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72個藏品
丁字尺
丁字尺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電腦繪圖法尚未問世時,丁字尺為繪工程圖所必備工具,配合三角板、三角尺一張精美工程圖即可完成。民國40~70年代學工程的同學人手一支丁字尺,為「工程製圖」課必須使用之製圖儀器。
木製摺疊尺
木製摺疊尺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工程師在口袋放一把尺,當時是專業工程師的表徵,此為賴適存校友在學期間獲得的獎品,上面刻有名字。
雙臂式天平
雙臂式天平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為礦冶科教具,內附砝碼一盒。
化學酸鹼指示劑(P.H.測定器)
化學酸鹼指示劑(P.H.測定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盒上印有工專AA 10.4.18.1,採礦科。
測繩
測繩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原長約50公尺。距離量測常用皮尺、鋼卷尺、銦鋼尺。在民國40年代因鋼卷尺、銦鋼尺價格昂貴,皮尺長度亦僅30公尺,故測量實習或草測距離時,用50公尺長的測繩為之。
夾持固定架
夾持固定架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可夾持式站立的固定儀器。
64種元素標示盒
64種元素標示盒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此標本為現仍是世界知名化學製藥公司Merck所製作。此標本元素按A、B、C字母順序排列共64種。元素樣品以玻璃管密封,便於觀察避免元素氧化、污染。參觀者可直接觀察元素之形狀、顏色。
標準米尺複製品
標準米尺複製品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18世紀末法國度量衡委員會根據天文學家約瑟夫和安德烈科學家經過巴黎的子午線的千萬分之一定義為「1米」的測量數量,用鉑銥合金制成了一把標準米尺,即是「米原器」。
分子模型盒
分子模型盒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A0011 分子模型盒 此為分子模型盒,黑白色的球體代表各種元素之原子,棉紙包裹之彈簧條代表原子間的化學鍵,教師在示範分子模型時,將彈簧條插入球體內的小孔,此由將不同的球體組裝起來,代表各種不同分子的結構。
砝碼
砝碼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砝碼是一件質量非常準確的物質,於買賣交易或者科學研究中作為表示一個特定質量的工具,從而比較幾種不同東西的質量。
木下式簡易硝子細工用器具組
木下式簡易硝子細工用器具組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玻璃加工用具,箝子於高溫時可夾提玻璃製品,三角形如扁鑽者為玻璃管口或瓶口之擴口器。
福建式大氣壓力計
福建式大氣壓力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利用壓力傳感器,組成一個大氣壓力、溼度、溫度檢測系統。是氣象站、環境監測站、醫藥衛生、建築、凈化室、實驗室等行業檢測的工具。
羅盤儀
羅盤儀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測量實習測量方向角用,實地測量時需配合其他儀器設備進行量測,方向、仰角、距量再製作地形圖。
簡易鑛物識別用具
簡易鑛物識別用具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識別礦物的用具。
斜輪齒系
斜輪齒系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交錯螺旋齒輪機構--斜齒輪系教學實習機構,當手搖柄做旋轉運動時,可經由斜齒輪系使水平軸旋轉運動或垂直轉動,並據降低轉速功能,常用於兩垂直軸間傳動。此機構說明交錯螺旋齒輪對(Crossed helical gear pair)的傳動方式。
氧氣調節閥
氧氣調節閥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可調壓與穩壓。適用於蒸氣,氮氣,氧氣,天然氣等氣體以及弱粘性液體減壓穩壓或泄壓穩壓的自動控制。可分為壓力調節型與壓力釋放型等類,多使用在化工、石油、天然氣等領域。
攜帶氣壓計
攜帶氣壓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攜帶氣壓計是利用壓敏元件將待測氣壓直接變換為容易檢測、傳輸的電流或電壓信號,然後再經過後續電路處理並進行實時顯示的一種設備。此件為昭和17年之器具。
玻璃投影片
玻璃投影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早年影印技術及儀器並不普遍,故教學用投影片必須仰賴手寫,塑膠片耐熱性差,故使用玻璃片。
試金石
試金石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用來鑑別金屬成分的黑色石頭。
漢武帝、西王母、長伯房圖
漢武帝、西王母、長伯房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幅畫是日本江戶時代狩野派的始祖狩野探幽於寬文11年(1671)所繪之畫作,以優美的畫風描繪了西王母贈予漢武帝蟠桃的中國傳說故事。圖中可見手捧蟠桃的西王母、頭戴帽冠的漢武帝,與東方朔等人物。
卑南文化長條形玉玦
卑南文化長條形玉玦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原始發掘報告記載此2件標本(20060100291001、20060100291002)為成對出土於B198號墓葬。
卑南文化圓形玉玦
卑南文化圓形玉玦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本件帶四突起圓核形玉耳飾於卑南遺址發掘出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卑南文化(距今約3500~2300年前)。玉質不透明呈翠綠色,外形橢圓,帶四個小突起,圓核中央帶一圓形穿孔與長形缺口。
人獸形玉玦
人獸形玉玦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本件人獸形玉耳飾於卑南遺址石板棺內出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卑南文化(距今約3500~2300年前)。為片狀縷雕玉飾,外形為雙人頂一獸,獸形為豎耳、拱背、翹尾,在獸身處有舊修補孔,顯示古人的珍愛與惜用。人形為雙人並立,圓顱、雙手扶腰際、兩腿開立,膝部有線條修飾,底部立於一橫棒、棒下帶圓突。
卑南文化環形帶齒緣玉玦
卑南文化環形帶齒緣玉玦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本件帶鋸齒邊緣之環狀玉耳飾於卑南遺址發掘出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卑南文化(距今約3500~2300年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