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656個藏品
青花天馬紋碗
青花天馬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微斂,弧腹,圈足。碗內底心繪飾海螺和海水紋,碗內器壁近口沿處裝飾一圈青花弦紋,外器壁青花簡筆描繪天馬紋與捲草紋。除圈足著地處無釉之外,其他部位滿釉。
轉印金彩鶴紋蓋杯
轉印金彩鶴紋蓋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日本瀨戶美濃窯系製品,器型屬於日治時期最常見的圓腹矮茶杯(日語「丸湯吞」)。器型腹體下部圓、上部直,弧轉折腹,帶矮圈足,壓模製作。坯體潔白清脆,通體施透明釉。杯體上部與杯蓋釉上轉印金彩紅頂鶴高翔山巔圖案,作工精細。杯底款印「三貴謹製」。推測是戰後初期日本製品。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安朔〉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安朔〉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安朔〉經建第一版,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一,圖號9517-I-SW,主管機關內政部,聯勤測量署製作,1988年9月調繪,1989年6月印刷。
臺北藤倉發行臺灣臺北市本町街
臺北藤倉發行臺灣臺北市本町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市本町街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本町街彩色圖像,畫面中可看出街屋多為巴洛克式或西式建築,且有些許人群在路上行走,右下有1段文字「臺灣臺北市本町通」,左下有1段文字「The Honchiocori Taihoku」;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藍色單色印刷,於左上處有郵票黏貼處,有
〈臺灣省近海漁業水道圖〉4幅
〈臺灣省近海漁業水道圖〉4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件為〈臺灣省近海漁業水道圖〉4幅,包括圖號002、003、004、008,海軍海道測量局測繪,1962年刊行。
楊桃
楊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楊桃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有楊桃彩色圖像,畫面中可見3顆楊桃果實結於枝條上,左下有2段文字,第1段「(臺灣果物)楊桃」,第2段「Averrhoa carambola, Linn.」;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藍色單色印刷,左上有郵票黏貼處,上方有「郵便ハガキ」字樣,左側有「CAPTE
素燒帶蓋雙繫陶鍋
素燒帶蓋雙繫陶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子母口,束頸,圓腹,平底,兩側口緣各貼附直條繫耳。胎土呈紅橙色,以拉坯成形,器腹拉坯弦紋明顯,全器素面無紋,內器壁施作透明釉。附有蓋子,器蓋平頂斜壁,蓋身如倒斗笠器形,蓋頂中央有小土條捏製的蓋紐。臺灣各地窯場如南投、苗栗等地皆有燒造。
橄欖綠釉壓印紋陶甕
橄欖綠釉壓印紋陶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厚圓唇、溜肩、斜腹,平底,器身呈橢圓卵形。全器最大徑在器身中央腹部處,外器壁上半部肩部至器腹上方壓印直線細條紋,再環繞器身上半部等距陰刻?道縱向線紋,腹飾雙線刻陰紋所形成弦紋三圈。
臺中綠川
臺中綠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物件為以臺中市綠川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中市綠川黑白照片,照片上綠川兩側柳樹,中間有一座橋豎立在綠川上,橋右前方有數位婦人在河邊洗衣。左下角有兩段文字,第一段是用中英文書寫綠川「THE MIDORI–KAWA,TAICHU」(臺中)綠川。
國際情報社〈五百萬分一支那現勢要覽地圖〉
國際情報社〈五百萬分一支那現勢要覽地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支那現勢要覽地圖〉,比例尺五百萬分之一,國際寫真情報‧世界畫報新年號附錄,國際情報社出版,1937年12月20日印刷、1938年1月1日發行。
主婦之友社〈一目瞭然日本旅行地圖〉摺頁
主婦之友社〈一目瞭然日本旅行地圖〉摺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一目瞭然日本旅行地圖〉(一目でわかる日本旅行地圖),觀光地圖摺頁,為主婦之友八月號附錄,編輯兼發行人八代登,印刷人竹內喜太郎,發行所主婦之友社,昭和6(1931)年8月1日發行。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灣臺北三線道路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灣臺北三線道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市三線道路為景之明信片。正面為臺北市三線道路之彩色圖畫,拍攝角度為人站在中線右方之分隔島往前方拍攝,故可清楚看見中線、左線道路及部分右線道路。明信片可見有兩排路樹與綠地隔開路地,形成三線道路。明信片可見中線道路上有許多穿著白色制服、側背書包、頭戴學生帽的國中、小學生。
橄欖綠釉壓印紋陶甕
橄欖綠釉壓印紋陶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厚圓唇、溜肩、斜腹,平底。全器最大徑在器腹中央處,外器壁上半部肩部至器腹上方壓印直線條紋,腹飾雙線刻陰紋所形成弦紋三圈,器身為橢圓卵形。胎色紅褐、內外施罩綠釉,釉色偏深,因溫度過高或自然落灰嚴重,肩部局部有釉層凝結現象,該件製品器身有幾處圓形露胎,另一側器身略有歪斜。
