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069個藏品
間諜紅玫瑰
間諜紅玫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語片| ※根據1967年7月6日《經濟日報》報導,台聯影業的賴國材日前到香港,將多部台語片的拷貝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其中包含《間諜紅玫瑰》。這些台語片將在香港加配成國語。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萬國戲院[台北市萬華區]
萬國戲院[台北市萬華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現況:已歇業,現建築體拆除改建為新萬國廣場商業大樓。
曾仲影
曾仲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曾仲影,1922年出生於中國上海,本名曾麒麟。中學於廈門鼓浪嶼就讀由英美教會合辦的英華書院,該校十分重視音樂教育,因此奠定了音樂發展的基礎。1941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廈門大學就讀歷史系。1946年2月來到台灣,考上台灣廣播電台,擔任閩南語新聞播音員,也製播廣播劇。
李玉芬
李玉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玉芬(1938 - 2021)為資深演員、配音員。她1938年4月1日出生於彰化,就讀彰化女中時期對歌舞產生濃厚興趣,頗有天分,唱跳俱佳。1957年李玉芬投考玉峯影業公司的「演員訓練班」,成為第一期學員,同期入取的有張美瑤、吳東如等人。
戦場にながれる歌
戦場にながれる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改編自作曲家團伊玖磨的散文集《陸軍軍楽隊始末記》。
歌聲魅影
歌聲魅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合影團體照
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合影團體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克(左1)、辛奇(右4)。 照片背面蓋印「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電影攝製場」。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往汴京告別妻母場景。左起龔秋霞(被擋住,飾岳母)、易文導演、韓湘琴(飾岳妻)、田鵬(被擋住,飾岳飛)、助導白崇光、─。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易文編導的《精忠報國》,又名《岳飛槍挑小粱王》,1971年3月10日在台灣首映。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精忠報國》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周同墳前祭拜場景。右起龔秋霞(飾岳母)、易文導演、田鵬(飾岳飛)、攝影陳堃厚(即陳坤厚)、助導白崇光。 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易文編導的《精忠報國》,又名《岳飛槍挑小粱王》,1971年3月10日在台灣首映。
七仙女
七仙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原定由李翰祥執導,因李翰祥離開邵氏,自組國聯影業有限公司,邵氏隨即由何夢華、陳一新接任導演,繼續拍攝。 而李翰祥則在台灣電影製片廠攝影棚搭景搶拍《七仙女》。 【劇情大綱】
七仙女
七仙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是李翰祥離開邵氏,自組國聯影業有限公司後,在台灣電影製片廠搭景拍攝。同時邵氏也由何夢華、陳一新執導搶拍《七仙女》。 【劇情大綱】
諜海四壯士
諜海四壯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在台灣拍攝外景。 【劇情大綱】
七仙女完結篇
七仙女完結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七仙女續集
七仙女續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七仙女和凡人董永相戀並懷孕,因而觸犯天條被遣返天庭、關入天牢。在凡間的董永醒來不見娘子,只見其遺物和留言,相約來年春暖花開時槐樹下交付孩子。董永見了責怪媒人土地公,土地公無能為力,勸他在附近蓋草屋,耐心等待。
小鎮春回
小鎮春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西太后與珍妃
西太后與珍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雷堡風雲
雷堡風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改編自楊念慈的小說《廢園舊事》。 【劇情大綱】
落花時節
落花時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改編自導演潘壘於《中華日報》連載的小說《春殘》,全片在台灣拍攝外景。 【劇情大綱】
國父紀念館奠基
國父紀念館奠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4年11月12日,總統蔣中正蒞臨台北市光復路主持國父紀念館的奠基典禮,參加典禮的政府官員和外國使節有五百多人。在軍樂聲中,蔣總統將一塊白色磚塊砌入國父紀念館奠基紀念碑中。國父紀念館佔地2萬5千坪,建築圖樣由12位著名工程師共同設計。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9年第16屆金馬獎《小城故事》榮獲最佳劇情片,由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頒獎,導演李行帶領全體演職員上台領獎。
紀念國父誕辰暨慶祝文化復興節
紀念國父誕辰暨慶祝文化復興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61年11月12日,為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暨第7屆中華文化復興節,於國父紀念館舉行大會,由副總統嚴家淦主持,政府官員、中央民意代表、回國僑胞代表以及各界人士共計2千多人參加,考試院院長孫科並於會中發表演講。下午,在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紀念大會,由教育部政務次長朱匯森主持並致詞。
白蛇傳
白蛇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歌仔戲《烏白蛇》改編。 ※根據《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P.175 攝影師方壯猷的介紹,本片以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同步錄音拍攝。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7/6/1-1957/6/5。
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1/7-1959/1/13。 大觀:1959/1/7-1959/1/13。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9/3/6-1959/3/11。 華山:1959/3/22。
台語片50周年精華影像【歌仔戲篇】(2007)
台語片50周年精華影像【歌仔戲篇】(2007)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2007年慶祝台語電影五十周年「酷蒐一夏-台語電影文物展」精華影像-歌仔戲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