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471個藏品
訓勉歌
訓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一起歡樂
一起歡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燕那老姐
燕那老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我們在你們面前歡樂
我們在你們面前歡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賽德克群傳統詞曲
來田裡輪耕
來田裡輪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賽德克群傳統詞曲
歡樂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傳統詞曲
歡樂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傳統詞曲
燕那老姐
燕那老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何依嘿啊
何依嘿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哈嘿
哈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潘文桂的「哈嘿」是用平埔族語唱和「搭母勒」內容相同的牽曲歌。據潘文桂言,此曲開向後才可以唱,詞意也不甚明白,他是三十多歲時在南橫高中拖木馬,向一位寶來人學的,當時正好遇到九月十五,高中沒有公廨,晚飯後大家圍成一圈牽戲,唱這首歌,唱到會下起雨來(表示祖靈有感應)。
水金
水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潘曾尉及潘梁桃兩位老媽媽,看到我們要幫她倆錄影及錄音,馬上即興的來上這段水金,似乎讓我們又回到從前。潘曾尉及潘梁桃都說,唱水金時過去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唱什麼。這似乎告訴我們,「zui jing(水金)」就是平埔族人的「無字曲仔」。
何依嘿啊
何依嘿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王玉蘭的「hoi he ya(何依嘿啊)」唱法與潘安然的唱法一樣,但歌詞卻有很大的出入。王玉蘭的「hoi he ya(何依嘿啊)」似乎與「zui jing(水金)」的歌詞相似。句與句之間的連貫性比較有距離,這也是我們這一代的族人,最難學會的部份。。
咱們噶瑪蘭人要起來
咱們噶瑪蘭人要起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咱們噶瑪蘭人要起來(qasengat pa ita na kebaran),是花蓮新社噶瑪蘭人在民國78年第二次回故鄉(宜蘭)參加慶祝活動時,由潘金榮自己創作詞曲的噶瑪蘭新民歌。
長工歌(十二月令歌)
長工歌(十二月令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揹嬰兒之歌
揹嬰兒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揹嬰兒之歌(mzuzzun),曲調原來也是一首屬於花蓮光復太巴塱阿美族的,後來也經潘金英及林阿美加以改編成以噶瑪蘭語來唱的民歌。依歌詞的內容,演唱者應該就是一位祖母一面背著孫子,一面唱起這首歌給他的孫子聽。
歡迎歌
歡迎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歡迎歌(muRbu),是花蓮新社噶瑪蘭人在民國78年第二次回故鄉(宜蘭)參加慶祝活動時,為了感謝原居地(宜蘭)族人盛情的接待,而由潘金榮將一首日本民歌的曲調,配上噶瑪蘭語的歌詞。之後,在每次的返鄉活動中,這首歌也成了新社族人答謝宜蘭族人必唱的一首歌。
ayan(慶祝福音來台一百三十週年)
ayan(慶祝福音來台一百三十週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巴宰族傳統詞曲 當福音傳來台灣13週年之際,四庄守城的基督教會請潘郡乃先生以慶祝13週年為題,重新創作了ayan歌詞,並且教守城份的信徒來唱,很可惜目前僅剩潘郡乃的子女-潘永歷和潘英嬌還能完整的記下這首歌。
離開家鄉
離開家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離開家鄉(matanaq tu damu),曲調原是日本流行歌曲,經新社噶瑪蘭人潘金英及林阿美將原詞改為以噶瑪蘭語來唱的情歌,詞意與原曲相差無幾,目前也是族人甚為喜愛演唱的歌曲之一。
咱們現在要歡樂
咱們現在要歡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的曲調原為阿美族的民歌,經潘金榮先生改編成噶瑪蘭語歌詞後,便經常在豐年祭當中被演唱。
老人聚會歌
老人聚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馬蘭村阿美族傳統詞曲
賺錢歌
賺錢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海端鄉崁頂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童謠,由於每句的歌詞結尾都加上了 "A, I, E" 三個襯字故他們又稱這首歌叫A, I, E。
兒時獵歌
兒時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海端鄉崁頂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布農族郡社群的童謠,在敘述一位獵人到獵場打獵,看到野外自然界的奇景及追捕獵物的經過。
勇士之歌
勇士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情歌對唱
情歌對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