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066個藏品
豎耳土器(低溫陶器)
豎耳土器(低溫陶器)
東京國立博物館
深缽形土器(低溫陶器)
深缽形土器(低溫陶器)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在長達一萬年之久的繩文時代中,土器裝飾最為華麗的就是繩文時代的中期。這一時期,以東日本為中心,日本各地都建起了大型村落,因此也被稱為是繩文時代的成熟期。
犬箱紙偶
犬箱紙偶
東京國立博物館
因犬產子眾多的特性,犬形紙箱原陳設于產房,江戶時代後開始與雛人偶一道擺飾,用以祝福少女的幸福和成長。
詠草
詠草
東京國立博物館
五彩麒麟菊花紋水罐
五彩麒麟菊花紋水罐
東京國立博物館
「京燒」代表陶工之一奧田穎川的作品,模仿了在日本被稱為「吳州赤繪」的中國瓷器(明末在福建省南部的窯口所燒制的五彩瓷)。
木棺殘塊
木棺殘塊
東京國立博物館
發現時木棺中放有骨灰,同時還出土了墓誌及三彩壺碎片等物。
小型陶棺
小型陶棺
東京國立博物館
小型的陶棺很可能是作為藏骨器(收藏骨灰或陪葬品的容器)來使用的。
甕
東京國立博物館
小型陶棺
小型陶棺
東京國立博物館
陶棺通常長兩米左右,作為收殮遺體的棺槨使用。而如此物這般小型的陶棺應該是用於盛殮火化後的遺骨。
山水圖
山水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關東地區具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靄厓模仿中國明末清初的畫家蔣藹所作之畫。
禦所人偶
禦所人偶
東京國立博物館
模仿能劇《羽衣》中登場的天女形象而製成的大型禦所人偶。
岩偶
岩偶
東京國立博物館
天兒人偶
天兒人偶
東京國立博物館
「天兒」是一種形制簡素的人偶,作為一種為幼兒消災除難的替身物,盛行於宮廷之中,江戶時代後期在上級武士階層亦開始流行。
詛咒人偶
詛咒人偶
東京國立博物館
大名列隊人偶
大名列隊人偶
東京國立博物館
琴納像
琴納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十一面觀音菩薩坐像
十一面觀音菩薩坐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尊十一面觀音像代表的是白山神。基於「神是佛化身後的形象」這一信仰,將白山神還原成其本來面目的十一面觀音來表現。
梅樹禽鳥圖屏風
梅樹禽鳥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柔軟的筆觸,多折的梅枝,該作品與狩野派三代家主狩野松榮(1519~1592)的畫風相近。鳥的表情十分可親。
樹皮纖維衣
樹皮纖維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樹皮纖維衣
樹皮纖維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阿伊努人獨特的以荊棘和漩渦圖案裝飾、用樹皮織成的衣服。
昆侖松鶴圖軸
昆侖松鶴圖軸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幅作品被命名為《昆侖松鶴》。昆侖是指神仙們居住的神山——昆侖山。據推測位於中國西部,是中國的大河——黃河的源頭。松和鶴都是長壽的象徵,是和神仙故事頗有關聯的題材。畫面右上方有畫家的署名,並寫著送給一位叫做李懷素的人。
老之阪圖
老之阪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以四季的樹木以及上山下山來比喻人的一生。
樹皮衣
樹皮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樹皮纖維衣
樹皮纖維衣
東京國立博物館
用裂葉榆的樹皮纖維織出的衣服。衣領和袖口等處縫有棉布條,並用彩線刺繡。

頁面