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656個藏品
釉上彩印丼飯碗
釉上彩印丼飯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寬口大碗,口內有沿,付蓋,帶圈足,碗壁厚,器型與今日常見泡麵碗相似。坯體灰黃,石陶器質地,燒製溫度低,質粗。壓模製作,足心仍見壓模痕跡。通體施白濁釉,足心滿釉,足尖抹釉。器型翻版日治時期大正昭和年間流行的瀨戶美濃駄知產「赤繪菊形正五五丼」,唯本件碗體腹部外斜較為平直,瀨戶美濃製品則碗壁圓轉。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北三線道路
臺北新高堂發行臺北三線道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南線三線道路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北三線道路彩色圖像,畫面中可看見遠處有臺北小南門矗立,有3孩童站於道路上,右下有1段文字「臺北三線道路(臺北名勝)」,左下有1段文字「SANSEN DORO, TAIHOKU.」;其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深藍色單色印刷,於左上處有圖案
臺灣臺南公館庭園
臺灣臺南公館庭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南公館庭園為景之明信片。正面為臺南公館庭園之黑白照片。明信片正面可見左下方為湖,右側有一層樓高的中式建築及庭園迴廊,明信片中央處有一個人,右側建築前站著一名穿著西裝頭戴帽子的男子,手插著腰。正面下方載有「台灣台南公館庭園」、「(不許復製)」之字樣。
淡藍釉福祿壽囍字紋淡青碗
淡藍釉福祿壽囍字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流行生產,俗稱為「淡青仔碗」的飯碗。唇口微侈,圓弧壁,帶圈足碗。採壓模成形,圈足刮釉露胎,沾黏窯沙。外器壁近底處與外底心施釉厚薄不均,局部未及釉。全器內外壁施以淡藍色釉,色似天青,碗口緣塗上一圈深藍釉,使色彩富於變化,外器面多開片。
彩繪竹紋碗
彩繪竹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有幾道空隙裂痕。碗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碗口有一角人為修補痕跡,材料不詳,但黃色補缺形似追摹習稱為金補(或稱為補金、金繕)的陶瓷修理工藝。
山吉盛義〈臺灣諸島全圖〉封套
山吉盛義〈臺灣諸島全圖〉封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山吉盛義〈臺灣諸島全圖〉地圖封套,封套上載「山吉盛義氏編纂(附地名表)」、「臺灣諸島全圖」、「東京地學協會藏版」,「訂正再版」字樣。
青花綠彩印花團花花卉紋碗
青花綠彩印花團花花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弧腹下接圈足。內器壁素面無紋,外器壁青花綠彩印花團花花卉紋。白胎細緻,胎體厚重,除圈足著地處外滿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本作品為二十世紀前半葉日本瀨戶窯製品。
紅綠彩蝦紋盤
紅綠彩蝦紋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盤身以壓模製成胎體,因盤形橢圓如腰子而得名,胎色白,盤沿兩側短邊各有裝飾花角,寬平沿,淺弧腹,盤心平,圈足。盤底有製造商篆刻印「俊男」。此盤應為臺灣早期鶯歌或北投地區大量生產的食器。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百萬分一臺灣全圖〉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百萬分一臺灣全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全圖〉,比例尺百萬分之一,臺灣拓殖株式會社製作,1939年11月印行。
《東印度水路誌》之〈馬來人與爪哇人〉
《東印度水路誌》之〈馬來人與爪哇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為馬來人和爪哇人的描繪。左起為一對馬來男女。男性頭纏頭巾,上身衣著短版長袖衣服,下身為馬來蠟染紗籠(songket),右手捻著一枝小植物,左手握著小刀;女性頭戴斗笠型的草帽,上身衣著長袖短衣,下身為紗籠長裙,左肩斜披著圍巾,右手捻著一枝花;右邊為一對爪哇族男女。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大園〉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大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大園〉經建第一版,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一,圖號9623-III-SE,主管機關內政部,聯勤測量署製作,1986年11月調繪,1987年6月印刷。
彩釉龍紋湯匙
彩釉龍紋湯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這件龍紋湯匙以壓模製成胎體,為臺灣早期鶯歌或北投地區大量生產的食器。湯匙裡龍搭配祥雲的身體輪廓以印模蓋上色釉,再加上部分手繪,匙柄尾端帶一穿孔。「龍、祥雲紋」常見於臺灣早期陶瓷製湯匙裝飾,象徵龍鳳呈祥。
