏之,其他神明也有收伏老虎的傳說在,而道教中老虎亦常為神明的座騎,故虎爺並不限於特定廟宇才會出現,台灣的廟宇供奉虎爺主要是請虎神保護主神,維護廟宇的安寧,並驅逐癘疫、鎮邪除煞。
神禡:水仙宮水仙尊王
神禡:水仙宮水仙尊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十月初十日是所謂的水仙尊王生。所謂水仙尊王,是指大禹、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集體的尊稱。夏禹治水,功垂萬世;春秋伍員浮之江;戰國屈原沉汨羅;初唐王勃溺南海;中唐李白投采石。臺民以此諸先賢先烈,都有水緣關係,特奉之為水神。每當航海遭遇風險時,即祈禱水仙尊王,以求保護。
十二婆姐(紙錢)
十二婆姐(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許丙丁的《小封神》 裡有十二婆姐的名氏,她們分別管註生、注胎、監生、抱送、守胎、轉生、護產、注男女、 送子、安胎、養生、抱子。註生娘娘旁邊都配祀婆姐,又稱保姆、延女, 有些稱為「鳥母」。其數目各有不同,小廟僅供奉兩尊,六尊,大廟則供奉十二尊、三十六尊,所以俗稱十二婆姐、三十六婆姐。
十二婆姐(紙錢)
十二婆姐(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許丙丁的《小封神》 裡有十二婆姐的名氏,她們分別管註生、注胎、監生、抱送、守胎、轉生、護產、注男女、 送子、安胎、養生、抱子。註生娘娘旁邊都配祀婆姐,又稱保姆、延女, 有些稱為「鳥母」。其數目各有不同,小廟僅供奉兩尊,六尊,大廟則供奉十二尊、三十六尊,所以俗稱十二婆姐、三十六婆姐。
山神土地(紙錢)
山神土地(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山神和土地是掌管大地的神,山神以山為主,土地是區域土地的掌管神,在陰界領域中,山神因掌管埋葬死人的山頭,土地公則是墳墓的守護者,因此在許多墓園中同被祭祀,民間相信亡者靈魂不安會影響後世子孫發展,因而在解運時燒山神土地錢去賄賂山神和土地公。山神土地屬於自然神,兩者為大地之神。
布底手繪觀音媽軸
布底手繪觀音媽軸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觀音媽聯(或稱觀音媽彩、神明彩仔)是供奉在廳堂的大型神禡。觀音媽聯通常分為二到三層,觀音居最上層,由善財、龍女旁侍;中段為媽祖,由香火女、執扇侍女或千里眼及順風耳旁侍,有些觀音媽聯還加上關公,由關平、周倉旁侍;下層則為司命灶君與福德正神的坐像。
紙錢印版:經衣
紙錢印版:經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經衣又名「巾衣」或「更衣」,是用來祭祀無子孫祭拜之孤魂野鬼之紙錢,多於中元普渡時使用。經衣以長方形黃紙製成,紙上印有衣服、褲子、髮梳、鏡子、剪刀、鞋子等,代表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讓前來中元普渡的「好兄弟」除了祭品外還有各種用品可以使用。
厭勝八卦牌
厭勝八卦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此件文物中間寫有「太極」字樣,周圍則畫有金色之先天八卦及河圖中前四個數字。
厭勝八卦牌
厭勝八卦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此件文物中間寫有「太極」字樣,周圍則繪有紅綠相間之先天八卦。八卦牌使用時高掛於民宅的門楣上,避開外界對住宅之煞氣。
布印八仙彩
布印八仙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八仙彩是民間新居落成、婚姻喜宴常用的賀彩,大多懸掛在家門口的門樑上。亦常見於廟宇。由於「彩」和「財」音相似,因此掛八仙彩有求取財利。民間喜慶喜掛八仙彩額,乃認為可藉仙人之道力,以除煞求吉。八仙彩上的八仙,是「八仙過海」中的八仙。
八仙彩印圖
八仙彩印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八仙彩是民間新居落成、婚姻喜宴常用的賀彩,大多懸掛在家門口的門樑上。亦常見於廟宇。由於「彩」和「財」音相似,因此掛八仙彩有求取財利。民間喜慶喜掛八仙彩額,乃認為可藉仙人之道力,以除煞求吉。八仙彩上的八仙,是「八仙過海」中的八仙。
木雕八卦牌
木雕八卦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八卦牌為厭勝物之一種。厭勝最初是指一種巫術行為,但後來厭勝一詞被用於民間信仰中,成為克制禁忌事物或壓制心中對無法抵抗之自然力所產生的恐懼的方式,即是民間所謂之「驅邪避煞」,厭勝物便是用於驅邪避煞之物品。
合婚日子單
合婚日子單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舊時婚禮舉行的日子是由男女雙方的八字﹝生年月日時﹞所決定,男方取得女方八字後需請擇日師擇定完婚之良辰吉日以及婚禮中各項儀式的日期時辰,擇定後將男女雙方八字連同吉時書寫在紅紙上,送到女方家,以徵求女方的同意,此程序稱為「送日頭」或「送日子」,即六禮中的「請期」,而紅紙則稱為日課或日子單。
木雕虎爺神像
木雕虎爺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虎爺傳說的來由多為殘暴兇猛的老虎,作惡害人,造成人們的困擾,遂請土地公或城隍爺收伏之,其他神明也有收伏老虎的傳說在,而道教中老虎亦常為神明的座騎,故虎爺並不限於特定廟宇才會出現,台灣的廟宇供奉虎爺主要是請虎神保護主神,維護廟宇的安寧,並驅逐癘疫、鎮邪除煞。
虎爺神像
虎爺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虎爺傳說的來由多為殘暴兇猛的老虎,作惡害人,造成人們的困擾,遂請土地公或城隍爺收伏之,其他神明也有收伏老虎的傳說在,而道教中老虎亦常為神明的座騎,故虎爺並不限於特定廟宇才會出現,台灣的廟宇供奉虎爺主要是請虎神保護主神,維護廟宇的安寧,並驅逐癘疫、鎮邪除煞。
八爺神像頭
八爺神像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七爺名謝必安,身材高大;八爺名范無救,身材矮小。相傳兩人相約樹下,卻遇上洪水氾濫。八爺先到,因守信而淹死,七爺到後,見此景亦上吊自殺。二人因守信守義的精神在死後被封入神界,專司緝拿惡鬼。平常豎立在城隍廟的左右兩邊,除巡視陽間外,也負責獎勵善人,給予福祿壽喜。或稱為范、謝將軍。
七爺神像頭
七爺神像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七爺名謝必安,身材高大;八爺名范無救,身材矮小。相傳兩人相約樹下,卻遇上洪水氾濫。八爺先到,因守信而淹死,七爺到後,見此景亦上吊自殺。二人因守信守義的精神在死後被封入神界,專司緝拿惡鬼。平常豎立在城隍廟的左右兩邊,除巡視陽間外,也負責獎勵善人,給予福祿壽喜。或稱為范、謝將軍。
施公祠木雕板
施公祠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上雕有「潯海」、「施」字樣,採集自鹿港。施姓為鹿港三大姓之首,其中又可分為錢江(今福建泉州晉江市龍湖鎮前港村)施(或稱前港施)和潯海(今福建泉州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施(或稱後港施)兩派,錢江施居於鹿港街南區及碼頭區,而潯海施居於鹿港街北區,本件文物應為潯海施氏宗族廟所使用之雕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