臺灣植物標本紅樹科
臺灣植物標本紅樹科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物件為以臺灣植物標本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紅樹科植物黑白照片,影像為兩株水筆仔標本,右側為尚未長出胎生苗的水筆仔,左側為具有明顯放射狀鬚根,並已結有3顆胎生苗的水筆仔,影像下方標註:「台灣植物標本ヒルギ(紅樹)」、「(不許複製)」、「83」。
轉印紅彩羅漢茶杯
轉印紅彩羅漢茶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臺灣北部北投鶯歌窯系製品。器型屬於日治時期常見的圓腹矮茶杯,器型腹體下部圓、上部直,器壁在底部向上弧轉,帶矮圈足,足牆寬厚,足尖平,壓模製作。通體施透明釉,釉色略泛白濁,足尖處抹釉,殘留細粒沾砂,足心滿釉。
彩繪花卉紋瓷碗
彩繪花卉紋瓷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二十世紀中期臺灣流行的釉下多彩瓷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灰白胎,採鏇坯壓模、釉下彩繪施釉燒製而成。形制風格與本館典藏品2003.001.0264~0266幾乎一致,但該件製品碗內面器腹以下至碗心,有明顯使用痕跡,遮蓋了釉面。碗外器壁一側描寫折枝花卉。
臺灣臺南神社
臺灣臺南神社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物件為以臺南神社為主題的明信片,正面為臺南神社之黑白照,鳥居左右有石燈籠與貃犬,內可見鈴紐與賽錢箱。下方載有「臺灣臺南神社」(故北白川宮殿下御遺跡所)、「Dainan Shrine Formosa」(不許複製)字樣。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麟洛〉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麟洛〉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麟洛〉經建第一版,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一,圖號9518-III-NW,主管機關內政部,聯勤測量署製作,1985年調繪,1986年印刷。
星芒紋青花陶碗
星芒紋青花陶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微侈口,弧腹,圈足碗。環繞外器壁以青花裝飾等距離押印五組星芒紋,胎質偏灰色,青花鈷料呈色偏灰青色。除圈足著地處以外,全器滿釉,圈足斷面略作三角形,外底心有一突起。十九世紀後半葉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南方有青花碗製品,大量生產普遍流傳的日常飲食用器。
青花粉紅彩花卉紋碗
青花粉紅彩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灣常民家庭普見使用的彩繪飯碗。造型呈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採鏇坯壓模、彩繪施釉燒製而成。全器除圈足外幾乎滿釉,圈足外直內斜,露胎呈灰白色,沾有窯沙痕跡,局部缺損。碗內器壁素面無紋,有點點細微的縮釉黑斑痕,口緣一角有修補痕。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二萬分一堡圖-軍功寮〉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二萬分一堡圖-軍功寮〉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軍功寮〉,比例尺二萬分之一,為堡圖原圖臺中十三號,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日日新報社出版發行,1904年調製,1906年8月5日出版。
淡藍釉褐彩印花蓮瓣紋碗
淡藍釉褐彩印花蓮瓣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同前,都是鶯歌製飯碗。口沿微敞,圓弧形碗壁,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壁素面無紋,外器壁下半身押印蓮瓣紋,全器施以淡藍色透明釉,器身一側有流動褐彩,使色彩富於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器底處似有修補,待目驗標本。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北植物園椰子樹林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北植物園椰子樹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植物園為主體的明信片,其正面為臺北植物園黑白照片,畫面中有一路兩旁種滿了椰子樹的步道,有1人在行走,右下有兩段方塊文字,白底黑字,第1段「THE COCONUT TREES IN THE TAIHOKU BOTANICAL GARDEN」、「臺北植物園、椰子樹林」,右下方反白字「
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行臺北京町街道
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行臺北京町街道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京町通り為景之明信片。正面為臺北京町通街景之彩色照片。明信片左右兩側皆為建築,建築前皆有電線桿、許多行人、騎腳踏車及拉人力車的人。左方有兩台汽車。最右方建築牆壁上掛著「クラブ白粉」、「花王石鹼」的招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