青花芒草雙鳥紋盤
青花芒草雙鳥紋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斜壁、下接圈足外斜內直。器內面以釉下青花裝飾河岸芒草與雙鳥紋,盤緣施褐釉,外器壁裝飾三組紋飾帶,近底處裝飾青花線圈紋。除圈足著地處外全器滿釉。根據胎釉特徵為日本有田窯製品,確切窯址待考。再者,年代為二十世紀前半葉或者戰後復古作品,待考。
陸地測量部編製〈二千二百萬分一世界全圖〉
陸地測量部編製〈二千二百萬分一世界全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二千二百萬分一世界全圖〉套圖1套共3張,彩色地圖,分為西幅、中幅、東幅等3幅。每套定價三圓五十錢(三枚一組)。由陸地測量部編製、印刷及發行,於昭和19年(1944)5月25日印刷、5月30日發行。
紅釉蝦紋湯匙
紅釉蝦紋湯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這件蝦紋湯匙以壓模製成胎體,為臺灣早期鶯歌或北投地區大量生產的食器。湯匙裡紅蝦的身體輪廓以印模蓋上色釉,再加上部分手繪。「蝦紋」常見於臺灣早期陶瓷製湯匙裝飾,餐桌上有魚有蝦,象徵富裕,此外,蝦的腰呈鎧形,而又能自由彎曲,並有很大的跳動力,所以寓意時來運轉與順利。
參謀本部〈二十萬分一帝國圖-臺中〉
參謀本部〈二十萬分一帝國圖-臺中〉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二十萬分一帝國圖》之〈臺中〉,陸地測量部測繪,圖號第三十七行第四十一段,1934年製版。本件發行單位署參謀本部,秘等列部外密,應為終戰前複製添印。
彩繪印花花葉紋碗
彩繪印花花葉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至1950年代鶯歌等地臺北窯場流行生產的釉下多彩瓷飯碗,諸多類型當中有一樣式乃是結合彩繪與印花裝飾技法者。敞口、弧壁、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上裝飾彩釉之後,高溫燒成。圈足刮釉露胎。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手繪彩釉荷花紋圓盤
手繪彩釉荷花紋圓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件圓盤圓唇侈口,弧壁下斂至圈足,圈足露胎。盤口有因使用產生的磨損。盤中圖案採用工筆畫法,主要紋飾為盛開的粉色荷花,襯有線條濃淡相宜、層次分明的葉片與含苞待放的花蕾,畫風輕快靈活。盤底有落款「□發出品」。
東京朝日新聞社〈新日本鳥瞰圖〉
東京朝日新聞社〈新日本鳥瞰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新日本鳥瞰圖〉,原陸地測量部長陸軍少將伊部直光校閱,原陸地測量部技師小倉儉司編輯,為大正9(1920)年11月3日《東京朝日新聞》第12352號附錄,大阪改進堂印刷。
大正印製屏東下淡水溪鐵橋
大正印製屏東下淡水溪鐵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屏東下淡水溪鐵橋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鐵橋寫真上色,影像中有一輛火車正行駛於鐵橋上,影像外圍有一紅色方框,並於右下角標有兩段文字,由上至下「SHIMO-TANSUIKEI IRON-BRIDGE.
臺南州發行戎克船與安平古堡
臺南州發行戎克船與安平古堡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戎克及安平古堡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有兩張黑白照片,右側圓形的為戎克船,畫面中可見船隻於岸邊,有兩個風帆,照片下方有「戎克船」字樣,左側大的底圖為安平古堡,畫面中可見其高砌的石牆,上方有淺色圍牆以及建築,照片正下方有「ゼ-ランデア城跡(臺南市安平)」字樣;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左
棚邊書店發行臺灣水牛游泳
棚邊書店發行臺灣水牛游泳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物件為以臺灣水牛游泳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水牛游泳黑白照片,影像中有一座湖,內有大約8隻水牛於湖中游泳,影像下方標註「臺灣水牛遊(註:通游)泳」、「(棚邊書店發行)」。
〈恒春郡概況〉
〈恒春郡概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恒春郡概況〉,地方介紹摺頁,統計資料中最晚有1930年數字。
素燒帶蓋雙繫陶鍋
素燒帶蓋雙繫陶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子母口,束頸,圓腹,平底,口緣處貼附雙繫耳。胎土呈紅橙色,摻雜粗砂粒,以拉坯成形,器腹拉坯弦紋明顯,全器素面無釉燒成(待目驗實物,內器壁是否帶釉),呈紅橙色。附有蓋子,器蓋平頂斜壁,蓋頂中央有小土條捏製的蓋紐。臺灣各地窯場如南投、苗栗等地皆有燒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